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赚大钱的基民!朱少醒基金年报里的基民真实案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28回复:345喜欢:322

基金年报信息含量很大!比如,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基金,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上,有个超牛基民的“神操作”,太值得学习了!

 小雅关注这位基民信息很久,一直未写,不想给这位基民带来被公开的困扰。

但是近一两年,新基民涌入实在太多,各种伪专业的声音带着各种迷惑。小雅很想通过这位超牛基民的选择,与新基民一起来学习,真正赚大钱的基金投资有多简单,又有多难!

也许很多老基金公司会说:自家这样的基民还有不少,赚的比这位基民多多了。可是有公开可查的,小雅只看到这一位。

信息透明带来真实感,真实感带来更强的影响力,小雅希望借着这位基民的买入持有,让新基民们能有所感、有所悟。

若因此打扰到这位大户基民,小雅说一声抱歉。

1.敢在暴跌后的恐慌中买入

富国天惠过往中报、年报来看,这位季姓持有人,从2008年年报中出现,持有份额是183.7378万份,一直持有至今,份额未曾变化过。

2008年的市场是怎样的?

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一路跌下来,中间几经反弹再下跌,反弹再下跌,一直到2008年10月的最低点1664点。

2008年的下半年,上证指数在2920点至1664点之间。

考虑到富国天惠在2008年下半年的单位净值是0.7755至1.2437之间,估计这位基民的投入本金在142.49万至228.51万之间。

由于投资者通常以整数买入,小雅假设基民是一次性买入,猜测这位基民投入本金是200万元,以天惠当时的净值估算,买入时间大约是在2008年8月,对应的上证指数大概在2400点左右。

这个位置,是在很多人割肉的痛苦阶段,这位投资者却在市场反复折腾的恐慌中买入。

但你并不能说这位投资者是“抄底”,因为,以当时的指数表现来看,这个“抄底”的点位并不算低。

如果以更长的时间来回头看,上证指数在2009年反弹后,曾在2013年一度又跌回到1800多点,这位基民也并没有再“抄底”。

也就是说,他(/她)并不能算精准“抄底”,他(/她)只是在一个低位,将自己的资产做了这笔权益资产配置,然后在长期的指数低位徘徊中,坚持持有。

2,比所有机构都有耐心!

公开信息可见,这位季姓基民进入富国天惠前十大名单之后,每年半年报和年报都出现,十多年来,持有份额一直未变过。

富国天惠从2005年11月16日成立以来,就是朱少醒在管理,已超过15年。这位基民跟随陪伴了超过12年。

这位持有人在2020年富国天惠中报时,还是第一大持有人。与他/她同期买入的诸位持有人(包括机构投资者),都早已不在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了。

这位大户持有人,真的是比所有机构都有耐心的投资者

这些都是毛估估,并不精确,也不需要精确,小雅只是想大致倒导一下:如果基民在当初做了选择,会发生什么情况。

期间,富国天惠有过8次分红,每份总计分红1.548元。

由于投资者的份额过去一直未变,估计采用的是现金分红,183.7378万份总计获得分红284.43万元,超过本金。 

至2020年4月2日),富国天惠的单位净值是3.5242元/份,这位基民的持有金额是647.53万元。 

加上分红,该基民投入的200万元,本金+收益=931.96万元

200万元本金,用12年多增长到931.96万元。

躺着不动,容易吗?很多人说,太容易了,猴子都能做!在小雅的后台,每天都有这样的挑衅: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所买基金的基金经理?又真的能在波动中拿得住?

现实中,“躺着”比反复横跳难多了。

为了体验买方投顾,小雅去把5个基金公司的投顾产品都买了一遍。结果,1月份这些投顾帮小雅买入的基金,到3月10号在暴跌中,又帮小雅赎回了。

持有不到两个月,一次短期震荡而已,买方投顾帮小雅连滚带爬亏着卖了。

在追涨杀跌之后,买方投顾们还到处得瑟说:看,基民自打买了基金投顾产品,申赎的频率降低了很多。 

额,很大可能是,没算上你们帮基民频繁申赎的操作!

