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格雷厄姆辩解几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回复:81喜欢:51

闫磊先生(雪球账号为“闫子衿”)所著的《价值为纲——投资体系构建要点及案例分析》一书于近日出版了。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与作者在投资理念上的分歧较大,觉得有必要作一番探讨。

先来探讨一下对格雷厄姆的评价,我觉得作者对这位“价值投资之父”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我要为格雷厄姆辩解几句。

巨著

闫先生在在书的前言部分就提到了格雷厄姆:

至今,我个人认为投资界能称得上的巨著的也只有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两本书。我想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格雷厄姆本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格雷厄姆有一句名言,“你的对错并不能由多少人反对你来决定。你之所以对,是因为你的数据和逻辑推理是正确的。”由这句名言可知,真正认同格雷厄姆的人不会因为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才认同他。事实上,巴菲特开始读格雷厄姆书的时候,并不知道他是教授,大家看一下百度百科中的一个视频就可以知道这一点[i]。

与闫先生不同,巴菲特对格雷厄姆著作的评价不是一般的高。我最早读到的巴菲特传记如此说:

巴菲特在林肯时刚读了格雷厄姆的一本新书《聪明的投资人》,而且感到这本书非常引人入胜。巴菲特的室友伍德说,“它对巴菲特而言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ii]

烟蒂

闫先生对格雷厄姆不是很认同。《价值为纲》一书中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为《格雷厄姆的‘烟蒂’还有没有用》,作者的答案显而易见——没有!我们来看一下部分相关内容: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格雷厄姆体系的全部要义,那就是“便宜”。围绕“便宜”这个基点,格雷厄姆规定了非常严格的衡量标准。其中,最核心的标准是:股价低于清算价值一定幅度。

格雷厄姆的理念存在明显的缺陷。我们常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个通俗的大道理就预示了格雷厄姆买到手的都是一些“问题企业”,人们形象地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烟蒂”。

看过上述内容,我猜测作者可能没有认真读过格雷厄姆的原著。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格雷厄姆讲述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自1926至1956年30年之间的各种投资方法:

套利交易:买进一种证券,同时卖出一种或多种的其他证券,借着特定的重组,合并或其他方案得以换股。

清算:企业资产的清算所得到的现金收入高于股票价格。

上述两类交易必须基于两项条件:(a)年报酬率为20%或以上;(b)根据我们的判断,事成的机会在八成以上。

相关的避险交易:买进可转换债券或可转换优先股,同时卖出相关的普通股。部位以平价基础建立——换言之,如果债券或优先股确实转换为普通股,而上述交易便以最小的亏损结清。反之,如果普通股价格的跌幅高于债券或优先股,该部分便能在市场上获利了结。

流动资产净值或廉价股:尽可能买进各种股票,且其股价低于流动资产净值者——换言之,不考虑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的价值。我们所购买的这类股票,其价格通常为资产净值的2/3或更低。在大多数年份,我们的投资相当分散——至少持有100种不同的股票

我们要附加说明,我们偶尔会以控股的方式大规模地收购股票,但这与目前的讨论没有关联。[iii]

看了上述内容,我们能说格雷厄姆的投资体系只是买“烟蒂”么?

还需要说明的是,格雷厄姆并不鼓励投资者照搬他的投资方法,他在书中这样说:

我们不赞成大多数聪明投资者采用我们的方式。我们所用的专业技巧显然不适合防御型投资者,因为他只是业余投资者。至于积极型投资者,或许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才有这样的个性,可以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相当狭小的证券投资领域内。大多数积极型的投资者宁愿尝试更宽广的投资渠道。他们的猎食场所是整个证券市场,但其对象必须符合:(a)根据保守的衡量标准,价格不可高估;(b)比一般普通股更有明显的吸引力——因为有过去的记录或(与)未来的展望。

郑煤机

即便如此,闫先生还是进行了一次“捡烟蒂”的尝试。

格雷厄姆体系最大的优点是安全,用极低的价格最大限度地扼杀了风险。但格雷厄姆的“烟蒂”也无法消除风险,他最大的风险是时间。在理论上,让企业清算,折价变卖资产,仍有利可图。但是,这是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除非你控制了董事会,逼他清算,否则他是不会听你的,他会继续经营,接着把还值点儿钱的资产败光。时间是“烟蒂”企业最大的敌人,也是格雷厄姆最大的风险。因此,格雷厄姆体系要求一旦价值回归就要马上卖掉,因为你不确定随着时间的流逝,“烟蒂”是否还能被嘬上一口。我的价值投资之路始于《聪明的投资者》,当年急于验证这种“捡烟蒂”的方法,我在 2013 年罕见地发现了在清算价值的基础上打七折的郑煤机,由于它同时在 A 股和 H 股上市,H 股更达到了惊人的四折。所以,我后来换成了 H 股。在随后的 A 股 2014 年大牛市中,郑煤机很快涨了三倍多,而 H 股就差多了。我没有及时变现,导致了后来长达五年的深套。时间是“烟蒂”企业最大的敌人,我有过血淋淋的教训。

