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股爆锤下的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3回复:72喜欢:43

缘起:在教育行业工作过十年有余,原以为自己对教育方面的理解有一些有认知上的优势,直到接触了教育股的投资后深感自己的无知,真的很嫩,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思考。

第一次看上眼的教育股是中公教育,时间是在2020年下半年,中公价格正高,市场也是一片热捧。看完以后把它加入了自选观察。

看上的理由:1需求端:自身感受到考公考编确实在经历着由原先大家自己学习备考到后来大家参加培训备考的大势,备考培训的渗透率在快速提高。2供应端:租房,办证,请人上课,轻资产运营,可复制推广,先收钱后服务无坏账。

几点忧虑,为什么没有投资它:

1重资产投资。当时看到中公拿了大笔钱,建设一个大型教育基地,说是建好以后可以招很多人来这里集训。这里我有担忧,这样的教育基地重资产投入模式能赚不赚钱?有招生不足的风险,前期的重资产投入可能会产生大笔的损失,每年要面临大笔的折旧。其次,即便这样的投入能盈利,但是可复制性就大大减弱了。如果搞培训都要自己买地然后盖楼还要负责运营这么大块地盘,复制的速度会大大降低,而且需要前期巨大投资,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就会被大量消耗,可能会出现年年赚钱年年缺钱的现象,说不定还得向市场来融资。这是我当时放弃投资中公教育的主要原因。不过后面中公教育的大跌倒不是上述原因。

2价值。中公教育的业务假如一夜之间消失,国家招聘公务员或教师等并不会因它而招不到人。中公教育的业务做到全天下所有参加公考的人都来参加,国家招聘的人才也并不会因此增加。因为自己深刻理解什么叫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参考人员的真实工作能力的帮助很小,实打实的就是提高你的应试能力。也就是说,我并不认可它的存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不给社会创造巨大价值的公司不配拥有巨大的市值,然而当时已经拥有一千多亿市值了,于是思考它到底配不配?它的存在无非就是让穷人家的孩子更难考上了,让原本大家自学考试变成了大家花钱培训考试,而能考上的人不增不减。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后来没想到被K9的教培ZC打击之下的溢出效益打得那么惨。

高教股的投资思考:

看上高教股的原因:1价值。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这些业务跟K9的课外学科培训,考编的培训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它是有创造真实的社会价值的,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高学历,掌握更多技能的人才,不是单纯的加剧内卷,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公立教育的一个补充,减轻财政负担,给成绩略低愿意负担教育费用的家庭的孩子们圆了求学梦。

2估值。当时教培的打击之下,政策全文看来并没有要打击民办高教的意思,但是高教股的下跌确实酣畅淋漓,给我一种被错杀的感觉。当时高教股的估值被杀到绝对的历史低估位置。怎么看都觉得便宜。

3生意。高教是高壁垒的重资产的行业,竞争烈度没那么大。民营本来就在这个行业发展好多年了,只是一直没有做出特别大的规模。内生性成长足以抵抗通胀,民营自身的经营效率也有明显优势,又赶上《民促法》落地,误以为ZC方面的风险起码几年内无忧,再加上各地独立院校转制,给民营教育集团的外延并购成长带来难得的机遇。内生+外延,像中教控股这样优秀的经营能力,如果外部环境稳定的话,妥妥的年化20-30%的成长性。

反思:1鼓励民营搞教育≠鼓励在教育上搞钱。国家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教育行业,但是并不代表鼓励民营企业在教育行业上面赚大钱,教育行业资本化,教育被资本绑架并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同时也不是人民希望看到的。否则到头来整个社会都将在教育上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不管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甚至是落后的非洲国家,都有许多民间资金投入教育事业,慈善性质非盈利性质的学校很多,只是规模上看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之前读《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里面提到杨家每年要为他们的慈善学校支出一笔可观的慈善款,其实国内做类似这种慈善教育的企业家还有很多。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是巨大无比的,但是海内外却没有看到一个巨大市值的教育集团上市公司。那么中国的国情会允许搞出一家超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吗?之前忽略了这点考虑。

