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太阳能行业哪一个环节最值钱?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2回复:56喜欢:73

对于技术派,肯定会觉得上游的多晶硅和硅片环节是最值钱的,我们看$保利协鑫能源(03800)$ 去年的毛利率接近35%,净利润率超过10%。

A股的人气最旺的$隆基股份(SH601012)$ 的公司净利润15.5亿人民币,硅片事业部赚了17.3亿人民币。

所以,技术派还是觉得未来太阳能行业最赚钱的会是技术型公司,特别是在硅片环节有竞争力的公司。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买汽车应该买发动机技术最强的,不知道之前发动机技术最强的是哪一家公司?

当然,个人并不同意技术派的观点,虽然技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客户和市场。

现在虽然组件厂才10几个点的毛利率,而多晶硅厂的毛利率高达40%,硅片的毛利率高达30%几。

看现状,的确如此,组件厂是一个非常苦逼的生意,对外要跑订单,对上还要承担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对下还有承担由于政府下调补贴导致的需求的下滑。即使承担了如此多的压力,还毛利率只有10几个点,天底下估计没有那么苦逼的事情了。

这是现状,那么未来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太阳能行业,谁是消费者?

是下游的光伏电站的持有人,他们在选择使用哪一家的组件、哪一家的逆变器等等。但是,如果买一辆车,如果你需要自己选择哪一家的发动机、哪一家的玻璃、哪一家的变速器,你估计会疯的。

这就是之前光伏行业的现状,其实目前国内很多小的项目,也还都是自己去选择组件,自己选择逆变器,然后搬回家自己组装。

所以,未来对于消费者(电站)来说,他掏钱要建光伏电站,不是自己去采购组件和各种辅材,而是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交钥匙工程,而这个企业最适合的就是组件公司。

为什么是组件公司?

因为组件占光伏电站的单个成本比重是最高的,也是光伏电站中的核心零部件。此外,在交钥匙工程没有完全推广之前,组件厂本来就是最接触消费者(电站)的那个公司。

其实,这些年像组件厂如阿特斯、晶科已经在干这个事情,只是之前这些公司都是自建电站,把电站变为自己的资产,使得资产变得过于庞大。

这类模式做的最早的应该是First Solar,它既自建电站,又通过PPA方式卖自己的组件,所以First Solar的业绩比其他的组件厂商稳定很多。

所以,未来组件厂商应该能利用其最接近客户的优势,通过一站式交钥匙工程来给客户提供服务。

而到时候,多晶硅也好、硅片也好、逆变器也好、EVA膜也好,只是整条产业链上的一环,他们能赚取他们的利润,但真正好的生意,在行业具有话语权的应该是交钥匙工程的一站式服务商,这个服务商应该由具有客户资源的组件厂商担任。

所以,未来光伏行业的“整车厂”应该是最值钱的业务,而不是“发动机”,也不是“汽车玻璃”。

$JKS晶科能源(JKS)$ 

@今日话题 @雪球 @翻石头记@守正97 @ZHIJUN_LI @23年老股民 @大侠橙子 @国老 @niuniu78@我不是传奇的1号@Frankel @钱真理 @Nnlimited_engine @基本面买技术面卖 

精彩讨论

篱笆墙与牵牛花2017-06-12 22:32

按照这个逻辑pc产业最赚钱的是联想们,而不是什么wintel

终爱野2017-06-12 21:49

我关注过但没有买过地产行业,这个我没法回答[好失望]我自己是建筑行业从业者,说实话建筑行业不是个投资的好行业,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占款垫资现象严重,政府回款缓慢,市场充分且恶性竞争,大量招待费用从项目上支出等,可能我身处行业内只看到了行业的负能量;我只是最近一直在关注光伏行业,看到你们探讨,把自己的观点跟你们探讨下,还是学习为主

