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至三分之一的平安科技

发布于: 雪球转发:32回复:24喜欢:128

财报:科技坐稳第二把交椅

长期跟踪平安的球友应该会看到,因为我是从2014年开始逐渐开始投资平安。那个时候财报有一块互联网金融,但是他从来没有提科技,他提的是互联网金融,当时里面主要讲的是陆金所。一直到2017年,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互联网金融突然变为叫以科技引领的业务变革这样一个模块。在2017年年报的时候,直接把它提到了第二把交椅,就在财报的经营情况与讨论分析里面。可见,平安对这个科技的重视,在这个第二把交椅前面就一个东西,叫做客户。平安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科技放在第二位,然后第三位是什么呢,就是他的几个业务层面,叫做主要业务经营分析放在了第三位。

但是平安这种对科技执着的探索,早在2000年初的时候,股权关系逐渐变更的时候,马明哲就开始考虑了。当时他去了一趟台湾,看了两家保险公司,其中有一家专门做寿险的,然后一家做车险的。当时国内财产险做得好,寿险做的不好。他去了台湾看了之后,发现这个寿险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前进的方向,集团化也是未来最主要的一个方向。所以马明哲回来之后不仅把寿险作为一个最主要的发力方向,同时也在科技上执着地投入。

当时两千年世纪交错的时候,一波科网泡沫平安也未能幸免,当时平安搞了一个电商(PA18.com),然后没搞起来,挂掉了,搞了两三年吧。当时管理层也是非常痛苦,因为投入很多钱,当时投入了两个亿吧。可想如果没有股权关系,股权层面这种保证,马明哲可能直接就被炒掉了。而其他的保险公司也可能不敢做这么大胆的尝试。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平安痛定思痛,然后就有了前面我们讲的,引入汇丰之后这种体制上、制度上的优劣,使得平安开始建这种集约化中心,集约化的录单系统。集约化的后援管理系统在上海成立之后没多久之后,2011年,马明哲就打出来一记武林决招,就是“万佛朝宗”。万佛朝宗的系统就是让各家子公司的核心系统要整合成一个,在客户层面,至少客户感知层面是一个,后台慢慢再说。

这种万佛朝宗的计划提出至少比同业,比如说中国太保至少领先五年以上。中国太保目前在提数字太保3.0,然后他对客户的层面的统一,大概也就是在2017-2018年才完成的。

这里可能还要岔开来说一句,就是关于咨询管理公司对咱们三家主要大的保险公司的影响。三家公司,无论是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三家都曾引入国际化的咨询公司对他们进行改造。

这个改造不是说作为股东,是真的是花钱去请人家改造。平安和中国人寿如果没记错的话,2008年左右引入都是麦肯锡。因为集团层面对底下这种统治的能力,这种咨询公司并不是给你做套系统,发一些制度就完了,他真的是要落到实地把整个业务流程给掰过来。当时平安就掰得很好,但是另外两家机构其实并没有太好。太保其实好一点,大家现在去看中国太保官网,其实做得很好的,他整个官网的结构是根据一九六几年提出的一套信息架构理论做出来的。

生产资料:人员与专利增速吓人

我们话题继续收回到科技层面。有了科技上面执着的探索,平安目前每年投1%的营业收入去做科技探索,最新的应该是一年100个亿出头。所以在2016~2017年财报变化时候,也带来了一个收获期,那个时候不仅财报变化,而且研发人员也首次披露。研发人员从一开始的两万名到2019年年底披露最新数据是29000名,已经增长了50%,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据。但这29000名并不是全部是自有员工,外包也有挺大的一部分。平安科技大概占了50%不到的人,剩下的下沉在各个子公司,平安银行的科技人员会比较多。

这个人员的投入使得科技到了一个收获期,专利数量也是直线飙升,从2017年到2019年增长了八倍,非常可怕的一个数据。可能平安很少对外说的是,他在全球目前已经成立了七个研究院,在硅谷还有伦敦那边都有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前沿技术的深度学习,还有医疗科技,宏观经济等,吸引全球的顶尖人才。然后就我所知,目前他们的科学家,这是真的科学家,不是那种研发人员,也不是说什么产品经理,是科学家,目前已经有1000多名,接近2000名。

