回顾车企价格战,堪比“阳谋”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在1950年,乔尔·迪安发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轰动,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新产品定价策略》。

乔尔·迪安提出了两个极为经典的论断,哪两个论断呢?

第一、产品的定价无比重要,绝对不能靠直觉拍脑门下决定,而是密切关注不断变化的生产与销售成本,在关键时刻,咬紧牙关,一口气把价格定到最低,不要有任何犹豫和侥幸心理。

第二、对于那些即便是贵一点,但销量还不错的东西,千万不要轻易的降价促销。

这两点一直到今天都被许多企业奉为圭臬,乔尔·迪安也被称为管理经济学的鼻祖。

当然,为什么我们今天单仁行跟大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呢?

因为从年初开始,随着比亚迪一声“电比油低”的口号,国产新能源车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降价促销,随后,燃油车跟进反击,整个产业打成了一锅粥,诸多车型的定价集体跳水。

我们通常会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价格战”,是企业故意降价相互厮杀,但随着各大车企一季报的发布和持续的研究。

我们发现,单纯用“价格战”去理解今天汽车行业发生的一切,以及车企的决策,毫无疑问是矛盾的。

如果要打价格战,早一点,或者晚一点都可以打,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这是现阶段市场格局下一种堪称“阳谋”的优势营销策略?

我们接着故事继续讲下去。

02

乔尔·迪安虽然给出了两个经典的论断,但还只是通俗意义上的结论,因为要落地执行,还需要考虑现实情况。

比如说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价格策略呢?我们面对不一样的用户和市场,按什么样的逻辑进行决策,在什么时间点促销呢?

于是,很多学者开始进一步研究,大家最后都非常认同一个结论:

在很多市场中确实存在着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也就是黎明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那么,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去制定营销策略,那不就是对号入座了嘛,这也就是PLC战略。

PLC战略的底层逻辑来自于什么呢?

在1962年出版的《创新的扩散》一书中,市场营销学大师埃弗雷特·罗杰斯从客户的视角,给出了一个“革命性产品的普及过程”,这也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

罗杰斯把市场中所有潜在客户对于新产品的态度,分为了5个类别。

第一、创新者,占比2.5%;
第二、早期采用者,占比13.5%;

第三、早期大众,占比34%;
第四、晚期大众,占比34%
第五、落后者,占比16%。

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描绘出一个产品的营销图景。

在充满风险的“黎明期”,目标对象是那些创新者,我们需要足够的运气,加上合适的价格和专业的推广渠道,去吸引发烧友的注意,让他们为产品买单。
如果足够幸运,我们进入到相对安全的“成长期”。

这个时候,目标对象就会以“早期采用者”与“早期大众”为主,这些人会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但他们跟发烧友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对价格比较敏感。

那么,产品就要向大众价格倾斜,而且要尽量做到极致,宁可亏损也要在成长期站稳脚跟。

当我们逐渐发现客户的数量不再暴增,市场走向也不是笔直向上,而是逐渐开始横盘的时候,这也预示着产品来到了“成熟期”。

这个时候,“晚期大众”会参与到交易当中,成为产品的主力成员。

最后,当末班车的群体,那些我们觉得不可能会购买我们产品的“落后者”也开始成为客户,而“早期采用者”逐渐离场的时候,这也就代表着产品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衰退期“。

这四个阶段、五类人群,加上对应的营销方式,就共同构成了PLC营销战略。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也把它写进了著名的《营销管理》这本书中,我们只要确定某个产品在生命周期当中的某个具体阶段,就可以确定市场目标、应用场景、具体策略。

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它总结成了一个图。(从黎明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包括企业销售规模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有了这个图,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车企降价、营销方式的变化是预料之内的事情。

因为这就是趋势,是规律。

根据中国乘联会的数据,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替代率大约是27.6%,走到了成长期阶段,到了2023年渗透率是36%,从成长期逐步走向成熟期。

其实,在2023年已经出现了一些降价的趋势,但随后被按住,因为汽车市场上的主力,燃油车并没有动作,甚至还想提高价格,降价自然也就没有蔓延到全行业,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先是比亚迪在2月的“电比油低”,再有长城、吉利特斯拉理想新能源车企跟进,到4月,已经有超过40家车企降价,彻底掀开了车企攻防的帷幕。

这么做的逻辑在哪里?是新能源车企单纯的想打价格战,用亏损换市场吗?