终爱野2017-06-12 21:34

对于你这个观点,我只想举个类似的例子:房建(交通)行业,房地产商要卖楼盘,自己建的话需要买混凝土、钢筋、装饰材料,还要找工程队干活,所以找来了施工单位(中建、中铁、中交)把建筑主体外包,建筑主体成了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费者,按你的说法整个产业链中应该是施工单位最赚钱,可现实的利润率现实却不是,可见的将来也不会改变。虽然是不同行业,我觉得没有本质区别,不知道这个比方恰当不

全部讨论

2017-06-12 22:32

按照这个逻辑pc产业最赚钱的是联想们,而不是什么wintel

对于你这个观点,我只想举个类似的例子:房建(交通)行业,房地产商要卖楼盘,自己建的话需要买混凝土、钢筋、装饰材料,还要找工程队干活,所以找来了施工单位(中建、中铁、中交)把建筑主体外包,建筑主体成了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费者,按你的说法整个产业链中应该是施工单位最赚钱,可现实的利润率现实却不是,可见的将来也不会改变。虽然是不同行业,我觉得没有本质区别,不知道这个比方恰当不

2017-06-12 21:30

2b生意和2c生意的护城河是不一样的

2017-07-18 11:17

晶科能源不太了解,可能严重低估了。
但作者的观点不太认同。个人认为不能和汽车比较,汽车销售面向消费者,相对于采购的成熟的发动机技术而言,其设计能力,整合能力,营销能力是其关键竞争力。太阳能,组件to B,组件环节相对多晶硅料和组件而言并未体现出更多的竞争力,当然组件也会集中度提升。提供交钥匙工程的一定是话语权最强的吗?一定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吗?这种toB的生意,交钥匙的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建筑公司也需要交钥匙,也是要整合设计,钢筋,水泥,但你根据其生意模式,看其净利率,能和设计公司比吗?能和那些不错的水泥公司比吗?终端整合环节未必是最牛的,联想能和英特尔比吗?

2017-06-12 22:28

楼主的视角很有意思啊~~利润大头确实是整车场,但分布式光伏和汽车有巨大区别,同质化严重,品牌差异很小,服务差异还是有的。而且分布式未到爆发时候,2C市场大爆发未到,组件市场集中度没有上游高,都是问题,美股组件公司确实很便宜,但也是现在产业链最苦的一段,无论毛利现金流,安全性都不够,三四年后或许就快看出未来霸主了吧,感觉现在还是上游壁垒更高啊~~

2017-06-14 10:37

想请教几个问题,多晶硅在11年开始成本大幅下降,到了13年之后下降幅度没有之前那么快了,是什么原因呢,另外成本下降的潜在空间还有多少呢?这样的成本下降趋势对保利协鑫的已有产能会有多大冲击呢?@晓原子

2017-06-13 22:55

光伏发电

2017-06-13 14:34

一个产业链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产业链中的“瓶颈”公司!

2017-06-13 11:55

一、做装备(无论硅片还是组建)与做电站的财务模型完全不同。不可类比。
       后者赚的是特许经营和重资产、高杠杆财务的钱。
       前者企业做后端发电的,几乎都是试点型和脱困性。如果后端发力,立马歇菜。
       
       港股中由企业专门做电站业务,那是有其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撑发行
       相对稳健收益抵押债券的功劳,也就是财务杠杆有放大了一倍,总体达到8~10倍。
       一个政策变化就容易被打爆。这一波在三年前的短暂高潮后就归于平静了。

二、硅片与组件,相比于发动机与汽车的比喻大致合适,
       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关键部件与高技术水准的整车厂一样高毛利与高利润。
       背后是技术门槛与管理门槛的差异。
       燃油车中好的发动机、变速器依然紧俏的很;
       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收益也好得很,高于整车。

三,用户选车不关注的发动机的有几个?必须是用户心中认可的几个核心厂家的发动机才行。
       用整车品牌替代关键部件品牌的空间不超过30%。
       这个分析逻辑也是错误的。
四、组件产业在光伏产业链中属于技术门槛最低,资产最轻的;
       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未来的产业演变只有到了成熟期或后段,组件企业才有较大的发言权
       当下的重心还在上游(硅片;包括部分高品质多晶硅原料)和下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