生产力:三个阶段带动市值腾飞

这是财报层面的一个表现,平安一直在说他科技,但是我们一直有个问题,是说你科技究竟到了什么阶段了呢?这个阶段对公司内部的应用是什么情况呢?他的模式存在什么风险呢?平安很少以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来讲,大家看到的科技都是一个一个点,比如说今年代理人这块做了一些科技,平安银行APP那边做了一些科技。所以我也在思考,整理出来的可能不一定对,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

目前我个人认为,平安科技的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可能是可以看得见的阶段是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借助18年底任总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做的一个演讲。他当时指出来平安集团探索的三个阶段以及目前的一个进度,他们认为在运营层面,保险公司运营层面已经做的相对成熟,产品的精算层面其实还只是摸到门槛,而通过科技去真的改变商业模式这个层面还是欠缺得很远。

ABCD:赋能传统保险集团

在讲科技之前我们又不得不说目前最火的四项技术——ABCD技术。

A是指人工智能AI,B是指Blockchain区块链,C是指Cluod云,D是DATA大数据,ABCD四项产业的技术结合一些传统技术,是目前平安整个集团运用比较广泛的东西。

可能有一些不是技术出身的一些同学,想理解这四项技术会比较难。我这里打个比方可能不完全对,但是可能有助于理解。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保险集团比喻成一群在泥地上面玩的这些猫。这些猫的效率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个是这个猫的脑子不太行,很多作业流程都是手工,或者说基于传统系统很僵硬地去录入。这个猫的学习能力很差,虽然有大量的客户数据,但分散在各个子公司,而且没有形成专业领域叫做标准化或者标签化的数据结构。第三个问题是猫的活动能力也很差,这个都是基于传统系统,他们之间连接的难度非常高,系统是割裂的。另外一个是猫之间的协作,也是非常的困难,缺乏一些共识的机制。

那么ABCD是怎么解决这四个问题呢?一个是大数据。大数据,其实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这个时代的生产资料。有了这个大数据生产资料后,把数据标签化、规范化,并且有足够强的数据采集能力,这样生产资料的能动性就提高了。

但是光有生产资料也不行,你得有生产力。生产力是什么能力,就是你有个数据,我得有AI不断地去迭代,去学习。所以这个对AI的深度学习能力以及AI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能力,比如说:图像识别、声纹识别、语义理解等等的一些能力就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可以把AI理解为这个时代的生产力。

但是光有生产力也不行,有了生产力,有了生产资料,我还得有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什么?就是云。比如上面这个图,很泥泞的草地和长满草跑起来很舒服的草地差别就非常大了。云,就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工具。它可以使得各个核心系统的对接能力、灵活度、可扩展能力变得非常非常强,甚至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能力。具体讲就要到互联网层面就要花费很多时间了,大家理解,云是一个生产工具,它是一片草地就好了。

区块链就离大家最远啦。大家以前都会觉得区块链就是用来发币的,其实除了币圈之外,他还有很大的一个圈子叫做链圈。区块链本质的初衷并不是用来发币的,他是要解决机构间的信任问题。这个也是目前在国际上用的最广泛的区块链的能力,解决信任问题。它解决的是机构和机构之间,当然平安集团内部没有这个问题,但是平安一旦和外部机构去合作,比如说一账通,要怎么保证让外面机构来信任我呢,我怎么保证云的数据不可篡改呢,区块链就是提供了这种生产关系的能力。

所以总结下来,这个时代,我们的生产资料就是大数据,生产力就是人工智能,生产工具就是云,怎么改善生产关系呢,就是借助区块链的能力。这是ABCD四项能力。我觉得咱们每位投资人即使在保险或者是银行这个古老的领域,在这个时代受到这些能力的冲击,或者说是改变,都有必要去了解这些能力,至少从逻辑层面去了解这几项技术。

