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金二银”八朵花之二:XXXX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稳妥起见,为避免误解,这里就不提企业名字和企业具体产品的名字了)

首先声明一下,生物医药行业的细分范围非常广泛,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只能对一个相对有限的领域行程还算比较有信心的、有确定性的认知。因此,除了我目前提到的这八朵金银花之中的几个生物医药以外,肯定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也是非常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是超出了我的精力和认知能力能够给予认知的范围。当然,我确实也认为或者是判断也有相当多的所谓的“生物医药企业”,由于科研能力不够、创造的产品不够好甚至根本不能成药等原因,他们的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堪忧的,甚至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会最终价值归零。我需要确保的是,我所选中的这个八朵花之中的生物医药企业,都有比较大的比例和把握,能够最终发展的不错。如果这个判断最终能够得到实践的检验和验证,那么我的这个投资组合最终的收益水平应该还是不错的。

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未来10年20年的前景展望来说,我认为其中有一批企业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美国市值最高的8-10家生物医药企业,他们的市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大概在0.5%~1.5%之间。未来20年,中国应该也会有一批成长起来的具有国际化最高水平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的市值能够占到中国GDP的比例的0.5%~1%之间。考虑到未来20年,中国的名义GDP预计还会以年均约6~7%的速度在增长(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名义GDP不是,实际GDP),那么20年以后,中国的名义GDP总额将达到约600万亿的水平。也就是说,20年后,中国可能会有10~15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的平均市值将达到3万亿到6万亿之间的水平。而这批新产生的巨头,相当一部分可能会是从港股18a中的biotech企业中产生。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是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的礼来辉瑞、AZ……。在我目前的认知能力范围之内,我寻找的结果是这八朵金银花中的几家我认识比较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他们未必都会成长为未来的巨头。但是其中有1~2家成长为未来的“巨头”、1~2家成长为未来的“大中头”、一1~2家成长为未来的“小中头”,这种概率应该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前面我在长文里已经分析过了,在最坏的情况下,即使他们没有成长为未来的“巨头”和“中头”,由于他们当前的价格非常低估,这几支生物医药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也是比较可控的,出现本金损失的概率非常非常小;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应该也能取得一定的收益。

