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低风险投资套利机会汇总:现金+股权置换收购案例观察(22年9月版)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4回复:62喜欢:16

22年9月版,视频链接 网页链接

继续定期总结现金/股权置换的收购案例,觉得这算是自己喜欢的低风险投资套利机会。当前美股大盘加息縮表,经济衰退阴影下,其实很多个股的操作风险并不小。

11个案例

1)$亚马逊(AMZN)$ ($AMZN)收购One Life Healthcare ($ONEM)

2) 亚马逊($AMZN)收购iRobot ($IRBT)

3)   先科电子($SMTC) 收购 希拉无线($SWIR)    

4)   $谷歌C(GOOG)$ ($GOOG ) 收购 Mandiant ($ MNDT )

5)阿波罗投资管理($ APO)收购 天纳克(   $TEN)

6)杜邦($DD) 收购 Rogers ($ROG)

7)   Lumemtum ($LITE) 收购 Neophotonics ($NPTN)

8)   $微软(MSFT)$ ($MSFT) 收购 动视暴雪($ATVI)     

9)   英特尔 ($INTC ) 收购 TOWER半导体 ($ TSEM   )

10)博通($ AVGO)收购 VMWare(   $ VMW)

11)Maxlinear(   $ MXL)收购 慧荣科技( $SIMO)

精彩讨论

飞鲸投资笔记2023-11-24 09:15

做一个阶段总结回顾吧。
在22年中,自己对这些美股并购中产生的机会比较感兴趣。当时大盘走势不佳,自己期望能找到一些低风险的机会,设想是能拿到5%-8%的年化盈利。但是现在回头看,自己将其称为“低风险”的“套利”机会,实在是不合适(还是自己太高估自己,对风险的判断不足)。
考虑一个并购能否成功,主要是判断各国监管方能否同意。
$微软(MSFT)$ 收购动视暴雪这个案例值得拿出来一说。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直觉判断,认为垄断的成分高,欧美监管方不会通过(尽管巴菲特的基金提前买入了动视暴雪)。事情的进展一开始符合我的预期,美国监管方是不同意的(我还暗自得意),结果微软在法庭上诉,最终推翻了美国监管方的结论(还能有这样的操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给微软的法务部点个赞)。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INTC)$ 收购高塔半导体TSEM。由于英特尔的举动是符合美国的国家战略的,因此一开始我判断欧美监管方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中国方是否会通过则有一定的疑问 。由于之前美国阻挠了中资的智路资本收购韩国的magnachip半导体,我觉得中国肯定会有后继动作,但是从这个并购本身来看,我觉得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直接反对。所以我当时猜中国在这个案例上可能还是会放行。结果后来双方在科技对抗上升级,中国在美国杜邦收购罗杰斯这个案例上“创造性”地采用了“拖延不表态”的战术,最终就是杜邦不得不宣布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获得所有监管同意,只能宣布放弃收购。看到这个战术之后,我就感到英特尔收购TSEM也没戏了。最终结果也如预期,英特尔宣布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获得所有监管同意,只能宣布放弃收购。
第三个值得一提的是$MaxLinear(MXL)$ 收购台湾的慧荣科技SIMO。我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收购,认为中国会直接说反对。事情的进展一开始和我设想的差不多,MXL提交的申请直接被打回来了,说不能走简单程序。随着时间越拖越久,我以为这个案例就会自动终止了,市场也不看好,SIMO的股价早早就回到了宣布收购前的价格(就好象没有这回事似的),我估计MXL也实质上放弃了。结果中国突然宣布通过了!!这个消息令市场全体愕然,然后SIMO的股价暴涨。但是狂欢没多久,收购方MXL站出来说由于SIMO违约,收购已经事实上终止了。。。于是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走上法庭。到了这一步,可以看出,收购方MXL已经改变了心意(主动还是被动就不去说了)。这个并购案例中,我觉得最值得关注或学习的就是对收购方的意愿的考量。一般来讲,在并购案例中,人们会忽视或比较少关注收购方是否靠谱(比如收购方的意愿十分强烈,资金是否雄厚等)。在这个案例中,MXL其实是没那么”靠谱”。但是话说回来,这个衡量也是很难的。比如说马斯克要收购twitter,你能想到后来马斯克又反悔说不收购了吗?你还能想到说twitter上法院起诉马斯克说必须要收购吗?反正我想不到。
总之,我原先判断一个并购能否成功,还是更多地从“技术”,从“垄断”等方面来考虑问题;但是当我发现这个上升到郑智,当我发现监管方(欧美)并不是最终拍板者,就知道变数太多了,自己定义的“低风险”“套利”显得十分可笑(即使最终结果可能对了,但是很有可能是错进错出)。所以我现在已经基本放弃了这类“机会”。