运营的基建:核心系统上云

然后我们就来讲这些技术分别在运营阶段是怎么帮助平安的。在一开始我跟大家讲这片草地,因为所有的猫都在草地上面玩。平安之前说他成立了一个集约化的中心,并且又通过万佛朝宗计划,把客户的这个体验层面统一了。但是在后台,特别是中台系统的作业上,其实还是割裂的。在2010年之前,是通过传统方式去连接,比如说这张图,这里面左上角的平安寿险的营运系统,里面可能有一个收费的系统,比如说新单收费,要跟平安银行之间的一个代收付系统打通,那就要有一个API接口去接过去。


这样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断的接口,我们知道这种排列组合的复杂度其实是会成指数上升的。所以如果采用传统技术,会使得整个中台的数据非常混乱,接口也非常混乱,那么云就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云是有一条中台线的,所谓中台就是指数据层面,把所有的核心系统上云,金管家,平安银行APP等等一系列这种系统的中台就能通过云快速地共享。那这样无论是在调用上还是说在后续做其他子公司的这种转介绍的模式开拓上,都是非常快的。

前几天有一篇文章,是互联网的中台战事,目前几家互联网公司,BAT,包括平安都在推这个中台,大家可以看一下那篇文章。中台系统对于目前几个科技公司往后的竞争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哪位群友看到了,可以把它转进来,我就继续讲。

当然也不是要说平安云有多优秀,其实平安云对比阿里云,腾讯云还是差的很远,他可能在国内前十名排得上,但是市场份额上还是差很远。因为平安云也会像阿里云,腾讯云一样向外输出PaaS或者SaaS服务。什么叫PaaS,什么叫SaaS,我这里就不展开讲了,简单地理解呢,就是比如说云是一个房间,一开始买了什么都没有的,PaaS可能就是房间里面一个桌子,桌子上面摆个锅,这就是pass了,厨师进来又可以用这个锅炒菜。但是SaaS是什么呢,我把菜都给你备好,我在上面一切应用软件全部给你铺好,把炒菜勺子给你备好,你拿来就用,这就叫做SaaS。平安云会向外输出PaaS和SaaS。

目前因为中台战事的原因,阿里最近也说了,他们不做SaaS层了,彻彻底底不做SaaS层,只输出PaaS,让他有利于跟他的生态圈去共建这个云的能力,把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做得更高、更快,平安在方面确实是远远不如,平安云在内部去用是很好,但是它的输出能力还是很差。

啰嗦一堆咱们这个大基建,这个云可以认为是平安科技的大基建,就像这个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一样,介绍完了之后咱们就要在上面跑运营了。实际上呢,这个运营能力能力主要是通过AI加大数据和传统技术去赋能的。这里就把整个保险公司运营的几个方面,产品定价,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核保,理赔,财务,投资等等都列出来了,分别怎么赋能的都写出来了。

赋能运营:大数据+AI赋能七大业务范围

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大家可以在我那个帖子里面去翻到这些能力分别怎么赋能的。我挑几个重点的讲,挑几个可能大家接触不多的讲。比如说这个产品定价层面,大家都知道平安好车,里面有很多积累的数据,而且平安车险从2010年初,甚至更早,2005年左右开始做数字化了,他把所有的定价,里面出过险的东西都统一起来到一个数据库里面,所以平安车险理赔流程是特别快的,而且一个车,我要购买产品的时候,他的定价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但是想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平安这种车险层面的技术应用,定价层面应用其实也会反哺五大生态圈。咱们知道平安有个智慧城市生态圈,平安给深圳做了很多智慧城市的项目,比如深圳有一条路经常特别堵,就是东出,东边是一个很好的海岛,大家一到周末就会度假,然后大概一年前这个东出的路就开始采用预约了,这个后台数据库就由平安去做的,然后路上所有摄像头都通过平安以及海康威视去铺,数据由平安去掌握,然后做一个什么事呢。他就利用这个数据去看,比如说深圳的车主现在往东边走,已经预约了,不预约没法走那条路。预约了之后,比如说约6点钟过关,大概有个区间范围,平安智慧城市的数据在后台看到你的车五点左右还在深圳的大西部转,根据我的行为学算法,可能判断你大概率是不会来了,那么就把这个预约的名额释放出来,让其他人能预约,这就有效地提升了整个城市流转的效率。