专家们的耐心也不过如此!

然后,专家们不停地写文章,自己如何帮助投资者择时、调仓,躲过了怎样的下跌。

这位大户投资者跟专家相比,他最大的认知优势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反观很多所谓的专家,用后视镜的方式去看市场,用各种复杂的策略推算,用所谓更好的投资方式,利用估值、水位方式加减仓,把投资搞得很复杂、很炫,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大概率是在做无用功。

3,复利的价值

稍微有点儿可惜的是,这位大户基民选择的是现金分红,而不是红利再投资,有些收益损耗,但是考虑到持有期限这么长,用自己能够坚持的方式,也挺好。

不过,小雅还是想计算一下复利的价值。

我们按照200万买入金额,根据已经买入份额毛估估,假设是一次性买入200万元,猜测买入日是2008年8月22日。

如果当时该基民选择用“红利再投入”,也就是“利滚利”的方式,从买入日至今年4月2日,富国天惠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是629%

也就是说,如果当初这位基民选择红利再投资的方式,他的收益是200万*629%=1258万元。加上本金200万,账户总额是1458万。

这期间,各大指数涨了多少呢?

小雅用wind统计了一下2008年8月22日到今年4月2日的指数收益率:

嗯,国内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还是很明显的,朱少醒用9成左右的股票仓位,跑赢了各大指数若干倍。

看看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历史,小雅相信,未来主动投资的超额收益空间会缩小,但在10年至20年的时间里,国内主动投资还会有超额收益,优秀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依然会比较明显。

4,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选对人

 选择比努力很重要,说的就是这位季姓大户投资者。 

在2008年那个年代,这位基民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买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而不是其他基金,这可能比他自己到处折腾要重要很多倍。

小雅按照这位大户的200万买入金额,根据已经买入份额,毛估估买入日大概是8月22日,计算到今年4月2日,这期间,基民买到这些基金都是可以的:

 但是从选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基金中唯一没有换过基金经理的,就是富国天惠,始终是朱少醒管理的。

管理超过8年的,是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另外,汇添富雷鸣的两只基金管理时间相对较长。其他基金经理管理时间还太短。

如果当日你买的是以下这些基金会比较“倒霉”,需要复盘反省当初买入的原因。

 虽然这可能比很多股民一茬一茬被割韭菜要好,但小雅还是想说一句,这些基金还是太烂了,这些基金公司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你们怎么好意思赚基民的管理费?

嗯,作为基民,我们更需要知道,如何不要买到这些烂产品!花点儿时间来学习基金常识吧!

精彩讨论

爱学习的黑乎乎2021-04-14 07:52

先得在十几年前有200万,而且如果有200万不是买基金而是当首付买上海500万的房子。现在市值应该是5000万以上,期间还有持续的房租(=现金分红)

失去的二十年2021-04-13 22:48

这位大户不会联系不上了吧

心疼东哥两分钟2021-04-14 09:11

比特币还5亿了呢

slide_light2021-04-14 09:23

后视镜而已,对于当事人,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一份资产配置而已

长不大的老韭菜2021-04-14 07:20

身边同事02年因工作在成都长期出差,从招行买了5万元国泰金鹰增长,第二年换岗回家工作时未赎回,家庭所在地没有招行,赎回不方便,一直持有到今,大概现值80万左右,他是分红再投。我观察过,同事这些年有钱就买基金,用大钱就赎回,基本上不择时,持有时间都比较长,基本都有良好的收益。投资背后是中国经济20年高速发展,只要不胡乱折腾,就能分享到这个红利。我开始学习长期投资,希望中国经济继续中高速发展。

