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千亿市值幕后:两个新加坡商人的豪赌与收割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14喜欢:15


张勇敲钟,海底捞上市

在中国大陆闷声发财的海底捞,上市了。

9月26日,海底捞上市首日,股价高开低走,从盘中10%的涨幅到收盘微涨0.11%,一个944亿港元的火锅龙头在港股诞生,却也见证着资本的退潮。


同一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对媒体表示:伴随中国文化崛起,会有越来越多人想了解和尝试中国饮食,海底捞的海外规模必然超过本土。

他的目标,是把海底捞开遍全球。

火锅,中国最具特色的餐饮种类之一,成为这个新加坡籍商人财富版图的注脚。

01

海底捞为什么不在A股上市?

IPO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海底捞分别实现营收87.6亿元、78.1亿元以及106.4亿元,同时期,分别实现净利润4.12亿元、9.78亿元和11.94亿元。

相比A股的上市业绩指标,海底捞无疑是个“优等生”。

事实上,自筹备上市起,海底捞并未有过A股IPO的打算。

张勇,海底捞的创始人,在媒体广泛传播的创业神话中,新加坡国籍的身份被悄然隐去。随同加入新加坡国籍的,还有张勇的创业伙伴,妻子舒萍。

在股权结构上,2013年起,海底捞设立了复杂的BVI架构,通过多个境外实体控股海底捞,实现在大陆地区经营。

截至招股书披露,整个海底捞集团由上市主体海底捞、64家附属公司以及总计494家分公司组成。

【局外人】注意到,在招股书列示的重要的附属公司中,诸多附属公司由新加坡注册设立的Haidilao Singapore 控制,通过对业务进行梳理,张勇夫妇对海底捞施加实际控制。

02

两个新加坡人,并非海底捞登陆A股的实际阻碍。

事实上,在大陆闷声发财的背后,海底捞对中国经商环境的判断显得悲观。

海底捞的招股书明确表示: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以及政府政策可对其业务、财务状况、营运业绩及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海底捞更直言:无法保证中国政府会继续推行经济改革政策,或改革方向会继续对市场有利。

另外,海底捞认为,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下行压力,GDP从2011年的9.5%将至2017年的6.9%。

我们无法保证未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相同水平或根本能否维持增长。中国政府的经济、政治及社会政策(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政策)可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营运业绩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这样的基本判断,很难过得了中国证监会那一关。换言之,赴港上市成为海底捞“避险”的首选,也成为张勇夫妇兑现财富的应许之地。

03

令人意外的是,招股书表露的担忧和海底捞的野心,融为了一体。

2018年,海底捞意图新开180家至220新餐厅。而在2017年,海底捞新开餐厅的数量仅有98家。

拉长时间线,2016年海底捞新开餐厅的数量只有30家。从30家到180家,海底捞扩张的预期,和上市进程一唱一和,最终呈现的,是一个估值千亿港元的财富盛宴。

迅猛扩张的信号,是虚张声势,还是有所图之?

第三方咨询机构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火锅餐厅的数量由2013年的约406,000家增至2017年的601,000家。火锅店涌现的4年间,海底捞的数量也从2015年的146家,增至2017年的273家。海底捞的优势并不明显。

这也意味着,火锅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海底捞宏伟的开店计划,至少仍面临着三方面的阻碍:

1、房屋租赁成本。海底捞的餐厅全部由租赁而来。2015年至2017年,海底捞物业租赁及相关开支分别为2.69亿元、2.98亿元以及4.15亿元,海底捞单店年租赁费用超过150万元。

店铺的成倍增加,因租赁商铺位置的特殊性,规模效应不明显,房屋租赁的总成本也将迅猛增长。天花板就是海底捞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2、火锅市场的前景。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但并不饱和。海底捞引用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中国火锅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0.2%。

与2013年至2017年10.3%的复合年增长率相比,并无太大差异。行业增长稳定,海底捞高涨的扩张幅度如何安放?

3、供应链及管理。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前五大供应商,绝大部分为其关联方。2015年至2017年期间,海底捞来自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63.3%、68.2%以及81.7%,关联方采购进一步集中。海底捞成倍扩张,其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也将成倍增长。

世人皆识海底捞,不为人所识的是,甫一上市的海底捞,发行的市盈率逾70倍,堪比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水准。和港股多数餐饮企业20余倍的估值相比,海底捞的上市充满了高位“收割”的狠劲。

这半年,港股独角兽从高台到谷底,市场见证了高估值企业的与资本的贪婪、狂嚣。

海底捞能成为例外吗?

全部讨论

2018-09-30 07:00

273家店面,平均一个店面接近4亿的估值,持有这股不是脑残吗?

这个开店法,是要出事的节奏

2018-09-30 08:39

夫妻移民,坚定的香港上市,股权之争,感觉这兄弟抱着捞一把就跑的心态,并没有什么太长远的打算

2018-09-30 09:02

第一段关于为什么不在A股上市的理由就是牵强附会,那一段明明就是招股说明书里面对投资人的风险提示。。。

2018-09-30 07:39

Safe habor statement当然是尽量写清所有潜在风险,所有财报里都会有的并不代表公司的立场,这倒是不用担心。

我倒是比较担心会不会因为盲目扩张导致新店IRR下降。去年到今年上半年EBIT margin已经下降了3%,短期负债爆发性增长已经超过10亿人民币了。虽然暂时看起来问题不是那么大

2018-09-30 07:28

1、是否高位收割关键看半年至一年内股权变化;
2、上市主体向非上市(关联)企业的利益输送;
3、新店进展和单店、坪效变化趋势;
4、市场对高估值与绩效增速匹配的耐受度;
5、都在赌消费拉动,但成本(租金与人工)成为毒丸。

2018-09-30 13:10

现在高估值的股票都有个范式说明了,不盈利的,市盈率高的就拿腾讯阿里,亚马逊做类比。能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2018-09-30 11:54

在新加坡开了好多家分店,每家店都好多人排队。估值太高了,目前只对估值低的感兴趣

2018-09-30 10:50

高估值?有大A股韭菜千里奔袭来接盘~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