第二个想提的是平安最近很多场合都会提到的代理人甄选,他是通过一套AI和大数据算法去看的。在面试的过程中,会看你不经意的话术、综合能力是怎么样的,而且平安有一项技术能力目前是全球第一的,就是他的微表情识别,以及声纹识别。什么叫微表情识别,就是比如说眼睛眨一小下,瞳孔放大一下,可以从里面看出你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假的。声纹识别,是可以通过说话的语气,通过背后数据库来判断说的话是真的假的,是不是有诚意的。

这个东西在平安内部和外部都被吹得神乎其神。目前平安在深圳铺天盖地的代理人补贴计划,给每一位入职代理人直接补贴2万块钱,这是很夸张的,入职就补贴了,不管是否已经开展业务。这就是基于这个代理人甄选系统去进行的。今年在业绩会上面,分管科技的陈心颖女士号称这套代理人甄选系统可以达到95%,但我个人认为肯定是没那么高的,这肯定是夸张的数据。]

大家知道代理人有两种,一种是依赖于它自身的这种展业能力去展业的。另一种可能本身没有展业能力,而是通过不断的扩充队伍去完成业绩,如果有跟一线代理人接触比较深,特别是通过管队伍展业的代理人去接触,可能可以了解的比较深,这个系统能力能达到哪个层面。但是太平人寿之前披露一个数据是代理人的13个月的留存数据是51%。然后英国和美国一些国外的一年期代理人留存率都是60%-70%,所以我个人判断,这套系统可能可以帮平安做到80%以上,所以平安才可以敢放出说2万块钱12个月的补贴,个人揣测。但是95%,我觉得这肯定是吹牛逼的。

第三个想讲的是这个面对客户的这个窗口——智能客服。智能客服相信是大家接触比较多的,像招商银行平安银行,都有它的智能客服的能力和系统,大家都可以去体验。我这里并不是想讲说平安的智能客服做的好不好,而是讲平安科技目前的一个问题,我在跟平安银行的智能客服接触的时候,发现这个问题确实挺严重的。

了解智能客服的同学可能会知道,其实智能客服的能力,他的天花板是由三项技术决定的。一个是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就是我说一句话,你能不能把它理解到。比如我说美国人能不能投保?你能不能把它理解到说的是哪一个国籍的人,是美国,然后映射到不是中国人能不能投保?还有深度学习的能力,就是我通过不断的跟客户交流,而且后台不断地去迭代的能力。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叫做知识图谱。市面上很多的智能客服是不具备知识图谱的能力的。比如招商银行的那个机器人,其实背后是一个填槽技术,什么叫填槽技术呢,就是QA,客户问到这个问题,我对应一个答案,这带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这人工的工作量特别特别的大,需要大量的人每天去跟进没回答的问题,然后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弄出来。知识图谱并不是这样,所谓知识图谱就是能把相关的东西关联起来。

咱们还是说美国人能不能投保这个例子。如果我问的是美国人能不能投保,在填槽技术里要识别有没有对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问美国人可不可以投保?他可能就回答不上来了。美国人能投保吗?他肯定也回答不上来。但是知识图谱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问了美国人可否投保,首先识别到美国人,然后美国人是一种人,他会进到人的知识库里去找,然后在保单的条款里面指定的是中国人,大陆居民可以投保,OK,他可以通过这一个联想到大陆人上去了。然后再判断美国人,他是一种人,而且这个人呢,他不是大陆人,OK,那答案就是美国人不能投保。

知识图谱是一项很深的学问,目前都还在迭代。我想说的是我跟平安科技的接触,不一定对啊,但是我从体验层面,平安健康的机器人,以及平安银行智能客服机器人,我都从体验的角度,我试出来他其实背后并没有很强大的知识图谱能力,甚至是没有这样能力,而且他语意理解能力也很弱。

这里想说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并不是说平安科技就不行,我相信他花时间能赶上来的,但是平安科技它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过度的封闭。过度的封闭就是他要求他所有旗下的专业子公司优先考虑平安科技甚至必须考虑平安科技的输出产品。这会导致什么呢,就是平安科技要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世界。像其他的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目前都是对外开放的。他们的主张是拿来主义,市面上有的,我的科技团队就不做。但是平安是怎么样的,就是市面上有,我平安科技要去做,而且把它做出来,即使我做的不好,你的专业公司也不能用外面的,所以就会很头疼。专业公司经常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跟外面的一些科技公司谈得很好了,到最后集团层面立项,不行,你必须用平安科技的。

