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出口超预期!国产锂电企业出海步伐加快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7.8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增长6.8%。按美元计价,1至4月进出口总值达1.94万亿美元,增长2.2%。具体到4月份来看,进出口总值为3.64万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上月增长2.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1%,环比上月增长4.5%。数据公布后,市场观点指出,实际出口额增速要“好于市场普遍预期”。从产品层面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4个月,汽车维持了此前的高增态势,前4个月出口量达187.8万辆,同比增长26%。汽车出口大增的主要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背后是2021年以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加之具有突出的价格优势,在包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中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4%,汽车出口增幅已经大于内销。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2.7GWh,同比增长28.5%。$新能源车龙头ETF(SZ159637)$

出海已经成为锂电产业链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1-1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出口额为650.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创下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今年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41.5GWh,累计同比增长5.5%,有望突破去年。

企业年报也反映了出海业务对各家锂电企业业绩的增长带动。宁德时代2023年海外收入达到1309.92亿元,同比增长70.29%,占整体营收比例已经达到32.67%,而这一比例在2022 年为23.41%。国轩高科2023年海外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69%,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去年提升7.41%。孚能科技2023年海外销售约占全年总营收的60%,同比增长超过120%。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欧盟、美国相继出台相关准入政策,希望锂电产业链回流至本土,不过,中国锂电产业链面对地区保护主义也进行了积极应对。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在内的电池厂商已宣布在欧美地区建厂,德国、匈牙利两个汽车工业大国成为电池企业选址热门目的地。此外,电池企业也选择另辟蹊径,采取技术输出方式出海。今年3月25日,宁德时代透露将与特斯拉共同研究新型电化学结构等电池技术,此为技术输出模式。同时,海外供应链的建设成为出海关键。因此,当前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开始重视在当地的电池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建设。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出海提速趋势将带动我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提升,龙头企业有望抢占先机。有机构指出,未来出海电池企业仍需通过不断技术创新,诸如钠离子电池、复合集流体材料等,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性能的提升,从而实现在红海市场的突围。

高弹性!新能源车板块处于历史低估区间,有望迎来反转

2月以来,新能源车指数已较低点反弹近28%,显示出板块的高弹性。(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 2024/2/1-2024/5/10)

截至2024/5/10,新能源车板块估值(PE-TTM)为22.5倍,处于近三年37%的历史低估区间,比期间63%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 2021/5/10-2024/5/10)。

今年以来,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和库存均触底回升,一些环节还有了涨价的情况,叠加目前的以旧换新政策,美国IRA法案和出清产能的征求意见稿都是对整个板块的利好,政策催化剂下板块有望迎来超预期行情

二季度可能的催化因素主要包括:1)行业能否在五至七月份的环比排产上有进一步上量,以满足全年接近30%的同比增速预期;2)关注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以及单车平均电量的进一步提升,或为行业增速带来额外增量;3)储能市场有望进一步上行,新兴市场如南美、澳洲、中东等地的储能项目有明显放量。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关注板块反转机会,选龙头

pick新能源车龙头ETF(基金代码:159637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宁德时代(SZ300750)$ $国轩高科(SZ002074)$ #汽车整车再度拉升,中通客车二连板# #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