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回复@熊市中那头懵懂的牛: 感谢指正[赞成]我也就匆匆浏览两家公司的股权激励来推断A股整体确实过于草率了。正如您所说,股权激励方案确实有好坏之分。你所举的例子都没毛病,方案相当完美。核心员工捆绑不至于人才流失、商业机密流失;老员工奖励股权,给了年轻员工预期和盼头,非常有利于团队稳定。而且您举自己的例子,是获得了公司期权,期权认购费用很低,只是在行权的时候才是花大资金的时候。期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股票低于行权价,完全可以不行权。我举的两个例子都是直接认购股票,费用远比期权高。企业如果真为员工好,就不要让员工掏钱直接送股权,董监高也别拿这么多。我举的两个例子真让我觉得这不是奖励员工,还是奖励高层。另外,您说直接送股权税费问题,在我们国家我记得如果送的是上市公司股票,那就等出售后变现交税,如果是非上市公司股票,五年内慢慢交税。这样一来,员工资金压力会小很多。我以两个样本推整体确实过于草率了,希望A股大部分是好的股权激励方案。谢谢您的分享!$福耀玻璃(SH600660)$ $恒瑞医药(SH600276)$ $格力电器(SZ000651)$//@熊市中那头懵懂的牛:回复@先天风:我觉得股权激励这种机制属于中性的机制,谈不上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当然不同的股权激励的方案和具体细则有好坏之分,这个也是对公司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员工而言,对股东来说无所谓。

我认为,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应该是目的驱动的,对不同的人目的不一样。股权激励对管理层的作用应该是鞭策,对核心(技术)人员的作用应该是约束,对一般员工的作用应该是奖励。毕竟,员工是否积极努力,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很次要的因素。所以,如所列举的两个例子,这种雨露均沾的股权激励方案显然是不好的方案,何况还很难做到公平。

诚如你的第一点所说,老板以及与其利益一致的管理层需要有企业家精神,需要承担巨大风险和责任。从人性的角度讲,这些神经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是可能会产生懈怠情绪的。所以,股权激励对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鞭策作用,避免这些人产生懈怠情绪而最终导致公司萎靡不振。

核心人员通常主要指核心技术人员,就是他们掌握了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只有他们才 know how。所以,公司最担心的是这些人流失或他们把掌握的技术流失出去。于是,股权激励对他们而言就应该是一种约束作用,就是要防范他们流失或者把手中的技术流失出去。所以,对他们的股权激励应当与相关的承诺协议(比如专门的保密协议、若干年不得离职的协议、离职后若干年禁业的协议等等)捆绑起来。

对普通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应该是奖励性质的。奖励什么?不是奖励他们对业绩增长的贡献,因为他们的贡献甚微。一个普通员工,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最大贡献。所以,股权激励应该奖励那些达到一定服务年限的普通员工,比如可以按10年、15年、20年等等分档次给与股权。这样的股权激励只是起到了一个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相对于工资增长或年度奖金这种主要奖励手段而言,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奖励手段。这种股权激励的解锁条件应该是拿到股权后继续服务的年限(比如3年),而不应是公司业绩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我自己曾经在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就职12年多。工作满10年之后,也获得了option。他们的制度是,给你的option并不需要马上掏钱(实际是从工资里扣除)认购,而是有个认购期限(记得好像是1年),你可以在认购期内根据自己的资金安排自由选择任意时间认购。而且这种option不是一下子给一大笔,而是分年度一次给一点,过了一个年限档次(比如到了15年),每年给的就会多一点。这样,(对国内公司而言)就不大会发生家境困难的员工放弃认购的情况。这种option的解锁条件也是继续服务的年限(记得好像是1年),跟公司的业绩没关系。

我儿子现在美国亚马逊工作,他们不搞股权激励,直接发股票激励,所以这些发放的股票要计入个人收入交所得税。
引用:
2021-08-27 09:43
鸡汤视频
之前群里有前辈引导我看了一下恒瑞医药的股权激励账务处理,刚刚又把格力电器股权激励也看了一下。我认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搞股权激励是弊大于利。原因如下:
1、员工和老板不同,老板做企业肯定得承担利润波动甚至亏损风险,上市了还得承担市值波...

全部讨论

您过谦了。您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的。而我也并没有指正什么。您从这两个案例推广到上市公司普遍的结论并无不妥。而我说的其实也正是是目前或者说长久以来市场(指投资者)以及公司对股权激励的的认识误区。大家都过于看重业绩和“激励”了,以为有了股权激励公司业绩就能如何如何。所以前些年一有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方案,市场就一片叫好,股价也应声而涨。这些年这种情况不那么明显了。但是仔细看各公司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仍旧是一厢情愿的业绩驱动的“激励”机制,看不到我提到的那些机制设计的驱动因素和考虑。所以,至少我个人对这些激励机制没有什么指望,最多只能从方案中大致看看管理层对未来业绩增长的愿景,而对这些愿景的可实现性持保留态度。

我提出来的那些机制设计驱动因素和考虑,只是一种学术性的探讨,也希望有兴趣的人能提出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我觉得市场如果对这类问题的讨论多了、成熟了,最终总会传导到上市公司的圈子里,慢慢就会对上市公司有所影响,促进上市公司有所改变,最后受益的就是所有人,包括公司里面的人和公司外面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