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为何能够崛起?如何做才能在全球塑造中国影响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最近去西亚三个国家跑了一圈,在路上看到很多汽车,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汽车产业氛围。也在路途中做了很多思考,关于国产汽车行业为什么能够崛起,甚至是关于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各个消费品领域强势崛起,有一些些想法想和大家分享。也对将来国产汽车,或者说国产产品,甚至是中国影响力的全球化扩散,提供一点个人的思考角度。当然,我在这里表述的影响力概念是中性的,因为个人平时也比较关注时事政治,这个话题的讨论,甚至对于大陆与台湾两地未来的关系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这次去了三个国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属于西亚小国,人口都是小几百万,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基本都是几千美元的人均GDP。这三个国家都在高加索山脉的南边,山的北面就是俄罗斯。所以历史上都深受俄罗斯、苏联或者说曾经沙皇俄国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像格鲁吉亚在近一二十年依然与俄罗斯发生过军事冲突就是很好的说明。

先说一说整体的观感,这三个国家从地缘政治和经济的角度,都处于世界的边缘地带,离当前世界的核心区域都很远。没有什么发展经济的核心禀赋,所以没什么竞争力。而且地理上离欧洲比较近,给人感觉就是没有欧洲命,但有一身欧洲病。特别是格鲁吉亚,去的那几天正在搞大游行,欧盟的旗子到处飘。

说回汽车,在这几个国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日韩汽车产业,特别是日本车,确实是处于统治地位。在国内非常少见的丰田普锐斯,在这些地方遍地可见。特别是格鲁吉亚,很大一部分的网约车都是混动的普锐斯,感觉上占到了路上所有车辆的三分之一。丰田特别多,本田车也不少,马自达也比较常见,韩国起亚也有一些。日韩的品牌可能占到了路上车辆的一半,剩下的就是一些传统欧洲品牌,奔驰宝马比较常见,以及大众。但路上看到的奔驰车大都是比较年长的车型,也许也透露着这些国家曾经的经济发展是比较超前的,但近些年跟不上了。宝马品牌的车型相对来说新一些,奥迪品牌很少见。

三个国家和中国汽车产业的亲密度能很明显的感受出来,阿塞拜疆路上能看到不少的中国车,其中以哈弗和长安最多。亚美尼亚其次,路上能偶尔看到比亚迪的身影,有很老款的F3,也有比较新款的比亚迪汉,当然元是最多的。格鲁吉亚几乎见不到中国车的身影,路上见到一些国产的大众ID系列,可能是一汽大众国内生产后出口的,这在三个国家都有见到。最让人意外的是,也见到了几个新势力的车子。理想这个行程见了五六次,阿塞拜疆多一些,亚美尼亚也有见到。还见到了极氪009与智己LS7,这两个是比较惊喜的,说明国外也还是有人比较关注中国汽车。

回到今天主题,中国汽车为什么能够崛起?我直接列举我认为最重要的几大因素,然后再一一展开细说。第一点是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坚持产业自主化,特别是工业自主,为汽车产业竞争力领先创造了最稳固的产业和物质基础;第二点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为汽车行业升级铺平了道路;第三点是中国互联网与软件行业发展,为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人才基础。第四是中国人聪明、勤劳、能吃苦,为汽车行业跃升提供了精神力量。第五是国产产品与品牌的逐步升级,为打开汽车消费奠定了市场基础。

第一点,为什么说中国一直坚持产业自主化为汽车行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因为造车不是拼装玩具,涉及到非常多的零部件与供应链产品,如果配件的生产不在国内完成,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汽车产业。因为我们纵观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仅仅依靠进口零部件与组装形成汽车产业。只有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与研发,才有机会造就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中国由于近现代历史原因,也由于忧患与安全意识,一直以来都坚持完全自主的工业政策与全产业政策,为汽车产业链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基础。有冶炼行业,才能生产玻璃、钢材和铝材,才能让材料产业不断发展。有了装备制造业,才能一步步发展出重型装备,才会有汽车行业重要工具冲压与压铸设备的诞生。有了电子产业基础,汽车产业才有机会在电子零部件与车载半导体芯片方面产生竞争力。当然,这些道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从最基础的材料生产慢慢的发展成为代工产业,再慢慢的开始进行自主研发和超越。高端工业与制造能力,就像攀登,必须从地面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没有下面的基础,就不可能到达顶峰。

第二点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有一点国家政策是始终如一的,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必须往高端制造一步一步攀登。因此配套的人才政策、税收政策、招商引资政策、融资上市政策以及各类补贴激励措施。就拿电动车产业来说,近20年来通过企业补贴、消费者补贴、车牌摇号、新能源积分、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等多重政策,硬生生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根本没有打造成全球第一。同时也通过引进特斯拉、约定零部件国产化率等手段,如此创新的政策操作直接拉升了产业供应链生产和研发能力。不仅仅是汽车终端销量,从源头的电池产业一直到中间的各供应链环节,基本都是毫无悬念的遥遥领先。但凡中国企业进入的领域,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近一两年来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空气悬挂和激光雷达,本身都是外国企业把持的领域,由于国产企业的崛起,很短的时间改天换地全面领先。这一切的最初起点,都是国家对于新能源车产业的大力扶持。尽管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类骗补现象,但瑕不掩瑜,最终结果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当然我也想强调的是,虽然都在说电动车产业,但即使电动车没有到来,中国的国产燃油车竞争力也在全面提升,形成了充分的竞争力。这一点我们看国内越野车坦克系列销量、十几万燃油车国内市场销量和出口情况,也是碾压性的竞争力。而且从产品层面看,不仅内饰配置,也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领域,国产也全面跟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是中国互联网与软件行业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领先奠定了人才基础。新能源车的核心,一个方面是三电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软件智能化技术。三电技术的优势更多是依靠工业制造能力的基础发展起来的,而软件智能化技术,核心还是在于相关产业人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软件行业、手机行业的发展,为电动车智能化领先奠定了非常重要的人才基础。我们从全世界范围可以看到,真正在电动车领域形成竞争力的国家也就中国和美国,而这两个国家,刚好是互联网、软件和手机行业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国家。没有这些基础行业的竞争力,就不会有竞争力的相关人才,从而也就不会有车辆智能化的结果。这也是德国汽车品牌为什么电动化还能跟上,但智能化完全跟不上最重要的原因。