这个有利有弊吧,正是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去保证平安的科技能一直处在最领先的梯队里面。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过度封闭,过度封闭,会导致过度的自傲。所以呢,他这个情况很像3Q大战之前的腾讯,是非常非常封闭的,而且我什么都做,我什么都不让你。所以这个状态是好是坏呢?咱们这里很难评价了。

我再介绍运营层面的另一个东西,自己从外面看,很难看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财务方面的RPA,平安科技叫做安小蜂的智能化机器人技术。主要是用在财务层面,可能一些市场口的同事经常会需要把一些数据录入到一些很恶心的这些系统里面去,比如说一些政务系统,一些税务局的系统,所以这里的人工工作量特别大,特别是对平安这种层层并表的这种子公司它特别痛苦,所以RPA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财务人员操作之前打开RPA,然后把整个流程操作一遍,等你操作完了之后,RPA机器人就可以帮你全自动的去完成这个流程,而且背后可以通过一些编程来自定义。

东先生

RPA介绍视频:

网页链接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RPA这个链接。其实目前做得最好的是IBM,然后平安也推出自己的RPA。据我所知,目前所有的保险集团里面在财务口用RPA的只有平安一家。

最后一个想讲的是投资方面也是运营层面投资层面的一个科技应用。平安会跟一些外部的量化评估公司合作,通过收集宏观的系统数据来结合,然后打造自己的大数据的投资,配置能力或者是配置系统。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东西有点扯,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啊,我觉得这个东西不知道有没有效,但是平安据说在这上面投入很大的人力,我就比较担心这个产品。这个也是投资层面的一个应用吧,放出来跟大家讲一讲。

前面讲完了云,云打造的是咱们科技在平安作为一种运营能力的基础建设。然后AI加上大数据提供了智能化,或者说在运营过程中各个方面智能化的一种解决方案,详细的方案我就不全部讲了,大家可以翻翻帖子。然后最后一个讲的是区块链,区块链也是我觉得平安科技目前最虚的东西。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平安不是有一个金融一帐通嘛,然后金融一帐通上面有很多输出的能力,他不仅输出给金融机构,也输出给大健康,大养老的生态圈里面的机构。一帐通里面其实是用了区块链的技术,他把整个药品供应链搬到平台上去,然后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药品溯源的问题。区块链上的信息呢,大家知道是他是不可篡改的,那么整个供应链的药品,从他生产到医院,然后最后给到客户甚至保险公司承保,他整个流程必须要保证这个药品的真实性。所以区块链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帮助一些医疗机构。

但是金融一帐通的目的,说是帮了智慧城市里面的一些属于这个城市里面的医疗平台或者是医院解决这个问题。但其实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知道目前中国整个医疗体系最大的问题,社保为例,其实是三方价值观或者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的问题。比如说整个医疗体系下来,其实有三方。一个是服务需求方,就是患者,另一个是服务提供方,就是医院,第三个费用支付方常见的是医保甚至是商业保险公司。这个三方是很奇怪的,在正常的一个市场化的供需关系,或者说商业流程里面,是很少存在这种三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而且还维持这么久的。比如说服务需求方和服务供给方,患者就看病,医院开多少药,反正患者通过保险去报销,医院也不管,这样能赚很多钱,只要患者接受。所以患者和医院其实对这个费用是没有概念的,所以导致服务费用支付方,就是医保和商保,在整个环节里面是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