全部讨论

2021-04-14 10:56

买主动型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无数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因为基金一时的净值波动而频繁申购赎回追涨杀跌,基本上很难赚到钱。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买主动型基金,想赚钱就要长期持有。那么问题来了,在面对成百上千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上千只基金时,我们事前该如何选中可以给我们带来长期中可观回报的基金经理的长牛基金,并一直坚定持有呢?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到一个可以逻辑自洽的回答方式,我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否定面,也就是我们事前该没有可靠(并且可以复制的)的办法准确选中可以给我们带来长期中可观回报的基金经理的长牛基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基金经理也是人,人的决策是主观的,你无法找到一个可靠的客观指标来事前评估一个人主观决策的结果。可能有人会说,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理念在基金招募说明书里都会说得很清楚啊,如果只看招募说明书,那么你会觉得没有哪只基金不能买,每只基金都未来可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四五个不同基金的基金招募说明书里描述的投资目标、投资方向、投资理念、投资策略都大同小异,实际上具体买的标的却千差万别,经过若干年时间检验后的收益率更可能天差地别。选人不是我的强项,更何况是隔着互联网仅通过网络上的信息选人,所以与其选基金经理、买主动型基金,我还是更倾向于相信客观的经济周期规律,买入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被动指数型基金,赚国运的钱。$沃森生物(SZ300142)$

2021-04-14 12:50

这种只能说逻辑正确,幸存者偏误,还是赌的是概率。
回头看,朱明星基金经理。问题就在于,谁知道呢?我相信也有很多持有清盘的基金,持有亏的一塌糊涂的基民,而且应该高于5成。
如果可以回头看,直接买茅台,买五粮液,买泸州老窖,是不是收益更高?

2021-04-13 22:52

买主动型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不要小看长期持有,绝大部分人,真的做不到。

2021-04-14 17:47

能持仓这么多年都不动 那只有这个可能了

2021-04-14 08:58

文章写得蛮好,很多值得学习之处。但这里面也存在至少两个小问题。1.2008年至今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坚持投资,投资其他品种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这个投资者在富国天惠上取得了不到15%的收益率,很多人通过炒股和买房取得的收益率远超15%,并不能说重仓富国天惠卧倒的策略非常高明。2.12年下来,能长期取得优秀收益的基金寥寥无几,这位投资者有点幸存者偏差的意思。我们站在现在,能判断哪位基金经理未来能持续牛12年吗?

2021-04-14 11:21

要是200万拿来杠杆买房了。。。


虽然这个人很牛,但是我觉得有点结论推导过程了,也许有些人通过来回横跳赚到了更多,只是因为没公开,所以不为人知了。

 现在很多基金公司都喜欢拿长期持有来宣传,或者说某基金每年有多少人卖出了并没有赚到钱云云。 其实很多时候,基民只是调仓了,并不是卖出基金彻底离开了。

而基金公司,他们只是不想自己口袋里的钱去别人口袋罢了,非要说这些卖出的基民是亏钱离开的,也许人家在别的地方赚的更多呢?  

谢治宇、张坤我觉得不错,朱少醒我觉得一般了,主要是朱少醒没精力做投资
网页链接


 这位季姓持有人,12年从未加减仓,我觉得有点不合理,即使没减仓,为什么不加仓呢?这12年,他的新增财富投到哪里去了?12年前就有200万,正常的话,这12年新增财富至少应该也有1000万了吧。他获得的分红为什么没投入到富国天惠?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张坤在2020年中报写的比较明白: 以基金为例,可以用单边换手率近似估计出:50%对应平均持有2年,200%对应平均持有0.5年。但实际上,由于公募基金每天面临申购赎回会有一些被动的操作,加上投资中难免犯错,纠错也会带来操作,我认为实际的目标持股期限要比理论期限要长(从个人经验来看估计在2倍左右,即大约一半的操作是在做流动性管理和纠错)。

很多基金经理自己都做不到长期持有,他们就说自己只能赚认知的钱,后面涨的属于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自己赚不到。 而当基金公司教育基民的时候,就说什么基民应该长期持有,不能卖出。然而有些基金经理业绩很水,或者不能保持超额收益,卖出才是最好的选择

2021-04-14 12:10

瞧我这记性,看了你的帖子我才想起来,当年有过这么一笔投资,谢谢提醒啊,下午就卖

2021-04-14 08:48

千挑万选了一个不知道撒原因没卖的账号来证明长持基金的有效性,这有意思吗

2021-04-14 08:13

几千上万个基金买到这一个,
难度比几千个股票中选一个只高不低,
我宁可认为他是幸存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