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三):中国的困境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5喜欢:12
截至2016年6月底,达芬奇机器人全球安装存量3,745台,其中2,474台位于美国,占2/3;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合计仅安装1,271台—— 其中,中国的安装存量不到60台。



∵ 达芬奇机器人安装存量的全球分布(1H16)

由于美国的装机量已趋近饱和,因此其它国家的业务拓展对于ISRG至关重要。

具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是否能成为业绩的下一个增长点?

从单机手术量上看,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供不应求。单机手术量平均7台/ 周,而全球的数字约为3-4台(2015年:652,000台手术,3,450台机器)

普及的最大障碍在于政策层面。

首先,集中采购、总量限制

总投资额在500万RMB以上的医疗设备,需经卫计委集中审批、招标。2013年制定了一个规划,限定2013-2015年合计进口~60台手术机器人。这个规划2015年底已经到期,而新的三年规划仍迟迟未出台。

由于有总量限制,卫计委根据医院的年手术量、学科带头人等打分,从而决定进口指标的分配。因此,目前达芬奇机器人的安装存量,仍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前三大医院、解放军医院,远未向基层渗透。

其次,不合理的价格管控

在中国,医疗服务收费由地方物价局制定。

以上海为例,机器人手术价格统一为3万RMB/台。这是什么概念?

每台手术机械臂的耗材费用~2,000美金;达芬奇机器人的年服务费~200,000美金,按每周7台手术计算,平均到每台手术就是550美金——也就是说,做一次手术,光机器人的费用就约为1.5万RMB,这还没有考虑资本支出的回收、医疗团队费用和其它耗材。

北京的情况就更差了,处于做一台赔一台的阶段。

比较友好的省份,如浙江,机器人手术可以收取开机费1.8万人民币,耗材实用实销,所以浙江的机器人手术量远远超越其它省份。

第三,医保的不支持

对于机器人手术,医保界定为“奢侈品”,保险金额为0。

在严格而不合理的政策管控下,医院或无法获得进口指标,或安装后无法盈利,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前途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滴汗]





这是人类故事的下一个篇章

但我们不是主角

—— Jonathan Nolan




[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

全部讨论

2016-10-20 22:37

从文章中没看出哪有阻碍呀

2016-10-20 20:01

趋势无可更改,手术机器人必将一统江湖。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东东最后都只能是个笑话。

2016-10-20 18:39

$复星医药(SH600196)$ 所以别有太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