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估诞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

一,科特估

A股向来喜欢新概念,比如今年的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合成生物,商业航天等等。
而这个假期,就有一个新概念横空出世,那就是“科特估”。
所谓科特估,是指“科技特色估值”的简称,包括三个方面——优势制造、中国自造和先进智造。
1)中国领先的优势制造如新能源车、通信等,面临产能过剩,亟待“出海”突围。
2)自主可控的中国自造如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属于潜在被欧美“卡脖子”的基础工业,存在现成的技术路径,亟需“新型举国体制”财政补贴实现“硬科技”自主可控。
3)前沿科技的先进智造如AI和生物技术等。

A股理解的就是科特估就是半导体、创新药等等
6月初这段时间,指数不断调整,的确也就只有半导体所代表的“科特估”在持续上涨,具有新主线的气质。
有人说,这一次半导体的上涨是因为景气度的拐点来了,包括两长的扩产,消费电子需求的复苏,大基金三期的支持等。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景气度还没到反转周期。
不少人认为可能只是在炒作“科特估”这个题材而已。
不管因为景气度反转,还是因为科特估,在指数持续调整且即将迎来情绪反转之时,能够出现一个新概念都弥足珍贵。

二,财报季

财报季已经悄悄开始了。
某化工公司昨晚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536%-634%
打响了中报披露第一枪。
财报季更适合炒作那些具有“真业绩”的成长股。
所谓成长股,就是行业景气度处于1-10的初期阶段,相关公司的业绩在未来几年能够持续、稳健增长。
如何验证“成长性”呢?一般就是通过财报。
所以财报季的时候,成长股会涨的更好一些。
2023年除了AI里的光模块,几乎没有成长股。而今年一季报显示,不少行业正在进入景气周期,不少公司的成长性得到验证。
比如,创新药,卫星互联网,C919大飞机,远火,化工品,出口家电、变压器等等。
包括最近热炒的半导体,其实也进入到了一个景气周期。
总之,接下来要更加关注成长性,而不仅仅是题材和概念。

三,指数企稳
在这里,指数应该会慢慢企稳了。
很多人担心,接下来会像去年8月份之后,市场不断阴跌。
甚至担心会像今年1月份,进入到一个大幅调整的周期。
我认为可能性很小。
今年,国内各方面政策都在发力,包括地产、财政、货币等。
而国外,也是一个降息周期开启的年份。
所以,指数就算跌,也只是短期的交易因素,而不是基本面因素。
这里的下跌是有底线的。
本周初,市场应该就会慢慢企稳,并且开启一波新的主线行情。

今年,市场的每次调整,都是上车机会。珍惜接下来的反弹时光。

全部讨论

又是产业链的造势,最后让散户接盘

06-11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