对闫先生投资郑煤机这一案例,我有不同的看法:

一、格雷厄姆认为,“如果价格够低,则品质平庸的证券将摇身成为稳健的投资机会——只要买家有充分的资讯与经验,而且能从事分散投资。”闫先生投资郑煤机时,一没有充分的相关投资经验,二没有分散投资,他的失败不能说明投资烟蒂股这一策略失败。

二、如果闫先生2013年只是在A股市场上买入郑煤机,而2014年这只股票涨了三倍多,这显然可以做成一笔相当成功的投资。

三、即使是郑煤机H股,如果闫先生能够耐心持有至2021年,也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

闫先生认为时间是烟蒂这种问题企业最大的敌人,然而,在郑煤机身上并非如此——近年来,这家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看起来,时间更像是郑煤机的朋友。

郑煤机2012—2022年经营业绩

单位:亿元

综上所述,我认为闫先生投资郑煤机的失败只能说是他个人的失败,而不是格雷厄姆投资体系的失败。

取舍?

闫先生认为,格雷厄姆体系和费雪体系究竟该如何取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他思考后给出的答案是——“两种价值投资体系除了背后遵循的核心思想没有差异,格雷厄姆体系全面处于劣势,基本‘一无是处’,巴菲特放弃格雷厄姆体系也就理所当然了。”

问题是,巴菲特真的放弃格雷厄姆体系了?我认为并非如此。近日,芒格在一次采访中谈论了他的投资观点、经验和教训,试摘录两段:

我是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的忠实粉丝。如果一些公司的股票真的很便宜,尽管它是一家糟糕的公司,我都会考虑持有一段时间。我偶尔会这样做,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功。

这(日本)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日本的利率10年来每年才0.5%。而这些公司确实是根深蒂固的老牌企业,他们拥有所有这些廉价的铜矿和橡胶基地,所以你可以提前10年借到所有的钱,去购买股票,并且支付5%的股息[iv]。

巴菲特说,他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与他相比,芒格对费雪的认同程度更高。然而,即使如此,芒格也没有放弃买入烟蒂股的策略,巴菲特就更不会了!连买入烟蒂股的策略都不放弃,就更不用说放弃格雷厄姆整个的投资体系了。事实上,巴菲特近年来买入日本五大商社股票的行为呈现出明显的格雷厄姆式的风格。

其实,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体系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本不需要取舍。

[i] 本杰明·格雷厄姆_百度百科 网页链接

[ii]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iii] 《聪明的投资者》一书有多种版本,我这里引用的版本是张志雄先生组织人翻译的原书第五版,该版本不是正式出版物,但翻译的质量较我买过的另一个版本要好得多。

[iv] 99岁芒格最新万字访谈 (附800字精华版)__财经头条 网页链接

@闫子衿 先生的书正在热卖,虽然我和他的投资理念有些差异,但对书中的案例部分仍然期盼,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写读后感。

写在《价值为纲——投资体系构建要点 及案例分析》正式发行之夜 今天,本人的拙作《价值为纲——投资体系构建要点及案例分析》,历经前前后后两年多,终于出版发行了。尘埃落定,百感交集。有很... - 雪球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quande价值2023-11-21 09:32

现下流行崇拜芒格,因芒格对格雷厄姆的评价不高,所以也跟着不少人对格雷厄姆不太瞧得上。这些人大部分根本没有细读过聪明的投资人和证券分析。我花了大概九个月时间读了一遍证券分析后发现格雷厄姆真的是天才,实际上现在流行的什么成长啊,好公司啊诸如此类的格雷厄姆早在80多年前就说的非常清楚了。格雷厄姆之所以不用这些方法,不推广这些方法,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太难,而且既然已经有了很容易赚钱的廉价股模式为什么还要别的呢?格雷厄姆的生活多姿多彩,他对赚钱没巴菲特那么热衷。
最后多说一句,聪明的投资者中对投资者分为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这本身就隐含了后来巴菲特不断宣扬的能力圈概念。哦,对了再加一句。捡烟蒂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组合,单吊一只股然后抱怨捡烟蒂不灵的就只能呵呵了。

