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1喜欢:1
春节后听了某医药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创新药路演,现在在听银华基金马君讲管理的几只医药ETF,两位基金经理对政策路径、技术趋势的分析基本一致(比如都看好ADC在创新药中率先冲向全球)。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基金经理的认知是一致的,为什么我不选可预期性更强、费率更优惠的ETF呢?感觉这就是当下赛道型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最大危机,你不能把自己做成稳定的行业指数增强,那大概率也就下课了[辣眼睛]$创新药ETF(SZ159992)$ $港股创新药ETF(SZ159567)$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03-10 11:30

葛兰的医药基和医药etf对比后发现,葛兰因为是基金多了港股(比如药明生物),而医药etf因为是对标300比葛兰多了中药票(比如片子黄)。

费率贵,连跑平指数都做不到,这种主动基金有什么投资意义,存银行都有一点利息

03-10 15:05

可惜目前很多ETF对标的医药指数,中证创新药、港股创新药、生物医药、生物科技,都是CXO比例大。只看到医疗器械和科创生物CXO比例低些

03-10 10:58

一致看法才可怕,就是一些书呆子,都在网上找资料得出的结论,说白了就是在抄作业,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然后行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拿这些帮基金持有人投资?

03-10 10:14

中欧医疗,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