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认知的深度,将决定您收益的高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41回复:27喜欢:116

#十年如一# @今日话题

题记:

写完博思软件的文章后,我偶然看到了雪球这个快过期的有奖征文,突然有一些感触!十年有3650天,2500多个交易日,自己肯定不是那种只持仓一家公司或只看好某个行业的投资人。作为不到三年股龄的韭菜,拿什么来规划自己未来十年或是一生的投资生涯呢?

一、我坚信:未来十年,股市是认知变现的最好渠道

从2018年深交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股市投资者的年龄37.6岁,50万以下的投资者占比80%,普遍占用家庭流动资产的25.6%作为股市投资资本。把这几项数据综合一下,79年-83年出生的人群差不多在2018年的时候有部份闲钱投资股票了,但大多数人是50万以下的小额投资人,其家庭流动资产还有较大部份没有进行股票投资。

让我们看看80后的尾巴与90后的头这代人的群体特征,他们正好遇上大学扩招,有一定学历水平;他们手中的诺基亚3310变成了苹果iPhone6,体验过科技爆发;他们在双11从5000万买到2600亿,成为了主力消费人群;他们从房价几千元的时候存钱到房价几万元时贷款买房,最终抓住了房价上涨的尾巴……他们体验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全过程。

体验感就是一种认知,智慧的投资人可以快速地把时代赋予的体验机遇转化为投资决策。他们只用选择搭上任何赛道的跑在最前面的顺风车,就可以和获得远超市场的成长溢价。无论是茅台万科格力恒瑞等,使用这种决策机制极容易持续跑赢整个时代。很多职业投资者都依靠这一理论在股市创造了超额的财富。

我也是80后的尾巴,也同样经历了这个时代。不过我一直是二级市场的旁观者,我在那个时代倾向于创业投资。对创业感兴趣的人很难对股市产生兴趣,创业所带来的10倍、100倍的收益,远超股市的20%或是几倍的投资机会。2010年从外企离职后就开始了投资、创业的经历体验。有参与过互联网投资,获得了千万级的变现,然后再拿投资收益创业,最后变成百万负债结束。当我再次以职业身份回到归社会时,发现二级市场反而是一个风险极低的市场。只要你能通过对市场、企业、产品、竞争的认知,从3000多家企业里面找出某些优秀的公司,然后根据企业成长的路径与时间在不同时间随时通过调整合适的持仓就能获得收益变现。无论是新品研发、产能爆发或是产品涨价,这些市场信息都是有迹可寻的,而且大多可是以在半年、一年的时间内快速验证。

因而,股票投资是一种可以快速地将你对企业的认知变现的渠道,不用为企业工作、不用参与企业管理、只需要正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成长路径与时间节点,在合适的时候买入,在验证后卖出。核心是:你必须具备对企业成长的深度认知。

未来十年,80后的投资主力慢慢地会变成90后,80后与90后最大的时代特征差异就是快与慢。未来的十年,GDP增速放缓,经济增长放缓,行业增长放缓,这些看似宏观经济的指标都有定式的发展。但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十年如一日,科技仍在快速发展,市场成长放缓后会才会形成产业集中、淘汰落后的企业,最终形成生死循环,生生不息。

未来我们要能在与90后为主的投资人群的博奕过程中获取超额收益,需要做的仍是不断地学习,积累我们对市场、企业、产品、竞争的认知,保持对商业的敏感性,保持对商业经济、科技创新、消费电子等的敏感性,尽量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去演绎逻辑而不是仅凭经验去简化逻辑。

二、我坚信:未来十年,认知的深度决定了您收益的高度

认知是人们对某些事或特的看法,这种看法是一种主观的、简化的表达。认知过程中,由于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职业经历、敏感度与勤奋度的差异,往往会产生认知歪曲。出现一些如主观臆想、局部认知、标签认知、黑白认知等错误的认知意识。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这些现象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认知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现实是检验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与结果。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行业的发展现状、产品的价格波动、企业的业绩变动等都是现实。成功的投资就是要能够通过有限的市场信息,预判断出行业的演进状况、产品价格的波动、企业业绩的变化等情况,最终形成当前是否购买、什么时候能够卖出的交易决策。

