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基金正常调整并不怕,踩雷风险更需要防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由于经济环境与市场预期的变化,债券基金(包括一些净值化的银行理财)出现了小幅调整。后市该如何操作,市场观点各异,投资者可相应参考。但笔者想强调的是,相比而言,踩雷风险更是投资者在投资债基时需要防范的。

 
客观而言,债券基金重仓债券踩雷的案例并不多见(也可能一些私募基金未披露出来)。但一旦中招,投资者就会面临较大损失。


 像华商基金这只债券基金(见下图),因为踩雷多只违约债券,近三年净值下跌40.6%(截至6月13日)。对于一只二级债基(权益投资不能超过20%),这样的跌幅无疑是初始申购的投资者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图:华商双债丰利债券基金(000463)近三年累计净值走势

 如何防范债券投资踩雷,应该是每一家基金管理人都在努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客观来说,各家公司肯定在投研及风控能力上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而这些内部信息,往往是个人投资者无法得知的。
 

我们只能基于外部信息来总结一下,为了避免债基踩雷,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辨识潜在风险。

  

一、若不披露重点持仓品种,一定不能申购



 股票基金的季报、年报,你可以不看,因为基金净值的可参考性较高(也不绝对,因为可能还持有停牌股、流通受限股)。
 

但是,债券基金的定期报告,你不能不看!因为,债基的净值不一定能体现所持债券的真实价值

 
证监会在处罚某基金公司时曾批评其“未能有效落实公允估值的主体责任,简单依赖第三方估值”。


 一个债券主体,高管被查或失联,或利息无法支付,或评级被下调,停工停产。如此种种负面新闻,不同的情况下如何估值?公允价值的确定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个人投资者即便看到持仓品种,可能也没法作出判断(信用评级参考意义在下降,市场隐含评级呢,投资者也查不到),但至少可以结合公开信息做一下简单分析。


 以华商双债丰利为例,如果发现其重点持仓品种包括华信、海航等有负面信息较多的债券,肯定就不用再考虑申购了。


 特别地,如果看到某只债券持仓占比超过10%(违背了监管的双10%要求),也就意味着该债券可能面临不利因素而无法减持了。同时也表明,账面显示的债券估值已经不可信了。

 

图:2018年上半年华商双债丰利就重仓持有华信债了


以上讲的只是公募基金的情形。公募基金的信披非常严谨,投资者可获取很充分的信息。不论是年报还是季报,投资者都有必要持续跟踪。

 
这里需要给投资者提示的是:
 

1、不建议投资私募债基。道理很简单,个人投资者一般是无法从定期报告中看到任何持仓品种的。持仓品种是否有负面信息?是否投资集中度过高?投资者均无法判断。


 顺带提一下,投资者不要简单地拿私募与公募债基进行对比。有些私募债基业绩好并不是因为水平高,仅仅是因为杠杆加得高而已。一旦踩雷,只会是悲剧。


 2、对于银行理财,我们以前从来没关心过是否有信息披露,毕竟收益率波动很小(可能负面因素都被“刚兑”了)。但对于未来完全净值化的固收类理财,如果要让投资者承担净值的大幅波动,银行就有义务作详尽的信息披露


  


二、配置债基的几个考虑因素

  

 客观地说,个人投资者并没有专业性,去跟踪债基的持仓品种既是无可奈何的事,也是超出其自身能力的事。


 更关键之处,仍在于一开始就挑选到靠谱的管理人和基金经理。以下提示几个考虑因素:

 
1、不考虑近三年出现过“踩雷”事件的管理人


 个人投资者能在网络上检索到此类事件,就表明这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风险事件,而是表明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存在明显问题。


 2、除了挑选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也需要关注管理人的整体实力


 目前违约事件频发,需要基金公司有很强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光靠基金经理单枪匹马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团队或者信评团队提供有力支持。


 而且,管理人管理债基的规模大,也表明其投资能力已得到各机构的认可。


 结合整体管理规模、整体业绩(据海通的统计)及金牛奖得奖情况来看,易方达、招商、广发是较为优秀的管理人。


 3、也可参考年报披露的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本基金的情况


 4、配置债基时要回避规模偏小的基金,而且要选择多家基金管理人进行分散


 5、如果投资的私募基金包括债券,合同中最好有条款对单一债券占比进行限制


  


三、债基一旦踩雷,投资者不能太乐观

  

 踩雷之后,债基与股基的“预后”完全不一样。


 股基如果踩雷,出逃的机会很多。像康得新,2017年7月25日闪崩跌停,但此后还创过新高。如果基金经理能及时发现蛛丝马迹,仍可以从容减持。即便遇到连续跌停的悲惨情形,至少还可以在跌停板打开之后忍痛割肉,一切重头再来。


 但对于债基,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传出负面事件,流动性基本上立刻丧失。除非你愿意大幅打折出让,否则是不可能找到受让方的。


 理论上可以将负面债券从基金账户中模拟剥离出来(即放入“侧袋”单独管理),但目前这一机制尚未实施,进而负面债券将对踩雷基金带来严重影响。


 此时对负面债券的估值很关键。一般来说,负面事件刚刚出来,很多问题仍在观察之中,很难、也没有理由立刻大幅调低其评级及估值。因此,先赎回的投资者往往占优。也即,如果投资者不及时赎回,就得承担后续债券进一步下调估值所带来的损失。


 监管通报举了一个例子,“2018年3月,受某债券发行人负面信息影响,重仓该债券的一只债券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发生巨额赎回,净赎回金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70%。”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投资者选择了走为上。


 出逃的投资者越多,基金规模就越低,于是负面债券的占比就越高。例如,东吴鼎利基金,目前持有信威债的比例为67.6%,华商双债丰利持有华信债的比例为17.6%。很显然,投资者走得越晚,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因此,一旦债基的重仓品种踩雷(如果是非重仓品种,损失可以靠时间来慢慢消化,而且投资者一般也无法发现),投资者千万不可像持有股基一样,盲目期待净值的反弹。如果判断负面债券无法迎来转机,可以考虑尽快赎回。 


(守卫财富,先谈风险,再看收益。微信公众号:财富风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