飞鲸投资笔记2022-10-18 19:04

这些案例中,只有少数是不需要中国监管方批准的。理论上,如果业务不涉及中国,就不需要中国监管方的批准。但你需要自己核实。

如果大家相安无事,那么能否通过反垄断/危及国家安全审查,应该就是按照字面上的意义来判断的。但是显然,各个地区的相关机构并不会仅仅按照字面的理解来操作,更多时候会考虑对本国产业最有利的一面,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

所有案例,都能在正反两面找到攻击点,也能找到辩护理由。

只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他们算是半导体领域的。而原先我认为这两个案例最终能得到中国的批准。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也许中国监管方还是按照原先的规则行事。

全部讨论

2023-11-24 09:15

做一个阶段总结回顾吧。
在22年中,自己对这些美股并购中产生的机会比较感兴趣。当时大盘走势不佳,自己期望能找到一些低风险的机会,设想是能拿到5%-8%的年化盈利。但是现在回头看,自己将其称为“低风险”的“套利”机会,实在是不合适(还是自己太高估自己,对风险的判断不足)。
考虑一个并购能否成功,主要是判断各国监管方能否同意。
$微软(MSFT)$ 收购动视暴雪这个案例值得拿出来一说。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直觉判断,认为垄断的成分高,欧美监管方不会通过(尽管巴菲特的基金提前买入了动视暴雪)。事情的进展一开始符合我的预期,美国监管方是不同意的(我还暗自得意),结果微软在法庭上诉,最终推翻了美国监管方的结论(还能有这样的操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同时也给微软的法务部点个赞)。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INTC)$ 收购高塔半导体TSEM。由于英特尔的举动是符合美国的国家战略的,因此一开始我判断欧美监管方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中国方是否会通过则有一定的疑问 。由于之前美国阻挠了中资的智路资本收购韩国的magnachip半导体,我觉得中国肯定会有后继动作,但是从这个并购本身来看,我觉得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直接反对。所以我当时猜中国在这个案例上可能还是会放行。结果后来双方在科技对抗上升级,中国在美国杜邦收购罗杰斯这个案例上“创造性”地采用了“拖延不表态”的战术,最终就是杜邦不得不宣布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获得所有监管同意,只能宣布放弃收购。看到这个战术之后,我就感到英特尔收购TSEM也没戏了。最终结果也如预期,英特尔宣布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获得所有监管同意,只能宣布放弃收购。
第三个值得一提的是$MaxLinear(MXL)$ 收购台湾的慧荣科技SIMO。我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收购,认为中国会直接说反对。事情的进展一开始和我设想的差不多,MXL提交的申请直接被打回来了,说不能走简单程序。随着时间越拖越久,我以为这个案例就会自动终止了,市场也不看好,SIMO的股价早早就回到了宣布收购前的价格(就好象没有这回事似的),我估计MXL也实质上放弃了。结果中国突然宣布通过了!!这个消息令市场全体愕然,然后SIMO的股价暴涨。但是狂欢没多久,收购方MXL站出来说由于SIMO违约,收购已经事实上终止了。。。于是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走上法庭。到了这一步,可以看出,收购方MXL已经改变了心意(主动还是被动就不去说了)。这个并购案例中,我觉得最值得关注或学习的就是对收购方的意愿的考量。一般来讲,在并购案例中,人们会忽视或比较少关注收购方是否靠谱(比如收购方的意愿十分强烈,资金是否雄厚等)。在这个案例中,MXL其实是没那么”靠谱”。但是话说回来,这个衡量也是很难的。比如说马斯克要收购twitter,你能想到后来马斯克又反悔说不收购了吗?你还能想到说twitter上法院起诉马斯克说必须要收购吗?反正我想不到。
总之,我原先判断一个并购能否成功,还是更多地从“技术”,从“垄断”等方面来考虑问题;但是当我发现这个上升到郑智,当我发现监管方(欧美)并不是最终拍板者,就知道变数太多了,自己定义的“低风险”“套利”显得十分可笑(即使最终结果可能对了,但是很有可能是错进错出)。所以我现在已经基本放弃了这类“机会”。

2022-12-10 06:49

22年12月8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宣布以三票赞成、一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决定,对微软$微软(MSFT)$ 收购全球领先的电子游戏开发商动视暴雪$动视暴雪(ATVI)$ 提起反垄断诉讼,寻求阻止这一微软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交易。FTC认为,一旦允许收购,微软将控制动视暴雪旗下热门游戏的特许经营权,从而既有手段、也有动机危害竞争,由此伤害消费者.