这里就概述一下,这“六金二银”八朵花中的第2个,也是我投资组合中仓位占比第二高的一个标的,XXXX(稳妥起见,为避免误解,这里就不提企业名字和企业具体产品的名字了)。我为什么把它作为八朵花之二呢?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XXXX的产品组合也是比较好的,可以说是若干FlC或者是BlC的广谱的双抗,和双抗ADC等领域的创新药的大融合,是少有的、以前瞻性的眼光,快速布局双抗ADC领域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之一。1、他目前已经有一个获得CDE批准的皮下注射型PD-L1单抗,这种单抗的注射方式具有独特的原创性,病人的依从性较好,销售规模目前已经达到了7亿元左右的水平,仍然处于爬升之中;并且近期已经有了进一步的BD License out的交易;该产品的不断扩大的销售规模,可以支撑其未来可能达到的销售峰值,可能在15-25亿元之间,能够为该企业提供一个基本的锚定估值。目前,该企业的市值大约50亿港元。仅仅这一个药,基本就能够支撑住企业当前的估值。2、该企业有一个世界FIC的Her2双表位双抗,目前正在头对头“双妥”方案开展一线治疗乳腺癌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从该产品的设计机理以及I、II期临床数据情况,并结合目前的试验进展来看,这个“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的概率并不会像市场预估的那样低(市场基本是按照该试验成功率非常低,甚至最终会失败来估值的)。该产品的美中不足是,该临床最终揭盲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要到2025年甚至2026年,才能得到最终的临床试验结果。FIC、大适应症、一线疗法、优秀疗效等潜在特征,使得这个产品如果最终获得了成功,则其未来的市场销售规模是比较可观的,预计至少能够达到40亿-60亿元的销售峰值。3、该企业有一个FIC的PD-L1+CTLA4双抗产品。这个产品的命运相对“曲折”一些。目前,经CDE批准,该产品正在进行两项“头对头”的III期一线大适应症的临床试验。(1)一个III期临床试验是“头对头”化疗(实际是化疗+ICI序贯)治疗NSCLC;该试验方案,原本的终点是PFS,已经成功达到;但,由于现实世界中,该适应症一线治疗方案的不断进步,经监管沟通协调和指导,该临床试验方案的终点调整为肿瘤领域金标准OS。这个调整,使得该临床试验的时间大大拉长,不确定性确实也大大增加。该临床试验原来预计2023年底即能达到事件数并最终揭盲,而实际上,好像到现在还没有达到事件数并揭盲。这个迹象表明,CTLA4靶点潜在的OS拖尾效应,应该是已经有所展现。这个拖尾效应能够进一步延长病人的OS水平,降低临床试验HR水平和P值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加临床试验最终成功的概率。在目前的市场估值体系里,是认定这个临床试验最终一定是失败的;然而,从实际的进展情况来看,该试验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获得最终的成功的。(2)另一个临床试验,是经CDE批准,在中国开展“头对头”化疗AG方案的,一线治疗胰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临床终点为OS。该临床试验在2023年11月中期分析时,未能成功揭盲,IDC建议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市场于是也按照这个临床试验最终失败来进行估值。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该临床试验可能至今尚未达到事件数并最终揭盲。这个迹象同样表明,在胰腺癌适应症中,这个CTLA4靶点潜在的OS拖尾效应,应该也是开始逐步展现。这个效应能够进一步延长病人的OS水平,降低临床试验HR水平和P值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加临床试验最终成功的概率。(3)由于这个PD-L1+CTLA4双抗产品,瞄准的都是一线大适应症。一旦这两个关键临床试验的一个或者两个取得成功,那么,预计至少都能分别支撑20亿-40亿元的销售峰值,从而对企业的估值构成重要的空间支撑。4、在前文提到的HER2双抗的基础上,该企业将该自创的FIC药HER2双表位双抗和TOP1异构酶毒素DXD通过经糖基化改造的联接子连接,事实上创造出了一个全球FIC、潜在BIC的HER2双抗ADC。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的BC大适应症的III期临床。从该产品的设计机理以及I、II期临床的数据来看,该产品的安全性应该会明显优于目前国际上最强大的Her2单抗ADC 8201,有效性至少不弱于甚至微优于8201,从而有可能超越8201,成为更为强大的一款药品。当然,这个产品在国内的专利保护是没有问题的。它的主要隐患点,是其毒素和连接子的国际专利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并可能对其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的BD或者市场拓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当然,只要能够成药,即使只在国内销售,该产品都有可能创造出至少30亿元左右(实际由可能高的多)的市场销售峰值。从而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而如果确实药品被试验证明是BIC,并明显好于8201,那么,只要付出一定的专利补偿性质的额外经济成本,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5、该企业在其他创新型ADC领域,以及既有产品的组合使用等领域,还有一系列潜在的FIC或者BIC的创新医药产品在研究开发之中,为该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XXXX的创业团队身上,同样可以看到比较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已经逐步的成为XXXX的比较鲜明的特色甚至文化。1、非常有远见。从十五年前回到中国创业开始,基本就开始着手进行双抗的研究和探索工作;而当时双抗产品应该说非常稀少而且面临很多质疑;做出这种战略决策是很需要勇气的,也充分说明了以XX博士为领头人的创业团队是一只具有远见卓识的、志存高远的团队。2、改进式创新和组合式创新的思路非常清晰。也就是运用现有的药品或者药品联用的优缺点,采取改进关键环节的方式,比较快创造出FIC或者BIC的药品。我们从其Her2双表位双抗、PD-L1+CTLA双抗、Her2双抗ADC等创新药品的身上,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这种改进式创新、组合式创新的思路。这种创新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路径相对清晰、成功率相对较高、又能够切实解决实际临床困境的创新路径,是一种比较富有智慧的路径选择。3、比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精神。这种改进式和组合式创新不仅是非常有智慧的,而且其创新的底层科研壁垒同样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深度的科学探索研究,不把双抗这两个靶点或者抗体的两个不同表位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机理搞的大体清楚,XXXX是很难创造出这一批优秀的双靶点抗或者双表位双抗产品的。如果没有这些双抗产品做依托,该企业也很难快速进入双抗ADC这个FIC的创新医药领域。这些产品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这是一支非常高的科研水平和专业精神的团队。4、自信、果敢、积极进取、勇毅前行的做事风格。从XXXX的临床试验安排的渐次顺序来看,XX博士带领的创业团队是非常勇毅果敢、高度自信的。能够对准一线大适应症去开发的,就不在二线甚至更后线小适应症上浪费时间。这种打法,一方面展现出创始人对其产品非常自信,并且敢于力排众议、勇往直前;另一方面,由于可能有时候对做事的稳妥性考虑会有所不足,从而确实也会蕴含一些潜在的风险,甚至遭受一些额外的曲折。这种“勇猛十足、有时候稍欠稳妥”的做事风格,如果放在一个没有产品创新能力的普通人身上,是风险较高的;所幸的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科研水平、创新能力、洞察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因此,这个做事风格特点,搭配这样带有一定“创新天赋”色彩的科学家、企业家,就使得其负面影响没有那么大了。因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和本质方向是清晰的、正确的,企业的根本创新能力是比较强大的。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来看,将使得这家企业成为一个会经历不少曲折故事,发展路径更为符合“波动式上升”“相对大起大落”特点的一个企业。但是,归根结底,从长远来看,XXXX团队也是一个能够攻坚克难、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优秀团队。在这一支优秀团队的带领下,展望未来10年到15年,有比较大的概率,XXXX会陆续推出一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医药品出来。
第三,在XXXX实现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转变之后,特别是,当XXXX的前期批次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并达到销售峰值之后,末来,XXXX本身的创新医药产品对这个企业的市值的影响有可能会相对减弱。那时候,XXXX也会像国际上的MNC一样,走自主创新和BD买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因此,预计未来10-20年,XXXX也是有一定的相对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其最终发展为一个“小中头”、“大中头”、甚至“小巨头”的概率也是存在的。
综合以上因素,展望未来5-7年,如果XXXX前述产品的一部分、甚至相当部分能够陆续取得成功,则仅仅依靠国内的市场,即能够为企业提供约150亿元左右的销售峰值,从而支撑企业大约750亿元左右的市值。如果该企业的部分产品BD成功,成功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企业的估值还由可能进一步放大。当然,从III临床试验揭盲到药品获批到市场拓展直至销售达峰,企业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其中的艰难曲折和风险挑战还有不少,不确定性也确实存在。但是,考虑到目前市场给予企业的50亿港元的极低估值,以及对该企业未来产品开发几乎一律视为失败的极度悲观预期,在最坏的情况下,预计该企业投资的本金出现亏损的概率也非常非常小,甚至还会出现比较不错的收益。也就是说,对于XXXX的投资,也将是“下部的底座比较坚实,中部的腰身比较粗壮,顶部的尖塔隐隐约约但是也比较有可能会高高矗立的”。是为记

全部讨论

05-09 20:59

jerry: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