支付方是很容易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这种窘境。因为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啦,你开什么药反正患者也买了。所以这种通过一帐通,通过区块链技术深入到这个供应链里面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可以有效的控费,可以把整个流程管控起来,我可以看到医院开的东西是不是合理,通过患者的医疗病历数据算法来看这东西是不是这么开比较合理。其实平安想做这个事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区块链上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但是他的口径呢,说是帮你解决智慧医疗,但其实背后是为了自己的寿险。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区块链的应用还是比较虚的,特别是下面这一个。这个是平安无论在哪个场合,从2016年开始就会拿出来到处吹的一个项目,就是平安融资平台,跟香港金管局一起做的贸易融资平台。其实本质上是要解决在香港的几家银行,特别是渣打,汇丰,中银国际,花旗等等,客户在这几家银行重复贷款的,通过一个资产重复贷款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客户信息上链,区块链还有一个能力叫做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可以使得参与这个链的各家机构的账本数据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达到信息互通有无的目的。

能做成这个项目其实是跟香港的整个金融环境是有关系的。香港不像国内,咱们有个银监会非常强有力的统治起来,另外还有一个银联,可以把这些数据管控起来。香港没有,香港金管局是属于一个开放市场的监管角色,并不会真的实在掌握机构的业务层面的精细数据,所有才有了这样一个贸易融资平台。

另外,区块链这项技术应用的瓶颈并不是说技术难度有多大,实际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不难,包括前面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都不难,只要给钱给人都能做,难是难在治理模式上。这个平台,这么多家机构参与,这个分布式存储的结构谁来决定?谁有话事权?平台如果有一家机构出了问题,谁决定他要受什么处罚呢?谁又来负责呢?后续系统开发的投入该怎么分配呢?这个平台往外开拓需要吸引新的参与者,谁来决策呢?一个平台落到这个层面其实很像一个公司,需要一套很强的治理能力,但平安科技不具备这种能力。

所以这个平台的治理模式上,目前还是靠咨询公司去做的。其实这个才是区块链技术在目前商业环境下应用最核心的环节。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存储,而且所有组织都自治,我在权益上都是平等的,但是在治理模式上,该怎么去治理,这个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大家看看大洋彼岸美国的联邦制,它的复杂程度,它的宪法是有多难,就可以理解了,但这个能力其实平安一直没有掌握。

讲到现在差不多了,前面讲了这个运营阶段的ABCD能力分别是怎么应用的,而且他对运营的整个流程,从销售到服务到投资分别是怎么用的,大概点了几下,然后,我们可能接下来看的一个案例是任总说的,第二个阶段的科技能力,就是改变产品的定价。

次时代的探索:科技尝试改变产品与商业模式

我们知道保险公司是有三差的,这个费差,利差以及死差。利差是可以主动去管理的,就投资嘛。费差也可以主动去管理它。最近看到平安好几次财报,这个营运偏差都出来了,内含价值里面通过营运偏差都是提供正的偏差。这个其实都是费差主动管理的好处。那么死差呢?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某些能力去主动管理?

目前保险公司用的生命表都是由银保监会去规定的。但是其实国外一直有做一些探索。比如说我贴这个图,这个叫Vitality,是南非的一家公司,叫做Discovery。这家公司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做Vitality这个功能。其实现在这个功能已经见到很多了,就是通过主动管理客户的健康,比如让客户跑步,让客户戒烟等等一些能力,主动管理死差,然后从而提高。可以改变整个产品的定价模式,然后可以提高死差。

大家不要觉得这个东西很虚,因为南非discovery这个公司在全球目前已经输出到好多个地方,而且这家公司如果大家详细去看,确实是优秀于南非其它的保险公司。而且目前Vitality这个能力,在友邦香港以及友邦英国还是美国吧,已经用的很多了,他确实能帮到保险公司节省费用,同时客户也能通过运动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减少吸烟等等,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其实是个双赢的局面。平安已经把这个Vitality引入到他的平安健康险里面,在相关的条款里面是可以看到的。

Vitality背后是依赖大数据和算法支持的,目前我们看到很多这种运动可以送东西的模式,除了平安之外,比如说微信的微保其实也有这个能力,微信九宫格里面的那个保险,运动也可以送一些东西,但是其实跟微保人交流下来,他们背后只是自己在做一些经验式的探索,画一条生命线,然后去做一些定价,所以他一直不敢跟产品进行有效的关联,但是平安是确确实实把这个Vitality写到产品里面去了,所以在这方面平安还是相对来说领先的。但是它的好处目前还是没有看出来,因为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还有赖于数据的积累,目前积累了不到八年时间吧,这个可能是后面次时代,我们要看到的技术能力。