闫子衿2023-11-21 10:37

书里我对格雷厄姆体系和费雪体系做了对比:(1)格雷厄姆体系钟情垃圾堆里还没有烂透却被当成垃圾扔掉的企业;费雪体系钟情价格合理的优秀企业。
(2)格雷厄姆体系重视资产、轻视盈利;费雪体系重视以自由现金流为标准的盈利能力。
(3)格雷厄姆体系赚的是价值回归的钱;费雪体系以赚取企业成长的钱为主,以赚取价值回归的钱为辅。
(4)格雷厄姆体系强调一旦价值回归就要马上出手,因为劣质企业通常是价值毁灭型企业,时间是它们的敌人;费雪体系钟情的优秀企业会不断创造价值,时间是它们的朋友,也只有通过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内在价值的巨大飞跃,因此,费雪体系提倡长期持有。
(5)格雷厄姆体系对目标企业的研究深度无法与费雪体系相提并论。格雷厄姆体系仅仅需要评价资产的价值;费雪体系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立体的、系统的研究,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相当程度的把握。
(6)格雷厄姆体系注重定量分析,体现的是技术性的一面;费雪体系更注重定性分析,更体现艺术性的一面。
(7)格雷厄姆体系对投资者的能力要求也无法与费雪体系相提并论。格雷厄姆体系仅需要在接受理念之后学好财务分析,最多再添加一项资产评估能力;费雪体系需要不断提升看生意、看人的洞察力,需要以各种学科的知识和综合的认知能力为支撑,对投资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学无止境,能力的积累也无止境,因此,综合能力也呈现复利增长的特征。
(8)投资者的生活状态也是迥然不同的。格雷厄姆体系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机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费雪体系跟优秀公司一旦结缘,可以牵手许多年,无须频繁交易。
因此,两种价值投资体系除了背后遵循的核心思想没有差异,格雷厄姆体系全面处于劣势,基本“一无是处”,巴菲特放弃格雷厄姆体系也就理所当然了。

吾是顾胜2023-11-28 20:41

当今股界,能够读懂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唯巴菲特一人。
在我理解,格雷厄姆和费雪,犹如一个人的身子和头脸,格雷厄姆注重身子的质量,而费雪注重头脸的娇美。其实,作为一个投资者,面对的是整个的人(上市公司股票),应该即要“身子”,又要“头脸”,这是需要同时考虑的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格雷厄姆提出以低于清算价格买入股票,应该理解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核心内容是:以绝对低估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便宜才是硬道理。所以,投资者应该深入领会其要旨,活学活用。若你局限于在净资产2/4或1/3价格买股,这就陷入了机械主义。
为什么巴菲特说他的思想中,85%是格雷厄姆,而15%是费雪?就是因为,若没有格雷厄姆的思想为基础,费雪就不是费雪,而是“废血”。因为费雪的思想,会引导你在382元/股时,买入宁德时代。
所以,投资者在学习股神、股圣、股仙的观点时,应该抛弃一些表面的,细微末节的东西,深入到他们思想的内部,抓住其精要,同时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操作模式,这就叫做“悟道”。
$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标普500指数(.INX)$$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老吳酿股2023-11-21 10:50

没有格雷厄姆,投资界不知要多摸索多少年。
格氏的三大理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就是投资的“牛顿三定律”。

孙旭东2023-11-21 09:59

这和围棋上有相通之处,棋谚云“高者在腹”,但即使是武宫正树这样喜欢厚势、善于中腹做战的高手,战绩也不如小林光一和赵治勋这样喜欢掘地的棋手,尽管武宫正树有些棋局精彩绝伦,而小林和赵的棋总是平淡乏味。

全部讨论

现下流行崇拜芒格,因芒格对格雷厄姆的评价不高,所以也跟着不少人对格雷厄姆不太瞧得上。这些人大部分根本没有细读过聪明的投资人和证券分析。我花了大概九个月时间读了一遍证券分析后发现格雷厄姆真的是天才,实际上现在流行的什么成长啊,好公司啊诸如此类的格雷厄姆早在80多年前就说的非常清楚了。格雷厄姆之所以不用这些方法,不推广这些方法,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这些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太难,而且既然已经有了很容易赚钱的廉价股模式为什么还要别的呢?格雷厄姆的生活多姿多彩,他对赚钱没巴菲特那么热衷。
最后多说一句,聪明的投资者中对投资者分为防御型投资者和进攻型投资者,这本身就隐含了后来巴菲特不断宣扬的能力圈概念。哦,对了再加一句。捡烟蒂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组合,单吊一只股然后抱怨捡烟蒂不灵的就只能呵呵了。