第四点是中国人的聪明、勤劳和能吃苦。首先从产业工人的角度看,勤劳和能吃苦为相关行业提供了相对便宜的人力成本,哪怕是高端技术人员,由于中国人的勤劳,单位工作时间的人力成本也是便宜的,这是竞争力的第一个层面。哪怕将来同类型人员收入达到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水平,由于中国人的勤劳,单位工作时间的成本可能还是便宜的。其次是中国人聪明,这不仅仅说的是生物学上的智商,同样也是描述主观进取能动性。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有无数的聪明人在钻研如何提高效率、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当然,这也有竞争激烈的因素。但中国人一直以来都不是享乐的民族,所以哪怕竞争烈度一样、聪明程度相同,仅凭借吃苦耐劳,也可以创造出更优秀的结果。

第五点是从消费端来看的,就是说正因为中国制造业一直从最低端开始努力,不断提高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让人们对中国制造的产品渐渐产生了熟悉感和好感,接受程度也在持续提高。从一开始国产服装、到小的电子产品、再到家电用品、一直到今天的汽车飞机等顶尖工业制品,这一点对于国内和国外市场都是一样的。以前大家买衣服只喜欢挑国际大品牌,例如运动领域的nike、adidas,如今国产品牌完全可以以差不多的价格获得同样不错的销量。这一切的变化都是逐步推进的,一开始因为价格,后来因为性价比,再往后发现质量、设计都不错。国产汽车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只是因为汽车行业技术要求更高,经历了更艰难更长久的攀登过程。国外消费者也一样,一开始只能接触中国服装和其它手工制品,后来慢慢买到国产空调、电视、洗衣机,买到手机电脑发现一样好用,再往后消费中国汽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在最后,我想表述一点我对中国影响力的看法和思考。我认为从消费品来看,产品力就是销量,销量就是熟悉感,熟悉感就是信任度,信任度就是影响力,这个思路可以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如果希望扩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在经济层面最具有实操性的动作,就是让所有的中国商品畅销全球,小到袜子衣服玩具,大到汽车轮船飞机。当别人无处不在的在使用你产品,就是无处不在的熟悉感的提升,就是持续不断的信任度建设,从而也就形成了不断在无形之中构建的影响力(中性词)。

同样的思路放在旅游领域,就是不断的开放免签、创造免签国家,让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去,说中国话花中国钱,让外国人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见到中国身影,让这些国家政府在旅游政策、文字路标等方方面面纳入更多的中国元素,逐渐的熟悉感就会形成信任度,从而形成影响力。必然会有更多的当地人想要了解、认识中国,学中文,因为这是想要赚钱的必经之路。同样让更多外国人走进来,感受中国、看见中国、吃喝中国,形成真实的、鲜活的、有趣的中国映象和中国记忆,比起苦口婆心的建设媒体影响力要来的有效、迅速且更坚实。

同样的思路,我延伸到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聊一聊。从前我们总希望通过苦口婆心的表述、政策让对岸了解我们的用心,但事实证明这是无效的。因为各种原因,偏见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唯有通过接触和交流,才能形成新的认知,才能建立熟悉感,从而形成信任度,从而才有后续的一切可能。让更多的台湾人来大陆,特别是台湾的网红、博主,甚至给他们旅游补助和激励政策,自由感受、自由旅行、自由创作。把真实的大陆生活、大陆吃喝、大陆风土人情记录并传播。我甚至觉得,相关的政府部门,甚至应该积极组织活动,邀请各个细分类目的台湾大V博主,来拍吃喝、拍旅游、拍汽车。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名额,只要粉丝量达标,就可以自由申请,申请通过后获得5万或金额不等的旅行基金,为台湾博主来大陆创造充分的条件。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都知道台湾民众不了解我们,没有接触。这就意味着没有熟悉感,没有熟悉感就没有信任度,没有信任度后面的一切就没有可能。当这些博主把真实的、有趣的、鲜活的大陆情况记录并传播,正常的人心都是会被感染的,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美食、美景、俊男靓女,没有人会拒绝优秀的电子产品、汽车产品,没有人会不好奇先进的公共交通和支付方式,没有人会不对中国的丰富多姿感到好奇。各种各样的视频、内容在Youtube、TikTok上传播,每一次播放都是熟悉感、信任感的建立。美好是拥有最终号召力的,这也是美国备受喜欢的原因。

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聊的比较发散,就是一点点旅游感悟和一直以来对有些问题思考的结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理想汽车(LI)$ $极氪(ZK)$ $小鹏汽车-W(09868)$

全部讨论

05-30 14:21

思路很清晰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