到这儿就讲得差不多了,商业模式在平安科技对平安的赋能总结起来就是在运营层面已经深刻赋能。运营层面又分为销售、服务、投资,大家都是经常这么去比喻保险公司的三家公司,销售公司,服务公司,投资公司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可能可见的五年内,有一些比较积极探索。对了,前面说的Vitality已经引入到平安寿险的平安福产品里面去了,至于商业模式上的颠覆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结:平安的优势与风险点

但是我觉得平安科技最大的一个风险还是封闭。这个封闭并不是说平安科技的员工封闭,这其实是马董自上而下的一个原则。马董曾经在公开场合就是被大家问到说为什么不跟阿里腾讯做合作,可以看到那些公开平台,互联网平台上,支付宝,威宝,小雨伞等等,都很少看到平安的产品,但是中国人寿,太保这些产品会有见到。这其实是马董的一个战略原则,我不能跟你合作,我跟你合作被你截流了,那这事就完了,但是过度封闭会导致一个问题。很多机构,比如说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能力,外面那些公司的能力比平安科技要强,平安寿险平安健康险想引进这种东西,然后双方就准备立项,立项之前可能还要做需求的分析,然后才做原型验证,所有做完之后最后还要去到集团。集团也没有说严令禁止不允许平安以外的合作伙伴,但是一般到那个层面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这个导致现在平安的专业公司,业务公司和平安科技公司,其实问题还是挺大的,所以在2017年左右平安科技又有很大的一部分科技人员要下沉到各个子公司去,是这样一个背景。

所以平安科技,目前看起来很像3Q大战之前的腾讯,它需要我们警惕这种封闭带来的问题,但是也不要盲目地说这种封闭不好,且看且珍惜吧,反正先看着。

平安股权的历史变更导致了平安在管理制度上、管理模式上,有了足够的优势,这种优势是从上而下,从顶部一杆捅到底的优势,导致了他投资端的优势,导致他综合金融可以做得非常优秀的这样一种优势,也导致了科技自上而下每年这么大手笔的投入,1%的投入是非常高的。好像前阵子看到招商银行之前1%,现在改成5%了,所以平安从股权到下面是这样的,从集团层面看是这样,至于寿险,财险,可能咱们就要逐步去剖析了。

集团层面的风险之前咱们也聊过,一个是股权,管理层的风险,这个没法规避和跟踪。然后另一个就是长期低利率的风险,这也很难讲。但是落到投资端的风险呢,就是长期的非标债权或者是权益的投资,真的得看得非常准,这是投资的风险。第二科技端的风险,就是过度封闭。第三个是综合金融风险,主要看两点,一个是寿险一支独大,后面寿险遇到问题该怎么办?第二个就是过度引流,平安好房和平安一号店的失败,以及好医生后面会不会出问题。


讨论与交流

陈海涛周游世界:

讲了三个专题,结合以前讲过平安投资端,下周储讲销售端,下下周杜总讲财险,比较全了。静林在本群讲过平安银行

Wendy

我的问题是,怎么看待寿险中介公司对平安冲击?中国寿险会学西方产销分离吗?

东先生

@Wendy 我不认为中介在未来几年能对平安代理人带来太大冲击。这和目前中介所处的大环境和政策是有关系的。

东先生

可以看看雪球上——很好吃的馒头: 对寿险专业经纪行业和泛华金控的看法以及对主要大型寿险公司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篇文章

akira

我的问题是过度引流这一块的风险,怎麽跟踪比较好?

东先生

@akira 看各专业公司的财报,都会披露的,银行,好医生,都有这块。这个问题确实挺难跟踪和评估他的影响的,除了公开数据和研报外,唯有多找人聊聊,咱们群里多讨论

akira

嗯,目前似乎只有这样的办法

东先生

一号店最夸张的时候,平安集团给员工7折买卡,随便找个人问都知道,应该或多或少可以感觉到一号店要不行了..