未来十年,我们无法掌控行业、企业的发展,我们也无法预测会有什么样的新产品面世。但是,我们可以坚持学习,提升自我认知能力,随时应对市场的变化,随时先于他人预判投资机会。而我们的认知深度,将决定我们的收益高度。我也无法简单地通过文章阐述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但可以简述一些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分享。

1、市场分析最忌简化认知行为,这是提升认知能力的最大障碍

茅台2012年后的回撒就是典型的市场认知偏差,中央的八项禁令公布后,专业投资机构都以简化认知得出了正确的逻辑推论:茅台主要消费群体是商务接待与礼品馈赠,在政策推动下必然导致业绩下滑。但是,这种正确的逻辑认知就是一种简化认知行为,因为整个过程忽略了茅台的市场应对策略、忽略了品牌消费惯性、忽略了销售渠道的调整应对等。

市场分析应是严谨的分析结果,必须有中间过程。比如:行业历史与现状、企业的历史沿革与演进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未来的市场空间与市场份额的预期等。这些都应是通用的市场分析方法,若是需要选择一个投资标的,你至少得把这些内容具象化,放在一张excel表里,通过不断丰富从而找出去相关性逻辑。

简化认知可以让我们快速地认识这个世界,深度认知可以纠正我们的认知的偏差,从而为未来的简化认知提供足够的逻辑支撑。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才能为我们投资生涯提供足够的知识保障。

2、尽量回避:主观臆想、局部认知、标签认知、黑白认知等明显的错误认知

在阐述个人观点前希望大家重点理解“尽量回避”这个词,认知行为是主观的,这些现象是人性之弱点,无法回避,因而只能尽量回避。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什么样的认知是自己主观臆想的、什么样的认知是未曾考虑完全的,我们也必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然也会给自己的行为造成困扰。

主观臆想这事儿在投资领域是100%存在的,也不需要举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这里我想说的是尽量不要把臆测的数据或是发展趋势自我强化、当成真实,必须对臆测的时候同时建立自己的验证机制。比如,预测某家企业明年的产能将如期释放,那么就需要对企业的招聘、人员、产品发布、展会等这些信息进行跟进,一般情况下董秘不能直接告诉你项目的进度,但如实向你反馈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是必须的。臆测这事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自己当真。

局部认知这也是所有投资者都存在的认知偏差,就连企业的老板也同样存在相应的偏差,企业之所以亏损就是企业的老板对企业的成长路径预测偏差。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尽量先理解行业后再研究企业,把企业和竞争参与者丢到行业中,他们的产品、销售、售后等能力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市场份额的差最,最终反应是局部业务的业绩差差异。比如TWS标的选择,一些代工企业,TWS产品往往只是其业绩增量的一份部,而漫步者却是作为终端品牌销售业绩最大的企业。短期资金可能会关注块板机会,但中长期投资者还是倾向于漫步者。

标签认知也是我们筛选投资标的时的常用方法,比如又是下一只以茅台、下一只神雾环保、下一只东阿阿胶等。标签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分类识别企业,但并无助于我们确定企业是否具备投资价值。因而,在投资过程中仍需要保持敏感,可以为企业贴标签,但也要善于在标签企业中去挖掘其差异度,即时撕掉或更换标签。

黑白认知这种错识是我们一定需要避免的,认知没有非黑即白的绝对差异,只有程度差异。任何企业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投资价值,包括乐视、长生退这些企业。而我们之所以不选择投资乐视,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行为所积累的观点让我们形成了交易决策。在具体的投资分析过程中,非黑即白的认知逻辑极易造成我们的投资行为选择局限,比如中环与隆基茅台五粮液迈瑞恒瑞、智飞与沃森等,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变化,投资是通过认知洞悉这些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否定任何一家企业的过程。

也许以上内容并不能提供准确的方法让我们自己在未来十年或是更长时间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从而获得超越其他人的收益。但投资本身就是一项自我认知变现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持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最终提高自己的收益高度。

全部讨论

2020-01-05 09:55

写得真好~

2020-12-25 22:20

先看2020,再看2019。关注恨晚啊

居然这么年轻

2021-02-13 17:42

感谢,学习了。感谢提供了对于行业、企业如何去提升认知方面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方向,继续学习并实践。

2019-11-24 22:48

认知能力

2019-11-24 16:50

NND认知深度与广度,跟月神差了N条街

2019-11-24 16:02

看好你…

2021-05-15 22:30

后生可畏,如此年轻,思维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尤其对认知结合标的的简述,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