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角度看股市见底指标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1

交易量极度萎缩经常被人认为是股市见底指标,在行为学上可以这么看:

1.想卖的都卖差不多了

2.想买的,分两种情况。一是抄底的,此时已经被套住了,没有子弹或者胆子再买了。二是趋势派,他们还在观望,等待趋势形成。

3.此时,背后看不见的手也该出来干活了。

再往后,多方合力,买出了底部。


那么,如何判断交易量见底呢?

底部不会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有几个判断方法:

1.绝对交易量,例如2018年上证日成交额不到1000亿。

2.相对交易量,例如交易量占总市值的比例,这是考虑到A股总市值不断扩大的情况。

把所有方法综合一下,上下浮动,得到个大致区间,弄个模糊的正确,不难。

上面这些方法,在$上海机场(SH600009)$ 实践过,后面看$格力电器(SZ000651)$$中国平安(SH601318)$ 有没有机会,毕竟抄底范围还得在有业绩的股票里,要是抄到了乐视和暴风,那就芭比Q了。


附上“投资161812”点评:

“场内几个指标:成交量、大单净买入量、ETF规模、两融规模、基金仓位,新增开户数...再配合场外几个关键变量:社融规模、新兴市场资金进出规模...记录这些数据做成图表。经常做历史K线比对,实际上这些数据比对更本质,就是看当前和哪一段最像。”

全部讨论

2022-02-20 08:25

这么简单,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呢?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