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为什么这么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71回复:68喜欢:256
如果我问你,全中国销售额最大的饮料单品是什么?

你也许会说是可口可乐或者是加多宝。但其实,真正的第一是红牛。

根据我们收集的数据,2015年全中国销量第一的单品是红牛,销售额为230.7亿人民币,超过第二名可口可乐,211亿。

那红牛为什么可以在中国做到销量第一的单品呢?让我们娓娓道来。

I. 红牛的发展史

红牛是一位名叫许书标的泰国商人,在1966年发明的。创立之初,是为了让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在通宵熬夜工作时保持清醒。

(早期的红牛广告)

对于营销策略,当时的许书标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  39;的战略,他通过向卡车司机免费派发试饮的方式,先抢占曼谷外围的市场,而并非直接与其他企业在曼谷市场竞争。之后,随着蓝领们的接受,红牛便随即大卖到泰国的城市里。

1982年,奥地利人Dietrich Mateschitz茨出差到亚洲时,意外地发现“红牛”饮料对缓解时差有很好的效果。随后,Mateschitz到泰国找到许书标,希望把“红牛”推向全世界,两人一拍即合。

1984年,许书标与Mateschitz共同创建红牛集团,而Mateschitz改变了红牛的市场定位,将红牛定位为'运动&#  39;型高端饮料,而并非是为蓝领服务的低端饮料。1987年,在奥地利推出的“红牛”,最初的场所就选择了奥地利的滑雪运动场。

随后,极具营销头脑的Mateschitz不仅赞助各项运动,其中包括F1等,并开始在校园里进行免费试饮,并将红牛的瓶子放在Mini Copper上面,进行宣传。

随着红牛在国际市场的大卖,红牛给许书标与Mateschitz带来了许多财富。许书标一直蝉联泰国首富,直到2012年去世,而Mateschitz以120亿美元的身价,名列福布斯2015年富豪榜的前列。

II. 红牛的中国发展史

谈到中国的红牛,就不得不谈到一个人,严彬。严彬出身在中国山东,因家境贫寒,16岁到泰国打工,之后在泰国通过房地产起家,成为泰国的大亨。

(严彬)

1995年12月,严彬从许书标获得了红牛在中国的经营权(外界传为20年,即2016年会到期)。当时,许书标与Mateschitz 11年前创立的红牛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国,这给了严彬千载难逢的机会。严彬在深圳设厂,让红牛变成了中国人最早接触的机能饮料之一。

严彬的中国红牛沿用了Mateschitz的营销手法,在国内赞助运动队、赞助体育赛事,更有意思的是,虽然严彬的中国红牛与Mateschitz的奥地利红牛为两个公司,但其实Mateschitz的奥地利红牛重金投入的赛事,如F1,也无形之中给中国红牛打了许多广告。


对于中国红牛近年的销量,因为其并没有上市,我们不得而知。但A股的一家上市公司,专门给红牛提供罐子,我们可以从它的身上大概知道红牛的增长(其实这家公司,严彬也有股份)。

(摘自招股书,合作从1997年开始)


红牛对罐子的采购金额从2009年的8.3亿增长到2015年的47.2亿,增长了5.6倍,年复合增长33%。这样的增速应该是超过中国房价的增速的,而这家罐子企业的股价从2012年低点,到2015年的牛市最高的时候涨了10倍多,目前仍有6倍的收益。

(摘自公司每年年报)

III. 功能性饮料的市场

功能性饮料是近来饮料市场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在中国。在中国,近些年整体饮料市场都增长缓慢,而功能性饮料仍然保持着年复合20%以上的增速。

在美国,一家名叫Monster的饮料公司异军突起,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在美国的年销售额就达到近30亿美金,公司估值300亿美金。

在中国,近些年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也是异常火爆。2013年达利园推出的乐虎(铁罐装的样子和红牛很像),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迅速在三四线城市铺开,2018/19年预计就能做到50亿的规模。

各家厂商纷纷推出功能性饮料一方面看到了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另一个方面功能性饮料的毛利普遍都比其他饮料要高。这个高毛利需要感谢红牛的定价,让消费者习惯了为功能性饮料支付更高的价格。

由于红牛没有上市,其毛利率不得而知。但我们从一位经销商(二批)朋友那得知,一箱24瓶的红牛112进货,114-115出货,一箱仅赚2块钱,足见红牛的强势。

而我们从乐虎的母公司达利食品可以看到,乐虎的毛利率能高达60%以上,这将康师傅平均45%的毛利率远远甩在后面,基本和可口可乐的毛利率一样。


IV. 未来的饮料市场

首先,还是想让你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功能性饮料能够有这样的增长?

第二,严彬怎么认为未来的饮料市场呢?我们看看他在做什么。

2014年,严彬用1.66亿美元完成对美国最大椰子水销售商Vita Coco 25%股份的收购,并引进了这款美国热卖的椰子水到中国。


2015年,引进果倍爽,一款专门给孩子的健康饮料。

2016年,严彬以约1.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VOSS高端水略高于50%的股权。

当你看完严彬在做的事情,然后再想想农夫山泉正在做的事情,我想你对未来的饮料市场应该有些感觉了。

最后,说一个红牛的小八卦,奥地利红牛也已经以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并且也在传言严彬的20年代理权也将到期。有可能,中国红牛与奥地利红牛就会来一场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而到时候,红牛就会变得比现在便宜不少。(对于如何区分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口味上奥地利红牛是碳酸饮料,而中国红牛并没有碳酸。外观上,由于两者都有蓝罐,已经不好区别。)

