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更关注供给而非需求?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大多数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在判断一个行业的股票价格走势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预测这个行业未来的需求上。如果市场普遍认为该行业的未来需求快速增长,盈利前景广阔,那么这个行业就会成为股票市场上的热门行业受到追捧。因此,投资者普遍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买入未来需求增长空间大、确定性强的股票就能稳赚,但现实经常事与愿违,追逐热门行业的股票常常给投资者带来的是损失和困惑,为什么业绩和需求前景这么好,股价反而开始下跌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明白什么是股票定价的本质。

股票的价值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每年盈利的总和(按时间价值折现),因此股价取决于企业未来(而不是当前或历史)的盈利水平,预测股价就是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至此,我们大致可以明白,股价并不是由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和增长率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对企业未来盈利水平和增长率的预期决定的。

企业的盈利取决于营业收入、经营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诸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同时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盈利会随着需求端、供给端(竞争格局)、成本端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仅仅分析需求端的变化来预测盈利增长,而忽略了对供给端和成本端的分析,那就无法预测到不利的供给冲击和成本冲击。事实上,成本端对盈利的影响会通过供给端的竞争格局体现出来,在一个行业集中度和差异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在面对成本冲击时很容易将额外增加的成本通过涨价等方式转嫁给消费者,减少对利润的影响;相反,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差异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企业很难在不丢失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接下来我们聚焦供给端变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行业供给(产能)的变化通常是受到需求的刺激并由投资来驱动的,而决定投资的核心因素是这个行业的平均资本回报水平。当一个行业拥有较高的平均资本回报,就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一方面,原有的企业会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另一方面,更多的竞争者会加入这个行业,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随着资本涌入和竞争加剧,行业整体的资本回报开始下降;当资本回报降至资本成本以下,资本开始撤离这个行业,产能下降,行业整合,企业退出;随着供给侧和竞争格局的改善,行业资本回报又开始上升并恢复到资本成本以上,最终吸引新一轮资本进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周期,也是一个“均值回归”的过程。

这个资本周期必然会反映在股价的变化上,当行业景气度较高时,投资者对这个行业充满热情并保持乐观的预期,股价维持高位运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资本回报水平下降,投资者预期变为悲观,股价表现落后于市场;最后,随着供给侧改善,资本回报逐步恢复,股价表现好于市场。因此,只要把握了当前行业资本周期所处的阶段,就能大致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股价的整体走势,当然个别企业的股价走势可能会偏离行业的整体走势,这就需要投资者在把握行业资本周期的同时,对企业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有全面的认识。

回到本文的主题,我们要回答,为什么投资者要更关注供给而非需求?

首先,从需求端变化来预测股价是一种正向思维,我的判断也是大多数人的判断,哪个行业未来需求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这是大家都有共识的(或者说有共同的预期),而已经形成的共识必然早已反映在股价的变化上,当基于一个有共识的判断作出投资决策时,股价或许已没有太多的上涨空间,并且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因而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只有当投资者对需求前景的判断还存在较大分歧时,股价才会有上涨的潜力,并且随着分歧转向共识,股价逐步上涨。相反,从供给端角度预测股价是一种逆向思维,在行业景气度最高、投资者最乐观的时候,或许就是股价逆转下跌的开始,供给侧投资者绝不会追赶热门行业和热门股;而当行业景气度跌入谷底,投资者预期极度悲观时,随后竞争态势的改善推动行业平均资本回报上升,股价开始企稳复苏,供给侧投资者就可以把握这个最佳时机买入股票。

其次,预测供给比预测需求要容易得多。一个行业的需求受到宏观环境、产业政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即使是未来1-2年的需求都难以准确预测,更不用说长期的需求预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一旦人们发现之前对于热门行业需求的预测过于乐观,股价就会失去支撑转而下跌。而行业总供给与行业资本支出的相关性较强,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行业资本支出的变化一般发生在总供给变化之前,投资者可以通过行业资本支出的变化来预测总供给的变化,从而提前预测到供给冲击。因此,对行业供给的预测比对需求的预测要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