2这几天高教股的惨烈杀跌,很多人抱怨没有任何实锤的证据,也没有官方发声证实或者证伪谣传的利空。作为普通投资者,很无奈在信息方面就是处于劣势一方,在信息食物链的底层很被动。如果真的实锤了,股价早跌透了,拿到那个时候损失惨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割肉了,到时候被证伪又涨回去那得气得剁手。双减的实锤落地前市场老早就有吹风了,真等到官方公布才下手割肉那真是肉都跌没了。高教的这轮莫名其妙无实证下的杀跌,市场很残酷,你只能在无实证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判断。证实or证伪?拭目以待。从目前谣传的大致几点来看:限制收购,限制涨学费,限制外资介入。具体文件怎么写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对民办高教的态度。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次的谣传是假的,那么就是:国家不限制民办教育集团收购;国家不限制民办教育涨学费;国家不限制外资来参与中国教育。有没有感觉反过来思考很不符合咱们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意愿?所以我还是更多地愿意信其有,国家的态度方向上有自己的一个初步判断,具体细则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无非就是给你绑手脚的绳子是绕三圈还是绕四圈的问题。教育行业既敏感又民生,相比普通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捆绑和束缚也正常。

如果谣传为真,高教股的长期投资逻辑彻底被颠覆,剩下的只有短期跌过头,以为绳子绑四圈的结果发现才绑三圈,到时候会涨回来一波,但是长期的可观成长性丧失,我也就失去投资兴趣了。

投资升维:

1很难说什么样的行业是适合长期投资的,社会总是在发生变化。但是可以反过来思考,什么行业是不适合长期投资的。本轮行情中总结的一点点心得,凡是那种人们一想到做慈善就往这方面捐钱的生意要谨慎。捐钱办学校,办图书馆,捐钱办慈善医院,孤儿所,养老院,救济灾民捐大米捐粮食等。民营资本要想在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怀抱之下,赚这种类公益半公益重民生产业的大钱都是妄想。

2鼓励投入≠鼓励赚钱。国家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建医院,但绝不会鼓励民营医院赚大钱,规模不大,社会影响力小,那你赚点钱无所谓,一旦赚钱赚出圈了,大家都盯上了,好日子也差不多该到头了。未来国家还会继续鼓励民营资本建医院,但是对盈利总额或盈利率或规模方面必有限制,这是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问题。鼓励三胎≠鼓励在三胎上赚钱。三胎这种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事情,民营医院可以补充,可以帮忙,但要是敢在这里大赚,敢赚到普罗大众头上,铁锤硬不硬你试试。提供优质服务做点高端VIP客户赚点小规模的钱是最好的归宿了,千万别想着扩大客户群体走进寻常百姓家,除非是为寻常百姓家做非营利性或微利服务。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中,民营慈善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占比非常大,美国有40%左右的占比,典型的有以梅奥诊所为代表一大批非常有实力的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或许我们现在还很难想象,将来中国哪天会发展出许多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只是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2安全边际。五个层面:政策安全边际;行业安全边际;公司安全边际;高管人品素质安全边际;估值安全边际。从上到下,从大到小,都是应该在入手股票前需要逐层排查的。第一个层面貌似最难琢磨,又好似有那么一点能摸得着头脑的地方,朦朦胧胧。

利益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涉及的公司股票,亦无买入计划。本人也很反感在股价下跌时发布不乐观的看法,作为曾经投资过高教股凭运气躲过一劫的人,很为深受打击的股友们痛心,一点反思总结,不作为投资依据,不喜勿喷,直接忽略即可。谢谢!

$中教控股(00839)$    $中公教育(SZ002607)$    $锦欣生殖(01951)$

精彩讨论

YM20342022-01-27 23:44

鼓励投入,不鼓励赚钱,只有脑子进水了才会去投入。

牦牛22332022-01-28 08:26

5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表的文章

刘轶南_教师_珠海2022-01-28 13:57

“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次的谣传是假的,那么就是:国家不限制民办教育集团收购;国家不限制民办教育涨学费;国家不限制外资来参与中国教育。有没有感觉反过来思考很不符合咱们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意愿?所以我还是更多地愿意信其有,国家的态度方向上有自己的一个初步判断,具体细则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无非就是给你绑手脚的绳子是绕三圈还是绕四圈的问题”