几个想法
--这个案例自己在分析的时候,就不看好最后能获得所有监管方的审批通过(在7月版本中就已经说过了),现在自己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在美国FTC会遇到阻力,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想到力度会这样大。按我原先的理解,FTC最终比如说不批准也就完了,居然会发起诉讼。(同一天,FTC还走上法庭与Meta展开辩论,反对后者收购一家虚拟现实初创公司)。看来自己还需要多学习一下现在FTC的行事风格,Lina Khan担任FTC主席以来,FTC更激进了。(这对于大型并购都不是好消息啊)

--既然是诉讼,理论上微软还有获胜的希望。看微软的第一反应,声明说仍然相信最终交易会达成。(美国司法最终如何判,确实难说)

--不过微软不止美国这一关,这个并购还需要欧盟和英国监管部门的点头呢。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情况也很不乐观。

--许多人以巴菲特旗下基金买入ATVI动视暴雪为看多理由,由此认为并购一定会成功。我觉得很难说。我个人是不太理解他们为何会买入ATVI(虽然在Q3最新披露有部分减仓行为),但我猜测建仓理由可能是看好其基本面发展(而不是短线赌博套利)

2023-01-06 07:58

今天$希拉无线(SWIR)$ 发布消息,预计并购将在1月12日完成。看了看盘后,上涨近6%,已经很接近收购价31元了。算是进入23年并购套利的第一个好消息吧。

并购消息在去年8月份公布后,股价一度冲到31元附近,没啥套利空间;后来等到10月份,美国监管机构要求提供更多材料,这个消息导致股价回落到29元以下,留出了7-8%的空间。这其实是不错的机会。因为收购方$先科电子(SMTC)$ 也不是超大公司,收购后很难说有垄断可能,因此当时判断审查通过的概率是比较大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并购只需要加拿大和美国审批就行了。

自己很喜欢SWIR,  但无奈对SMTC就没啥感觉了,只能说自己关注的标的又少了一个。

2022-11-09 13:47

套利赚了不少,持续关注

2022-11-02 06:16

快讯:$陶氏杜邦(DD)$ 宣布因为无法得到所有监管方(主要就是中国方面)的批准,终止收购$罗杰斯(ROG)$ ,  按照协议会支付1.625亿给Rogers.

目前ROG盘后股价暴跌41%

2022-10-29 07:59

$阿波罗全球管理(APO)$ 收购$天纳克(TEN)$ 这个案例,目前得到了欧盟的批准。受到这个消息的提振,股价也上涨到19.65,已经是新高了,离收购价20元仅剩下不到2%的空间了。如果是做正股套利的,已经可以考虑离场兑现了。

随着美国不断出台对中国各种限制法规,尤其是在半导体方面,我认为中国在反垄断调查时动用权力否决美国公司合并提议的可能性大增。

涉及到的案例如Intel收购TSEM,AVGO收购VMW,可能都需要重新考虑了。

2022-10-05 18:53

好厉害!是做期权套利吗 兄不做我小小资金做

决定将马斯克收购$Twitter(TWTR)$ 这个case加入套利观察。

之前马斯克收购TWTR一波三折,过程跌宕起伏,看戏是过瘾了,但是如果从套利的角度来看的话,是很难事先料准马斯克的每一步的(事后当然可以大写特写),至少我是分析不出,因此也没有将其列入低风险套利案例分析。

不过今天马斯克再度发消息希望能以每股54.2元价格收购TWTR,现价52元,我觉得这个时候开始考虑套利,未尝不可。

2022-10-05 06:11

$微软(MSFT)$ 收购$动视暴雪(ATVI)$ 进展更新: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微软(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SFT)计划以 690 亿美元收购动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TVI)的决定最早可能在 11 月下旬作出。
据 Dealreporter 报道,该审查仍处于工作人员层面,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通过竞争局并提交给专员。
FTC 在 3 月下旬要求提供有关拟议交易的更多信息,并对交易进行深入的反垄断审查。
Dealreporter 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的话说,据说 FTC 工作人员对这笔交易有重大担忧。监管机构正在与其他各方和竞争对手讨论他们对这笔交易的问题,包括谷歌 ( GOOGL ) 和索尼 ( SONY )。
最新报告发布之际,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周二设定了 3 月 1 日的最后期限,以决定收购这家视频游戏巨头。
微软周五向欧盟委员会提交了动视 ( ATVI ) 交易,该机构设定了11 月 8 日的临时截止日期,以对合并做出初步决定。
周五,Dealreporter 发布了一个项目,据说索尼 ( SONY ) 上个月已与 EC 会面,讨论其对 ATVI/MSFT 交易的担忧。据说谷歌(GOOGL)也对这笔交易感到担忧,并向监管机构表达了担忧。
他在上个月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告诉彭博社,即使所有监管机构都在审查这笔交易,微软 ( MSFT ) 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仍然相信这笔 69B 美元的交易将获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