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派镍钴材料转亏 借助强手再冲港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家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商在业绩转差的同时,第二次申请到港交所上市

重点︰

1、受新冠疫情及钴、镍价格下跌影响,上海格派镍钴材料为部分钴产品存货巨额撇帐,导致上半年业绩由盈转亏

2、该公司获韩国锂电池供货商LG能源入股,并签署长达6年的供应协议,未来收入有保障

本文作者   裴梓龙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绝对是市场热话,由于锂电池是一众车企必抢的核心产品,引发主要原材料钴及镍的价格暴涨。在需求增加下,中国钴盐精炼厂商的生意相当不错,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已经想乘着这个势头,第一次递表申请在港交所上市,但半年后招股书失效而未能成事。

上周一(9月26日),上海格派镍钴材料卷土重来,并由海通国际中信建投国际作为联席承销人,第二次申请在港上市,然而事过境迁,公司上半年业绩急速下滑,可能为筹资大计带来暗涌。

根据招股文件显示,以2021年销量计,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钴盐精炼商。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加工及销售精炼钴产品、买卖镍和钴主要产品,以及其他有色金属相关产品,说白了就是生产主要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品。

受到锂电池需求增加,公司收入由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去年的3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82.7%;至于盈利也从2019年的2,651万元,翻了逾10倍至去年的3.09亿元。从这个数据看来,实在不难理解为何该公司今年初申请上市,以取得较高估值。

巨额减值亏损

事实上,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钴,价格今年3月一度高见每吨8万多美元(57万元),比去年年初涨了1.24倍;至于镍价同期也涨到每吨4.8万美元,比去年初的1.7万美元上升近两倍。

然而,随着中国今年初遭遇新一波新冠病毒疫情,上海等主要城市于4月开始实施长时间封控措施,导致新能源车需求大跌,导致钴及镍的价格同步下挫。祸不单行的是,上海格派镍钴材料的总部,正位处“封城”两个多月的上海,在运营受严重影响下,导致公司存货激增。

截至今年6月,该公司钴镍存货金额高达14.36亿元,占公司流动资产接近一半,更为部分钴产品存货撇帐而录得3.57亿元减值亏损,导致上半年收入虽然同比增加10.1%,但却转盈为亏,录得9,880万元净亏损。

即使不计今年上半年的特别原因,上海格派镍钴材料的毛利表现也落后同业。环顾$腾远钴业(SZ301219)$$华友钴业(SH603799)$$寒锐钴业(SZ300618)$,去年的毛利率分为20.4%至41.6%,但上海格派镍钴材料仅为15.6%,但已比之前两年的8%及10.1%明显改善。

事实上,2006年成立的上海格派镍钴材料,到2018年才正式转型进军钴及镍加工,而腾远钴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早在2002年和2005年开展相关业务,三家公司更已陆续完成“上游买矿保供应、中游冶炼造产品,再延伸至电池回收领域”的一体化业务,在确保钴、镍供应下,毛利率自然可以提高。

反观上海格派镍钴材料仍欠缺一体化布局,钴及镍的供应主要依赖海外矿产,并由五大供货商掌握该公司约80%的原材料,在价格方面没有话语权,令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

身为镍及钴加工的后起之秀,上海格派镍钴材料不乏资本青睐。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安徽省萧县政府控制的萧县久有、国电投旗下中俄能源厦门国贸(600755.SH)、以及韩国LG集团(003550.KS)旗下电动车锂电池供货商LG能源(373220.KS)等官方及私人企业融资,累计获得逾20亿元资金。根据今年1月最后一轮E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03亿元,已经迫近寒锐钴业约136亿元的市值。

估值高于同业

LG能源是世界第二大动力电池供货商,持有上海格派镍钴材料4.02%股权,属第四大股东。双方签订了长达6年的销售协议,自2023年起,LG能源将向该公司采购两万吨镍,亦会探讨有关锂电池回收的潜在业务合作,成为上海格派镍钴材料强大后盾。

既然有了订单,也自然要扩产,该公司这次筹资目的,便是要增加规模效应以提升整体毛利率,包括扩充浙江厂房、建立广西厂房、提升生产线质量及效率,以及研究回收锂电池业务等,总计新增10.5万金属吨产能,相当于目前产能的15倍。

钴、镍价格经历大跌后,目前价格已渐趋稳定,估计钴盐精炼厂高存货撇帐风险已大幅减低,加上电动车需求回升,锂电池原材料行业已重回正轨,这一赛道或许会再受到资金追捧。但必须注意的是港股表现持续疲软,可能对上海格派镍钴材料的上市计划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截至上周五,腾远钴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的股价,已分别比年内高位下降37%至47%,市盈率也分别跌至12.5倍、22.6倍和22.5倍,以上海格派镍钴材料的最新估值103亿元计算,其市盈率高达33倍,由于其盈利能力稍逊同业,加上港股估值一向比A股存在折让,如果该公司日后获批上市,相信要以较吸引的定价才能吸引投资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