第一,本周三的时候我真金白银的买入了$中教控股(00839)$ ;第二,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2021年末国家经济工作会议那25个“稳”字。第三,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到底是作恶还是行善?
从你的言论里头,我觉得你所谓的十年教育从业经验真的没给你带来正确的认知。

Keep_innerSerenity2022-01-28 11:29

还搁这儿思考呢?
你要是一年前说这话还有点意思。
利空出尽,您还搁这儿叨叨。

马后炮有意思吗?这些老掉牙的文章,你想看?
研报比你写的字数多得多,透彻的多的多。
后视镜看历史差不多的了。

雁门雪2022-01-28 09:02

感谢分享。不过,坦率的说,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投资高教股之初就必须思考和思考过的逻辑。
只要真正研究过行业,研究过政策的人,都不会怀疑政策的反复。目前仍能坚定拿着的,说白了就是对这个国家、这个行业政策的一种信任。

全部讨论

2022-01-27 23:44

鼓励投入,不鼓励赚钱,只有脑子进水了才会去投入。

2022-01-28 08:26

5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表的文章

2022-01-28 13:57

“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次的谣传是假的,那么就是:国家不限制民办教育集团收购;国家不限制民办教育涨学费;国家不限制外资来参与中国教育。有没有感觉反过来思考很不符合咱们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意愿?所以我还是更多地愿意信其有,国家的态度方向上有自己的一个初步判断,具体细则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无非就是给你绑手脚的绳子是绕三圈还是绕四圈的问题”

第一,本周三的时候我真金白银的买入了$中教控股(00839)$ ;第二,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2021年末国家经济工作会议那25个“稳”字。第三,民办高校、职业教育到底是作恶还是行善?
从你的言论里头,我觉得你所谓的十年教育从业经验真的没给你带来正确的认知。

2022-01-28 11:29

还搁这儿思考呢?
你要是一年前说这话还有点意思。
利空出尽,您还搁这儿叨叨。

马后炮有意思吗?这些老掉牙的文章,你想看?
研报比你写的字数多得多,透彻的多的多。
后视镜看历史差不多的了。

感谢分享。不过,坦率的说,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投资高教股之初就必须思考和思考过的逻辑。
只要真正研究过行业,研究过政策的人,都不会怀疑政策的反复。目前仍能坚定拿着的,说白了就是对这个国家、这个行业政策的一种信任。

2022-01-28 06:29

这种鼓励发展不鼓励大赚特赚的说法可以套到任何行业上去

握个爪,赞同楼主的分析思考方法。投资最重要的是确定性,不确定政策会怎么走,反向思考政策不允许怎么样,确定性就高了很多,政策不允许在民生领域赚取暴利,这个是确定的。
       此外,关于企业应该赚取与自身创造的价值匹配的利润,这个观点也狠赞同,任何企业的估值要么与现有贡献匹配(成熟期企业),要么与未来创造的价值匹配(成长期企业)。如果创造价值的能力存疑,那买入的理由就不能成立。
       最后再反思一下买入枫叶教育$枫叶教育(01317)$ ,在我的认知里,国际教育是有经济实力的家庭逃避内卷的有效途径,也给了孩子不同的成才途径,从社会和家庭层面是在创造价值的,所以政策不会封杀,在一定框架内是鼓励的,这个是枫叶的确定性。这部分借@立日投资的分析, 独立国际高中的收入不到10亿,自由现金流约2.5亿。
       这是我买枫叶教育的基本认知,此外,会一直关注枫叶教育并买入,因为自己有两个小孩,虽然目前老大成绩很好,但是也看到高考竞争的残酷性,虽然我自己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小孩多一份不参加高考竞争的选择,如果哪天她成绩跟不上了,我可以跟她说,考怎么样都没有关系,爸爸送你去香港、澳门或者国内名牌高校的国际班。

2022-02-23 10:55

写的很不错啊,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底下喷的人是教育股被套魔怔了吧

2022-02-08 20:42

安全边际在加一条,在市场(大盘)大涨后要谨慎。

2022-01-28 09:29

深入思考总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