首先,感谢孙老师认真看了我的拙作。
我夸《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是投资界为数不多的巨著,原因是学院派和实战派高度对立的事实,实战派很难写出巨著。格雷厄姆能写出来,和他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给了他的恩师极高的评价,但为什么又会说芒格让他从猿到人?
我绝没有对格雷厄姆不敬的意思,“捡烟蒂”是世人给他贴的最显著的标签,我也没说格雷厄姆的“烟蒂”没用了,书上的原话是;现在的市场也远比他那个时候的市场聪明,像这种肉眼可见的“捡漏”机会已经很罕见了。我在书中对格雷厄姆的杰出贡献也进行了客观总结。
巴菲特后来地做法有多少是在“捡烟蒂”呢?如您所说,近期投资日本是捡了回烟蒂,但这占他投资的比例又有多大呢?
郑煤机只是我学艺不精时的尝试,用意说明格雷厄姆体系一旦价值回归就应及时变现。没有其他目的。

当今股界,能够读懂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唯巴菲特一人。
在我理解,格雷厄姆和费雪,犹如一个人的身子和头脸,格雷厄姆注重身子的质量,而费雪注重头脸的娇美。其实,作为一个投资者,面对的是整个的人(上市公司股票),应该即要“身子”,又要“头脸”,这是需要同时考虑的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格雷厄姆提出以低于清算价格买入股票,应该理解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核心内容是:以绝对低估的价格买入一只股票。便宜才是硬道理。所以,投资者应该深入领会其要旨,活学活用。若你局限于在净资产2/4或1/3价格买股,这就陷入了机械主义。
为什么巴菲特说他的思想中,85%是格雷厄姆,而15%是费雪?就是因为,若没有格雷厄姆的思想为基础,费雪就不是费雪,而是“废血”。因为费雪的思想,会引导你在382元/股时,买入宁德时代。
所以,投资者在学习股神、股圣、股仙的观点时,应该抛弃一些表面的,细微末节的东西,深入到他们思想的内部,抓住其精要,同时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操作模式,这就叫做“悟道”。
$中概互联网指数ETF-KraneShares(KWEB)$$标普500指数(.INX)$$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2023-11-21 10:50

没有格雷厄姆,投资界不知要多摸索多少年。
格氏的三大理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就是投资的“牛顿三定律”。

2023-11-21 10:12

格雷厄姆的逻辑能力无人能比,他的安全边际理念是价值投资的基石,他对普通股的投资建议是分散+低估,但是不要小看了他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估值专家,当今市场上的各种估值方法对他来讲如数家珍,对于成长股,他并不建议普通投资者购买,但是并不代表他不懂成长股,否则,他在后期购买的盖可保险公司就不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23-11-21 09:48

这位闫先生怀疑格雷厄姆的其他理论还能理解,但是怀疑便宜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便宜是整个价值投资理念最最核心的要素,连这两个字都理解不了,还号称价值投资,那岂不是在开玩笑?

2023-11-21 11:54

巴菲特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格雷厄姆书里教投资者分散投资,但是他的主要财富却来自于重仓盖可保险,难免有点讽刺意味。格雷厄姆主要阐明的是,买股票买的是公司,不要受市场先生影响,买的时候要注重安全边际。格雷厄姆没有具体讲什么是好生意,而巴菲特主要讲商业模式和管理层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用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值的思维买公司。真正实现了从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中盈利。而格雷厄姆的具体方法,依然是从如何避免本金亏下功夫,但是却无法通过找到好生意而获利。最后,格雷厄姆自己通过重仓好生意赚了钱。现在很多人依然学习格雷厄姆的术部分,却忘记了他的三大理论基石。而真正按三大基石投资,只能通过集中投资好生意才行。巴菲特是践行者。

2023-11-21 09:52

格雷厄姆的投资体系,最核心的三大思想: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市场先生,安全边际。怎么能说一无是处呢?
而且1947年,格雷厄姆就提出: 绩优股票,就是“优质的公司”“护城河牢固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很可能是安全的……只要你确保“好股票”的价格没有超过保守价值的区间,按照公允价格买入好股票是不可能犯错误的,或者说不会犯糟糕的错误。他们犯错误通常是因为买入了糟糕的股票,有时候他们犯的错误是在牛市冲天时购入好股票。
闫先生给我的感觉他对格雷厄姆的了解是肤浅和片面的。

2023-11-21 10:07

@闫子衿 先生的书正在热卖,虽然我和他的投资理念有些差异,但对书中的案例部分仍然期盼,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写读后感。 - 雪球 网页链接

2023-11-21 12:02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看证券分析或者聪明的投资者,虽然里面案例老旧,但是安全边际,市场先生概念永远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