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cc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0喜欢:5
在糟糕的情况下如利率长期维持高位、公寓销售不畅、上海商场租金下降等同时发生,地产的现金流会很紧张,维持目前派息水平有难度。从现金流角度看,集团虽然有能力维持目前的股息,但是当地产利润下降减少派息的时候,我担心集团不一定愿意继续维持每年近12亿港元的派息力度。

热门回复

花 1200 万,每年带来 280 万的现金流,拿到股息 120 万。我为何不能说投资 1000 万每年有 200万的租金?
负债算上,做个极限算法,当在建的资产都是垃圾,全部停止在建,归 0 处理,现在的租金未来永不增长会如何?
地产 103 亿租金,管理费用 7 亿,息税前利润 65 亿,利息支出 20 亿,税后净利润 是 36 亿。
集团占 62% 地产股份,可以获得 22 亿现金流,集团每年自有现金流 3 亿,共计 25 亿。
120 亿投入,最悲观的情况下拿到 25 亿的现金流,好像也比我的 20% 收益预期好一些。[捂脸][捂脸][捂脸]

认真算下:
1、负债520亿,未来150亿资本开支,减现金60亿,合计610亿,市值120亿,合计730亿,100亿公寓和香港项目打7折销售-营销费和税费能拿回50亿?730-50=680亿,少数股东权益无法明确怎么算账。
2、在建项目的贷款已经资本化了,可加回财报现在显示的6亿财务费用,利润按55亿。
3、杭州落地后多久租金能破10亿呢,破10亿时,70%净利率,合计利润62亿,新的公寓和恒隆三期的收入冲抵掉未来写字楼租金的下跌。
4、EV=680亿+少数股东权益,利润 62亿,PE 11+,少数股东权益回购还没算进去呢[哭泣]

核心还是地产500亿债务怎么还的问题,负债520亿,现金60亿,市值120亿,EV580亿,一年净利润不到50亿,12倍pe呢[捂脸]

1.如果地产每年还是派发41亿股息,集团每年从地产收到25亿股息,加上集团自身产生的3亿现金流,集团每年会有28亿现金流,派发12亿问题不大。
2.如果地产每年股息派发减半到20亿,集团每年从地产收到12亿股息,加上自身的3亿现金流,也还是有15亿的现金流,还是有能力每年派发12亿股息。
3.最理想的情况是集团每年以股代息,25亿股息大概相当于6.7%恒隆地产份额,2年基本上就拿到13个点的恒隆地产,集团持有75%的恒隆地产股票。
以股代息外,集团每年派息12亿问题也不大,2年后集团层面大概负债10亿而已。
我倾向于第三种,3年后集团股东赢麻了。

事实上恒隆的情况非常的简单易懂。每年赚的利润大部分给股东分红了,然后借了几百亿发展了昆明、武汉、杭州。

投资者这么极端去思考也是可以的。
就是认定了在建的杭州,2 个酒店,3 期的上海恒隆都是无法出租的。
认定了已经投入了 100 多亿内地公寓和香港豪宅都是卖不掉的。
另外这样计算还需要把利息折算回利润。

恒隆是不贵,11-15pe的高端商场是不错,但是你一直说什么买1000万的商铺收200万租金,完全不等价的事情

这个算法逻辑是对的,应该以恒隆地产为锚,15倍Pe其实不低了,同理你看中国国贸,按照20亿自由现金流/年,目前市场给的估值是230亿,11.5pe啊,所以恒隆是看着市值便宜,但是结合刚性负债来看是不算便宜

以股代息是指增发股票吧?就是增发1万亿元的股票,也不会提升集团所持地产的比例啊!

主要是杭州增加了接近200亿负债,昆明武汉无锡的都有可售部分。还有一部分香港住宅也有几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