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猪价正在加速猪肉行业的边缘化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6回复:93喜欢:6

本文同步发送于个人同名公众号:修外求内,欢迎大家关注。

前言

  时间回到2018年底,这是猪肉价格启动前的最低谷,猪肉的超市均价在十元每斤上下,而生猪收购价则在每斤五元左右。当时养殖业最担心的不是非洲猪瘟问题,毕竟猪瘟最终都会被控制下来的,最担心的是因为猪瘟的打击,而让猪肉最终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被彻底边缘化。

上升的肉类消费量和下降的猪肉消费量

  从改革开放开始算起,国人的整体肉类消费量和人均肉类消费量都是持续上升的,而我国的牛羊鸡鸭及水产品的消费总量也受益于此呈现逐步上升的走势。

  对了,没有!

  在我国整体肉类消费量持续上升的大背景下,大多数肉类养殖业都受益于此,除了猪肉。猪肉从2014年的产量高峰后呈持续下降的走势,这是我国主要肉类养殖业中唯一呈现持续下降的养殖业(见下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报)。

  在国人整体肉类消费量持续上升和我国猪肉产量持续下降的死叉背后,是猪肉占国内肉类消费品的占比在快速走低。

  所以在2018年底猪价最低谷的时候,很多猪肉产业人士发现部分因生猪扑杀而发生猪肉断供的地区,在经历一两个月的无猪肉供应期时,整体的肉类消费量并没有降低。猪肉缺失的肉类产量基本被其他肉类所填补,而且国人对餐桌肉类上缺失猪肉并无太大的不适应表现。

  国人的对猪肉的消费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在节假日时猪肉会出现明显的消费高峰,而一年消费的最高峰往往在春节时期。但是在2019年的1月份却出现了猪肉消费量和猪肉价格的最低谷,考虑到春节是在2月5号而整个1月份受元旦和春节双重消费刺激却依然消费低迷。可以说当时春节低迷行情直接让大多数养殖者的补栏节奏大大押后,加剧了今年三季度的猪肉供给缺口。

饮食结构中逐步边缘化的猪肉

  现在生猪的收购价在三十六元每公斤的水平之上,部分地区猪肉肋排价格能上到60元每斤水平上方,可以说目前的猪价看上去让整个猪肉养殖业获利颇丰,大家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现在高企的猪价正在加速让猪肉在国内饮食结构中的边缘化进程。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已经讲到了从14年开始,猪肉在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占比是在快速走低的,并且导致在整个肉类消费量持续上升的前提下,猪肉的总体产量还是在逐步走低。

  长期跟踪过猪肉养殖的朋友应该知道,从2010年算起大多数时候生猪的收购价是低于每公斤20元的。对于生猪养殖来说,收购价每公斤11元算是大多数散养户的盈亏平衡点,12元以上就是集约化养殖的好时光了,15元之上基本就是猪肉的牛市价格水平了。在2010年至今的九年时间里只有极少数时间生猪收购价能到达20元水平,基本上有经验的养殖者在这个价格就会不论大小猪的拼命出栏,并且会降低后续补栏节奏减少后期价格急跌导致的压栏亏损压力。而此时的媒体新闻上也会密集报道猪价大涨对民生的压力,以及带动CPI加速上升等新闻。

  而现在的生猪收购价在10月份去到了每公斤40元水平,对于中国猪肉行业来说这是史无前例的高价,必然也不具有持续性。

  而从过去十年猪肉价格高峰期和后续市场表现对比来看,高峰期的持续时间和价格涨幅是呈反比关系,价格涨幅和后期跌幅是呈一定的对称关系,并且这两个关系和当时生猪存栏量相关性都不大。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简单来说就是单位时间内涨幅越高,价格高峰期的持续时间越短,并且涨的快就会导致跌的也快。并且这两个关系和当时的生猪存栏量关系不大,也就是说当价格开始下跌时,价格下跌速度和之前的上涨速度相关性很强,至于当时生猪存栏量是在相对高位还是相对低位反而关系不大。

  出现这种价格涨跌速度和当时存栏量相关性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在非常丰富的肉类供应结构导致了各种肉类间有非常强的相互替代效应。也就是说不管猪肉也好,牛肉也好,一旦价格上升,人们对你的消费量就会快速走低。而快速走低的消费量又会导致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快速转变为供过于求,导致对应肉类养殖行业出现快速压栏的情况。