$奥瑞金(SZ002701)$  $达利国际(00608)$  

@今日话题 @天道骑牛 @长安大湿人 @江涛 @疯投哥 @我是表好胚 @国老  @炒饭锅锅 @徐佳杰Pierre @陈达美股投资  @最后遇到你 @茶壶商人 @林奇法则@Nainital的碎片哥

精彩讨论

独钓寒江雪19692016-08-19 22:38

啥垃圾货喝水从来只喝纯水或天然矿泉水!喝添加剂大堆的饮料等于慢性自杀

后来居上_Dioyan2016-08-19 22:35

红牛的批发价十几年如一日,真是不服不行。。。 其实红牛就是靠着仅仅两款单品,永远不变的价格,搭奥地利红牛赞助极限赛事带来的品牌价值顺风车,每年稳定地不断攀升销售额,可以说是专注的典范。

随波逐流的挂逼哥2016-08-19 23:38

红牛几乎成了极限运动、极限精神的代言

慈溪杜府2016-08-19 23:10

人的尿性决定功能饮料会大行其道~只要你足够特别并且高逼格~和尚师太才喝白开水~当然水也有市场

Derek_Leu2016-08-19 13:26

目前饮料品类,就我自身的消费习惯来看,红牛作为功能性饮料地位已然无疑,平日买饮料也只买水类(巴黎水、圣培露),VitaCoCo已经开始成为办公楼里的色拉店的套餐标配,VOSS也已经成为黄浦江边各路中高端西餐店的必选。

不过,参考日本品类丰富的饮料市场,无糖茶类饮料(ITOEN,三得利)以及特定功能性饮品(解酒类:姜黄之力)等垂直品类均销量不小,相比国内冰柜万年不变的统一冰红茶和可口可乐等含糖饮料,国内市场依然是大有作为。

全部讨论

2016-08-19 22:38

啥垃圾货喝水从来只喝纯水或天然矿泉水!喝添加剂大堆的饮料等于慢性自杀

2016-08-19 23:38

红牛几乎成了极限运动、极限精神的代言

红牛的批发价十几年如一日,真是不服不行。。。 其实红牛就是靠着仅仅两款单品,永远不变的价格,搭奥地利红牛赞助极限赛事带来的品牌价值顺风车,每年稳定地不断攀升销售额,可以说是专注的典范。

这篇讲红牛的文章不错,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目前有哪些饮料单品是过100亿的重磅炸弹,希望未来5年,$中国食品(00506)$ 合作的$怪兽饮料(MNST)$ 能够在中国冲击100亿目标。一罐怪兽饮料的中国出厂价在4.5元左右/330ml,做为灌装厂,中国食品的可口可乐灌装的利润率6%左右,中国食品的可口可乐按照出厂价大致在1.3-1.4元左右/330ml,大容量的PET瓶的均价在1-1.3元/330ml,小容量的易拉罐与500ml以下的PET价格为1.5-1.8元/330ml,综合平均出厂价大概在1.30元/330ml左右,中国食品灌装一罐可口可乐仅赚0.07-0.08元左右,而灌装一罐怪兽(魔爪)可以赚0.36元左右,基本是可口可乐的4-5倍,简单地说,怪兽饮料在中国大卖之际,就是中国食品股价大涨之时。

2016-08-19 23:10

人的尿性决定功能饮料会大行其道~只要你足够特别并且高逼格~和尚师太才喝白开水~当然水也有市场

2017-07-05 00:49

//@谷儒: 这篇讲红牛的文章不错,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目前有哪些饮料单品是过100亿的重磅炸弹,希望未来5年,$中国食品(00506)$  合作的$怪兽饮料(MNST)$  能够在中国冲击100亿目标。一罐怪兽饮料的中国出厂价在4.5元左右/330ml,做为灌装厂,中国食品的可口可乐灌装的利润率6%左右,中国食品的可口可乐按照出厂价大致在1.3-1.4元左右/330ml,大容量的PET瓶的均价在1-1.3元/330ml,小容量的易拉罐与500ml以下的PET价格为1.5-1.8元/330ml,综合平均出厂价大概在1.30元/330ml左右,中国食品灌装一罐可口可乐仅赚0.07-0.08元左右,而灌装一罐怪兽(魔爪)可以赚0.36元左右,基本是可口可乐的4-5倍,简单地说,怪兽饮料在中国大卖之际,就是中国食品股价大涨之时。

2017-05-22 22:15

驾校跟风,体育生,考试前跟风,舞蹈类跟风。口味好过咖啡容易被接受。so,,,

2017-05-22 10:25

饮料和染整、纺织有什么联系。扯进来一家无关的公司。

2017-05-22 10:10

”据了解,目前调和油仍占据我国小包装油1/3以上市场份额,“
第一,调和油理念容易忽悠,调和这么多成分,对人体好,至今肯定很多人相信这点
第二,调和油容易浑水摸鱼,提高利润率。

真正好的消费品,一定要能利用好这两条,缺了一条就不行。

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江中的参灵草口服液,明显模仿这种套路,但是这样没有科学理论,完全生硬的把三种成分混合,反而可能是失策。
因为这个复合太生硬了,消费逻辑不通顺。请再多的专家忽悠,意义都有限。
同时口服液不方便日常饮用。
而极草含片,第一个,概念很单纯,只有冬虫夏草,第二个,含片,适合便携服用。
反而营销更加成功。

所以,营销本身,还是充满不确定性。刻舟求剑不行的。

2017-05-22 07:30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