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的中外竞赛:被亿纬锂能卷提前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昨天一则新闻,又为国内固态电池的进展敲响了警钟:

苹果供应商TDK宣布新进展: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实现100倍突破

日本电子零部件公司TDK声称,其在小型固态电池的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预计将显著提升无线耳机、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的性能。据介绍,这种新电池提供的能量密度(即可以压缩到给定空间的能量)为每升1000瓦时(Wh/l),比TDK目前大规模生产的电池高100倍左右。该公司称,其竞争对手们也在推进小型全固态电池的开发,目前已有产品最高可提供50Wh/L 的能量密度。相比之下,使用传统液体电解质的可充电硬币电池可提供约400 Wh/l的能量密度。(注:小型固态电池)

今天就出现了亿纬锂能预计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的新闻:

在首届锂电池大会上,亿纬锂能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赵瑞瑞透露了公司固态电池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亿纬固态电池选择硫化物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技术路线,预计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先落地与混合动力汽车。

周六这篇《固态电池,提防被国外车企弯道超车》分享了车圈对固态电池的态度,固态电池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长安汽车先进电池研究院副总经理,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杜长虹的看法:

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企业都在积极部署固态电池,不同企业有不同发展特征,日韩企业以硫化物为主,因为他们率先发现硫化物的潜力,尤其是以丰田为代表的车企,已经实现了小规模全电芯固态电池开发,现在处于工程放量阶段。

中国今年是半固态上车的元年,全固态处于大干快上阶段,各个路线都在发展,半固态已经做到全电芯,率先在车上有应用,发展很快。全固态暂时是小电芯状态,还没完全放量,比起丰田的进度还是落后的

反过来再看看液态电池的情况,这个大家就比较了解了,液态在2010年左右,当时磷酸铁锂占比高,但到了2019-2020年,随着里程的提高,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不大的时候,三元就快速起来了,随后磷酸铁锂快速下落。

所以说未来很长时间以磷酸铁锂为主的液态电池还是主流方向,虽然如此,但体系还是存在上限的,毕竟电池重量高,一个车500-600公斤的电池,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减少电池对空间的占用是很重要的。

把上述新闻和观点结合来看,就可以确认,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是领先中国的,这也是国外车企在燃油车领域被中国新能源产业弯道超车后,尝试弯道反超的领域。

也可以看出来,能量密度的重要性,在液态电池领域,19-20年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不大的时候,三元就就快速起来了,但2021年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上来了,占比又回到了70%。一年时间,就因为能量密度的原因,造成磷酸铁锂和三元的此消彼长。

参考智能驾驶对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影响,原本这些企业计划的2030年、2027年,在政策的加持和国外的倒逼下,已经有企业在2026年推出了,我们也能看出亿纬锂能提出的正好切入的是日韩企业领先的硫化物为主的方向。那么结合长安的杜总介绍,2027年时间表的背景是,有些技术尚未突破,而当有企业开始卷2026年推出的话,是不是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其他企业会不会有更快的时间表呢?联想到最近宁德时代“896奋斗100天”的号召,不知道是否和固态电池有关联。

再补充一下韩国固态电池进展的新闻: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三星电子宣布其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研发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现有锂电池提升了约40%,并计划于2027年开始量产。这一进展预计将为电动汽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从种种迹象来看,2027年,会是固态电池的“决战”时间表,不管是能卷的提前到什么时候,可以确认的是,固态电池的竞争全球范围内,已经呈你追我赶之势了,相关产业链企业一定早就开始大干快上了,比卷肯定不输日韩欧美的

最后插一段:前面写的1200亿-1500亿波段的大众情人公司,阶段目标又到了,个人观点是饭要一口口吃,波段一个个做。瑞丰五月据说又不太好,没必要单独写一篇了,日联科技抽时间再更新一篇,因为减持那个事还是值得说一下的。

那些你曾经相信,如今不太信的板块,可能会陆续表演,之所以愿意多写固态电池,还是最近听到的行业内声音越来越多,市场恰恰不太关注,人少的地方写着从容。

全部讨论

韭菜亏的都不上雪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