03

在回顾PLC战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刻板问题。

那就是每一步策略都是静态的,我不用在乎自己有什么优点,也不用介意对手的强弱,我只要搞清楚我在哪个阶段就行了,我就知道怎么做了。

那这样岂不是每个企业都很容易做了?为什么还会有强弱之分呢?

这就好像父母在小时候跟我们说,你到了那个年纪,你自然就知道了。

但实际上,真的是年纪让我们知道了怎么做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其实是这些年纪里发生的各种故事、经历,才让我们有了不同的成长轨迹,有了高下之分。

所以,PLC战略还有一个重要的拼图,那就是市场是动态的演化,而非静态的推理,市场之所以存在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竞争。

有竞争才有强弱,有竞争才会推动市场不断前行、演化。

所以,即便我们知道自己处于哪个生命阶段,我也得搞清楚自己的特长和对手的短板,在强者如林的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接下来的目标是谁,要怎么做。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一个核心思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首先要分析局势,创造条件让自己能够利于不败之地,然后耐心的等待机会,观察对手给不给这样的机会。

但如果对手同样强大,同样是看起来不可战胜,怎么办呢?

04

在今年的一季度,根据乘联会数据,燃油车没能等来预期的春天。

在春节过后,比亚迪连带着国产新能源车品牌集体降价,以一种阳谋的方式让燃油车同步降价。

但燃油车依旧没能挽住颓势,进入了加速下滑的通道,原本高企的势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那么,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在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降价策略,去赢得市场呢?

在车企一季度财报上,我们看到了意外的情况,以最先降价的比亚迪为例。

一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62.6万辆,同比增长14%,营收1249亿,同比增长3.97%,销售费用也增加了46%,这点可以理解,毕竟降价促销了嘛。

但是,比亚迪整体毛利竟然达到了21.85%,还上升了4%,如果单算汽车业务,毛利大概是28%,比去年还要高。

我们又去找了券商的分析报告,比亚迪一季度单车均价是14.17万,同比降低了17.24%,但单车成本是10.19万,同比下降了24.91%,单车毛利是3.98万,还上升了。

为什么价格降了,钱还赚的更多了?

一方面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一季度比亚迪在研发上砸了106亿,同比增长了70%,技术的突破和不断下放,让销量有了保证。

另一方面就是供应链。

根据1-2月的统计,比亚迪在电池模组、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机(OBC)、车辆控制系统(VCU)、电驱动系统、混动发电池、减速器、功率器的供应链装机量上都排列第一。

供应链成熟的绝对优势,给汽车成本提供了巨大的价格空间。

回顾王传福2月份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说的,今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替代率会超过50%。

再看在4月的前两周,新能源汽车替代率刚好抵达50%。

这也就回答了上面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对手同样强大,同样是看起来不可战胜,我们怎么办?

孙子说守则不足,功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什么意思呢?

实力不足的时候,不能贸然进攻,别人血条比你厚,补给比你多,做到最好也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你就得老老实实的守,因为你还不具备获胜的条件,你要补足自己的实力,把它隐藏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再在一点进行突然的集中突击。

那么,这个看不到的地方在哪里呢?

就在技术,在供应链上。

05

任何一个产品,一个市场,它的发展都是有规律,有生命周期的,都可以让我们有迹可循的推理出正确的方向。

但同样,市场是演化的,是动态的,是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

没有固定一般对号入座的营销策略,只有在看清了趋势之后,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练就本领,把短处变长处,把长处练更长,把对手眼中的亏本降价,变为自己越打越强的优势,才是每个企业真正的PLC营销战略,所谓“以正和,以奇胜”。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