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5喜欢:5
回复@欲狱酒吧: 你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同是江浙地区的城商行,如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等营收增速还不如宁波银行,可业绩增速确比宁波银行高的多,按理说宁波银行规模增速更高,资产质量的底子也是不错的,为啥呢?
主要原因就是当期产生的坏账太多,2024年1季度计提的信用减值准备为39.07亿元,比2023年1季度的37.02亿元还增加了2.05亿元,而杭州银行和苏州银行2024年1季度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2023年1季度都是减少的。就是宁波银行从营收中拿出了比较多的资金来处理坏账或补充拨备,业绩增速自然就下来了。当然这只是一个表象,真要找真实的原因,还需要往下分析,去从2023年报和2024年1季报里去分析。
为啥宁波银行需要拿出那么多的资金来用于信用减值损失呢?像杭州银行和苏州银行一样少提点不行吗?
还真不行,如果少提,其资产质量各项指标如不良率、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关注率等等就会下滑的更多,到时市场的机构就会认为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控制就成了问题,相当于爆雷了,股价下滑的更厉害。现在提了那么多的信用减值损失,其拨备覆盖率还是从2023年末的461.04%下降到2024年1季度的431.63%,拨贷比从3.50%下降到3.27%,关注率从0.65%上升到0.74%。
为啥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会有所下滑呢?有没有什么前瞻指标可以预警?
当然是有的,长期跟踪就比较容易发现,我在过去的帖子中多次提到,以下几个指标可以说是银行资产质量变化趋势的前瞻指标,如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新生不良率、逾期不良比、债权拨余额等。我说一个指标吧,你可以对比以下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这几年正常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情况,宁波银行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明显偏高,2023年为2.10%,2024年1个季度就为0.76%,已经非常高了,每年有大概2%左右的正常贷款要转化为关注类和不良类贷款,这非常可怕,所以说不要对宁波银行2024年2季度、3季度、甚至4季度业绩增速报过高的预期。另外一个指标宁波银行债权拨备和其他债权拨备分别为18.83亿元和14.11亿元,与杭州银行也差的很远,其用于调节利润的余地非常小。至于其他指标,你可以翻看财报即可。
至于宁波银行为啥现在的资产质量控制不行了呢?一个是大环境的影响,像南京银行也是这样,过去的经营模式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不像杭州银行和苏州银行能享受政府提供的更多福利等等,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深究,也解决不了,所能做到的就是发现其基本面有变差趋势时及时调仓换股即可。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不一定客观,仅供你参考!//@欲狱酒吧:回复@摸索fhy:老摸,我对宁波银行有疑问,拨备,不良贷款,都算优秀了,贷款总额增长也有20%多,一季度营收也有5%增长,分红也比较小气,为啥净利润增长也就6%
引用:
2024-04-10 10:30
宁波银行昨天晚上公布了2023年度年报,由于其于2024年2月7号晚间已经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好多数据已经公布,其营收、规模、业绩、资产质量指标符合预期,资产质量仍保持优良,在42家A股上市的银行股中仍然排在前列,不太明朗的就是信用减值和贷款减值计提、债卷减值、新生不良、逾期贷款、正...

全部讨论

资产质量变化有几个前沿性指标,可是什么又决定了这几个前沿性指标的变化。指标是滞后的,通常事物发生后才会传导到指标,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资产质量变化的趋势?

05-26 22:20

实际上就是宁波零售也做了很多网贷和差的消费贷,看他零售的收益率就可以发现。

想请教一下,逾期不良比这个指标有没有一个大概的合理区间呢?

06-08 15:02

有没比较个人贷款和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的差异?我关注到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更加高,对资产质量影响更加大,杭州、苏州并没有这么大规模的个人贷款投放,没有那么大的不良资产压力。包括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当然个人业务不良率高,也有更大的定价弹性,对更好的利差息差有好处。
宁波400%+的拨备率,这是所有银行里比较高的,当然也是足以释放利润的,太多银行都在300-400以下,包括五大国有行。
营收增长非常重要,这是目前五大国有、招商,和中小型城商行、优秀农商行的很大差异。在优秀银行里面,成都行营收增速都有些下来,这大概是成都银行告别高增长的预兆,就像曾经高增长的宁波一样。

05-27 14:05

不过我感觉如果大环境好点宁波银行潜力还是有的。毕竟20%多的贷款增速摆在那里

05-27 14:02

感谢,有点懂了。主要是大环境影响,杭州成都苏州这类经济靠前地区主要投向城投债的银行影响几乎很小,做散客户的影响大。毕竟一季度四大行利润都微微负增长了,但是我的感觉整年来说四大行净利润增速应该跟gdp增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