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强生(JNJ)$ $美敦力(MDT)$ $西门子(SIEGY)$ 

集采好像对国外巨头的冲击比国内医疗公司更重。用大市场集采的量换得了国产替代的成长空间,也换得了国际巨头来国内办厂或合作,有点像以前的汽车行业。一旦来办厂了,那我们的学习速度还是会很快的。

网页链接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格局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美敦力强生、GE医疗等巨头在财报中正越来越多的提及中国。

尤其是在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骨科、微创外科、IVD、电生理、血管介入等细分领域,国产品牌开始集体围攻跨国巨头,抢占曾属于跨国械企的市场份额。

例如,医学影像领域,东软、联影、宽腾、明峰等国产品牌已与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展开正面竞争;手术机器人领域,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思睿哲等中国企业与一枝独秀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打起价格战;微创外科领域,康基、赛诺微、健适、厚凯等国产品牌正抢夺曾被强生美敦力奥林巴斯垄断的超声刀和吻合器市场……
此前,周期为3年的脊柱类国采落地,中标企业将瓜分中国脊柱耗材市场,而未中标企业则在3年内几乎完全失去竞争资格。其中,相比于集采前强生、美敦力、史赛克等外资品牌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集采后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等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迅速提升,改写脊柱市场格局。
与ZimVie不同,罗氏和贝克曼在前期体验了未中标的痛苦后,后续果断选择参与集采。2021年,安徽省免疫试剂集采中,罗氏、贝克曼均未中标。到了2022年底,在江西省医保局牵头的采购期为2年的23省肝功生化试剂集采中,罗氏、贝克曼积极参与,并中标拿到一定市场份额。
例如,在强生、美敦力垄断的中高端吻合器市场,国内企业英途康、赛诺微、天臣医疗派尔特医疗逸思医疗风和医疗健适医疗康基医疗戴维医疗等均实现了技术突破,目前已有多款高端电动吻合器获批上市,正抢占被垄断的市场。
在医学影像领域,原本“GPS”三分天下,但如今,东软医疗推出了全球转速最快螺旋CT,机体旋转一周仅需0.235s;联影医疗发布了全球首款人体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纳米维景研发出了全球首台全身医用多源静态CT……随着国产品牌打破技术封锁,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突破,医学影像领域竞争将更加激烈,其市场格局也将从三分天下变为群雄逐鹿。

随着行业参与者增多,市场竞争加剧,多个细分市场打响了价格战。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手术机器人领域,以往独霸中国市场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产品均价为2300万元。如今,多个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并正以价格优势蚕食市场。其中,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中标价为1400万-1700万元,思睿哲的腔镜手术机器人SR1000的中标价为538万元,约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均价的1/4。
强生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其医疗器械板块中,外科手术是第一大业务,骨科是第二大业务。而这两大业务在中国均遭遇了集采。从数据看,强生美国市场增长5.4%,全球其他地区下滑2.3%(主要受中国影响)。同时,骨科领域,创伤和脊柱业务出现下滑。

西门子医疗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影像业务在可比的基础上增长5.2%,其中磁共振成像拉动增长。从地区角度来看,亚太日本地区实现大幅增长,美洲地区增长强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收入适度增长,而中国地区则因新冠疫情而有所下降。

GE医疗也在最新财报中指出,受中国手术量减少、生产材料通胀压力和产量下降的影响,GE医疗的医药诊断业务收入为4.73亿美元,下降5%。

越来越多的跨国器械巨头选择“打不过就加入”,加速实施本土化战略。

其中,2023年4月,奥林巴斯决定首次将核心产品放到日本以外地区生产,在中国设立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研发基地。

2023年6月,美国直观外科与复星医药组建的合资公司直观复星,获批了“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这意味着本土化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获批上市。

除此外,其他跨国器械巨头早已提前布局本土化,如美敦力已在中国设立1个研发中心、2个创新中心、3大生产基地;西门子医疗在深圳建立了生产和研发磁共振基地;GE医疗在中国建有四大全球生产基地;飞利浦在苏州建立了其全球唯一的综合性影像产品基地……

虽是在加大创新布局,但跨国器械巨头仍未甩开国内企业,甚至被国内企业追得更近了一些。

医学影像中,波影医疗帧观德芯、东软医疗、联影医疗等国内企业也在同步布局光子计数CT。而且,还有纳米维景选择其他路径,布局了静态CT。

电生理中,锦江电子睿笛生物、德诺电生理、惠泰医疗捍宇医疗玄宇医疗洲瓴医疗、远山医疗、迈微医疗等国内企业均已布局PFA相关产品管线,且进展极快。

手术机器人更是在国内卷成红海。仅2022年,就有至少15款手术机器人获NMPA批准,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3款、骨科手术机器人10款、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2款。目前,这些手术机器人均开始商业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