  但是人们每天用来考虑当天饮食所花费的时间占每天活动时间的占比在逐步走低,这点从历年来逐步走低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相互验证。也就是说每天人们不会花太多时间来考虑吃什么,只要感觉还可以就好了。这也就导致人们也许会思考今天吃肉没,但是很少会考虑今天要吃什么肉,只要味道ok、价格ok,大多数人并不关注自己今天吃的是猪肉还是牛肉。

  这也就导致了涨价时被人们放弃掉的猪肉消费量并不会在价格下跌时快速恢复起来,而只会在价格足够低也就是猪价熊市时才会吸引人们把其他肉类的消费量转移回猪肉。对应的消费情境是当猪价上涨超过某个限度后,人们在购买肉类时就会直接不考虑猪肉只考虑买什么其他肉类,只有猪肉相对于其他肉类跌出一个惊爆价后,才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这时猪肉才会被人们加入日常购买清单。

  再加上除猪肉外的牛羊鸡肉及水产品都有自己的健康食谱,偏偏猪肉的饮食会被归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叠加猪肉时不时因为价格高昂被排挤出日常购买清单,这才导致了猪肉消费量在14年之后的持续下跌。

  而这次超高的猪肉价格又会自我排挤掉相当数量的猪肉消费量,而且这些被放弃猪肉消费量要等到猪价谷底时才会低价刺激下明显恢复,这也就意味着在1月春节(在1月25号)后猪肉消费量必然面临断崖式下跌,并且下跌的猪肉消费量会比之前任何一次的猪肉熊市更难恢复。

结语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聊过猪肉行业的研究着力点,讲过猪肉养殖行业里做的比较有特点的温氏、正邦和牧原个股,算是提示过相关行业的机会了。现在相对高点提示下明显的行业风险,也算是有始有终。

毕竟猪长到一定分量就要出栏的!

@雪球达人秀 @今日话题 @路雨路雨 @羋孖-十贰生

#猪肉#

$温氏股份(SZ300498)$$正邦科技(SZ002157)$ $牧原股份(SZ002714)$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19-11-20 10:02

兼听则明!

2019-11-19 12:56

楼主的文章是有逻辑,也有数据的。
另外建议楼主文章写完了就别讨论了,说的再多,明明也改变不了对方,何必呢。

2019-11-19 11:53

支持

2019-11-17 13:25

你自己的数据都可以看到最近三年猪肉消费量基本没有啥变化,为啥非要自己狡辩那?这有啥意思?

2019-11-17 06:07

楼主对于中国猪肉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我是认同的,这一点从14年到18年猪肉消费量里也能验证,但消费下降的幅度其实并不大,只是一个缓降的过程,这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饮食消费习惯也是一个缓慢转变的过程。其实养殖行业总体而言是一个消费和供给总体平衡的行业,以冻肉方式存在的库存占比并不大,这一次由于飞吻大规模来回扫荡,造成生猪存栏持续下跌,这种趋势还将保持一年,(这几天公布的能繁母猪环比转正的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和大量三元能繁留种的因素我认为完全不可信,更多的只是为了zz需要),而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消费习惯(注意我说的是习惯而不是行为,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能在一年内发生大幅转变吗?别说什么健康因素,两个月前消费者就不知道这些健康因素?为啥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消费下滑这么多?猪肉价格在10月份大幅飙涨,这才是抑制消费的最主要原因,猪肉价格一旦下滑,消费量将又会同步慢慢回升,这一点其实楼主可以多去菜市场超市转转,多和行业人士聊聊,而不是光看官媒和国统局,毕竟立场和统计口径都有偏差,其实生猪的价格最好稳定在30-35之间波动,龙头企业获利足够支持现在的股价。

2019-11-17 00:22

人吃猪肉,猪股吃人。
人家已经别墅靠海了,现在散户就别参和了。

关于猪最后讲两句:
吃肉是刚需,吃猪肉不是刚需!
国内肉类总产量(不考虑进口)是供过于求的。

2019-11-16 20:23

这个确实,以我家跟我姐家来看,猪肉的购买确实在下降,目前鸡肉跟牛肉是日常买的最多的,其次是虾,再然后是猪肉。父母年纪大有三高,现在也开始清淡饮食,肥肉几乎吃得很少,吃猪肉也是吃瘦的里脊肉。小孩也是不怎么喜欢吃猪肉。目前我们夫妻收入税后14000,猪肉涨价暂时对我家没什么大的影响,因为确实现在感觉几天不吃猪肉也没什么影响。

2019-11-16 20:23

至于你说猪肉市场未来会不会萎缩,这点我认同。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也更讲求食物多样性和营养均衡。但也没这么快,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性,不会几年,十几年就巨化的。

2019-11-16 20:06

一个周期,相关企业的利润还没爆出就结束了,这还是周期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