James

引流确实有点小影响股东利益,比如陆金所的估值一再提升,平安的股份比例一直下降,转移到高管控制公司,当然一边为独立上市,另外成为高管激励的一种新渠道,有点利益输送的意思

James

@东先生股权部分,正大的持股财新几年前发过篇文章,分析正大没有那么多钱,钱1/3来自泰国他信家族,2/3来自国内明天系,所以至少部分是代持的

东先生

原来如此啊,谢谢

akira

正大一般是财务投资,以前去1177调研的时候,当时比较详细介绍过正大。后马时代的迷思,这是个风险点。但如果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太依赖一个人也是有问题的。如招行马蔚华换成田惠宇。招行也经历一些阵痛和适应,目前依然不错。

东先生

中国生物制药也是正大?

小谢

@东先生非常感谢东先生的详尽演讲,辛苦您了。我有个问题请教,近年平安在向股东融资(增发、配股)方面确实没有发生,据孙建一说是近年通过平安科技业务对集团提供资金支持所致,想清楚一下它是如何做到科技反哺公司的资金需求的,成本高吗?谢谢!

小谢

我是2015年底开始投资平安的,至今从没发生向股东要钱,因为,我的理解,若要经常向股东(市场)伸手要钱才能继续发展的公司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东先生

@小谢据我所知平安科技对内倒是不贵的,相同的方案比对外输出的价格要便宜。但钱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业务公司和科技的结算和对账好麻烦。业务口除了对科技提需求,共同做分析外,还得前置一个BD的过程,结束后还得加一个走账的过程,双方都非常痛苦。不过平安看到了这个问题,已经把部分科技人员下沉回业务公司了。

这个问题太平在2017独立出来太平金科后,也逐步遇到了。

小谢

谢谢东先生的分析解答,若平安科技对公司的支持只是技术问题还是相对好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办法做得更好的!但我还想请教,孙建一提及平安科技对公司业务资金的支持,问题是平安科技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是平安科技自身业务产生的现金流还是在社会上融资?因为这牵涉到平安长期运营资金可持续性的问题,像地产、银行金融等杠杆类公司,最大的缺点是缺钱,而缺钱最不好的结果是定期要向股东们伸手!

东先生

平安科技现在还需不需要融资我还真不知道,但它已经从2016开始大幅度地借助平安云向外输出saas和paas了。金融一账通就是基于平安云的。想来应该内生性是有的。年报披露,金融一账通上面已有1000多家机构了

东先生

但平安科技的输出能力比腾讯csig和fit,比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差太多。应该是依赖产业链进行输出,这个和兴业的银银平台有点像。

小谢

@东先生好的,这点我们日后继续关注,谢谢,因为我是打算相当长时间持有平安的,但平安所处的金融投资业务也是杠杆类业务,我最担心的是其经营资金的可持续性问题,不过集团似乎也意识到该问题,近年也着力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方向发展,这点,股东们应该可以有所期待的!

整理人:J3fzho 大湾区价投俱乐部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SH601601)$ $新华保险(SH601336)$

@今日话题 @东先生 @xdove @陈海涛周游世界 @南海飞鹰2012 @LongevityTortoise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Steely2021-06-03 21:38

写得全面、深刻、客观,极大增进了本人对平安的理解,非常感谢。

Mark9712020-05-11 15:42

需要自己找答案阿

慢走大道2020-02-29 20:48

这篇文章,我之前很早就看过,也不错,但它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平安的护城河究竟是什么?

手把红旗旗不湿2020-01-12 11:57

ARVR机器人卖保单更快?
为梦想窒息,为情怀买单

手把红旗旗不湿2020-01-12 11:55

茅台搞科技了吗?

沙漠浪子lyt2020-01-12 11:36

中国平安

朝发白帝彩云间2019-07-17 11:16

平安科技的封闭性的危险,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观点;毕竟中国平安搞科技,不一定内行啊,,

东北望-射天狼2019-04-23 08:08

平安好医生 好房 好车 E帐通真有那么多注册、有效客户吗?报表里面公布的数据很震撼。平安的陆金所、重金所比前几年偃旗息鼓了,貌似估值非常高。自知才疏学浅,没有观察和研究到。作者或者其他高手能否赐教?

星均-66882019-04-20 23:15

无尽的荒野_2019-04-20 23:02

看到赋能两个字就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