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策略——再论成长与价值投资之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成长和价值是证券市场经典而永恒的两大主题。对于成长股和价值股孰优孰劣的问题,历史数据和相关分析已给出明确的答案,即从长期看成长股和价值股并无显著的差异,关键是根据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性格特征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方法。

首先,让我们看两组统计数据。

从1992年到2011年的投资回报看,标普价值股指数年均回报率为8.98%, 而标普成长股指数年均回报率为9.3%,成长股略微占优。其中,1992-1993年价值股连续两年战胜成长股,1994-1999年成长股连续6年跑赢价值股,2000-2006年价值股再次连续7年战胜成长股,2007-2011年成长股又连续5年跑赢价值股。

另一组数据的时间跨度更长,从1928年到2000年,美国大盘价值股的年均回报率是15.9%,跑赢大盘成长股的11.8%年均回报率,在此期间美国小盘价值股的年均回报率是18.8%,也跑赢美国小盘成长股14%的年均回报率。(重庆大学金镝:美国的股指对于分红是不会除权的,而价值股的分红力度远远大于成长股,所以考虑到分红再投入,价值股将明显优于成长股。)

上述数据显示,价值股投资和成长股投资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即使是在成熟的发达经济体的证券市场,随着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不同以及经济发展动力不同,价值股和成长股表现也会出现明显的轮动现象。

可见,价值股和成长股往往会随着经济周期和股市周期而发生轮换。按照美林投资时钟,经济周期可划分为衰退、复苏、繁荣、过热四个周期,在衰退和复苏阶段(往往对应股市的熊市后期和牛市早期),价值股的表现强于成长股,而在繁荣和过热阶段(往往对应股市的牛市中后期和熊市早期),成长股的表现优于价值股;价值股投资和成长股投资作为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适合不同性格的投资者。通常价值股投资更适合于性格坚韧、拥有强烈意志和信念的投资者,他们在市场涨跌中具有很好的自制力,愿意耐心地等待价格显著低于价值(具有很高安全边际)的时机出现后再出手,而一旦出手,他们具有强烈的耐心和信念等待估值修复、价值重估的时刻再次出现。他们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视,并且不愿涉足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典型的案例就是巴菲特宁愿错过微软也不愿贸然投资新技术的股票。成长股投资者更适合充满激情、对新鲜事物尤其是新技术、新模式充满兴趣的投资者,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远高于价值型投资者,也愿意为高增长付出更高的溢价。从估值角度看,价值股更适合于现金流贴现、资产重估等方式进行估值,PB、PE、ROE等指标相结合是寻找价值型股票底部的较好办法,而成长股往往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空间、管理团队的能力、成长确定性、增长的可持续性等因素,用PEG等指标来衡量目标价。

价值股投资需防范价值陷阱。例如,某些传统产业或行业受新技术的冲击,最终会走向消亡,这种情况下即使静态估值再便宜,也不适合盲目坚持。在成长股投资中,需要防范高知名度白马股和伪成长股的投资风险,切忌将某些周期成长股视为经典成长股而在周期上升的阶段给予其过高的成长溢价。虽然价值股和成长股很多时候泾渭分明,但有时它们又相互融合。

把价值和成长两种投资风格相融合是很多擅长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者的目标,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投资风格。要实现这个目标绝非易事,我们将努力加强对成长股和价值股的估值方法、投资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并争取实现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