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100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4喜欢:6
但凡经济发展好的,房价会曲线上升,无论经济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可能有短期调整,也可能有经济波折导致的长期调整。
所以房价高不是问题,房价因为炒作过分高才是问题,在严格限购的情况下,以及每年十几万亿的规模下,炒作不可能是主流。如果股市每年发行新股1万亿,再加上每个账户只能买多少,但股市还是上了一万点,那只能用印度股市的不断新高类似原因来解释,就是经济太强了。
经济到底行不行,有的说5%的增长这么大体量很高了,经济很好,有的说巴拉巴拉不怎么好,自行判断吧。经济好的话,就业会很充分,收入会稳步增长,断供的会很少。
2020年疫情那么大的冲击,确实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坚挺的增长率终于短期变成了负增长,但是2022年,尽管防控更加严格,但经济仍然实现了稳步增长,除了佩服还能怎样。
房地产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这是顶层的判断,但是最近两三年断崖式下跌,居然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还是只能佩服。当年美国仅仅因为银行放松房贷导致的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可是花了好大力气来挽救。
两三年前,一线城市的房子还在抢着买,要靠抽签碰运气,买到即是赚到,为什么仅仅两三年,购买力就消失了呢。当时房地产企业的杠杆虽然高,但是企业运营是处于可持续经营的良好状态,不仅杠杆可控,而且每年还有大额分红。
三条红线显然对很多房地产企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因为不断增长的经营规模需要更大的融资规模,就如中国经济的国债规模一样的道理,如果不让他们融资,后果可以想象,当然现在也不用想象。
最简单的道理,不让美国国债上限突破,美国政府也要关门,美国国债也要违约。
自由法治的市场经济,一个企业能不能获得融资,不应该是政府说了算,而应该是市场说了算。各行各业的企业,不允许融资,看看会不会有危机,不允许经济原有业务,看看会不会有危机。美国监管机构什么时候限制过企业融资?反而是次贷危机发生后,降息不管用,美联储直接下场买入企业债券,为市场注入海量流动性。
在这里,比较神奇的是,简单的道理都很难对有些人说通。

热门回复

之前的阿根廷乃至白左热衷的大政府,不符合人性……大道至简,人性须向内求,因为人心隔肚皮,不知瓜田李下避人嫌疑,大包大揽,好大喜功的救世情怀,是佛是魔,以史为鉴,本来不难分辨……只奈高大上的演员太多,演技太好,故有必要讨论一下既为大是大非而又只在方寸心田的人性问题……换句话说,谈人性比谈国运务实得多……

首先,已经杠杆牛了,要不要去杠杆?如何去杠杆?或者说谁来接盘?又哪来钱接盘。
2023年GDP增速就算是真的,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下降15%,对应居民收入下降多少,另外体制内和某些企业要员工退薪,是不是真的?外资在退出,移民在持续退出,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负增长,是不是真的……
只凭GDP统计数据言房价,就如只看一家治理不堪的公司的财报就论价值一样可笑?
未来房价,我觉得考虑负增长更务实……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土地管理法,土地国有,私人没有产权,物业税水电费停车费分分钟特色定价……就这样的处境,还在憧憬大陆房地产的未来?
诚然,大陆天时地利都不差,但都不如人和!毋庸讳言,不谈人和,谈房价纯属扯淡。而人和的根本在人性,因此我最近将人性作为大是大非来讨论的……

全球最大的杠杆牛,就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据说总市值超过美国房地产总值)(我不说是市场)……居民数十万亿房贷(本金),光恒大一家就是3万亿债务,全国房企债务总规模几何?前者需要就业率和不降薪来维持,后者房企这么大债务规模,无非是被动(谁在禁止降价销售,难道是绝密?!)捂盘惜售的结果……
土地价格是要素成本,其价格变动主要是货币现象,或者说是货币贬值的映射。而股市则是企业未来创造财富规模的折现,当然也含有货币贬值的成分。

所以,一切的最终解释权就是那句“都是为你好”……[摊手]

人性是个复杂问题,不同人的人性也有差别。
所以有的人拥护自由市场,因为可以回避人性的弱点
有的人拥护统筹计划宏观管理,因为可以回避人性的弱点
最终良币驱逐劣币是好结果,而劣币驱逐良币是坏结果

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怎么来的就不便讨论了。
本来嘛,中国的人均GDP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理应有很大增长空间,但是如果像几十年前的阿根廷,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对,纠正一下,是自作自受的陷阱。
大是大非就不讨论了,自行判断

你说得对,要靠就业率和收入增长来维持,如果经济每年增长5%或者更高,当然不应该有问题

土地所有权是最大的代理事务,所以代理风险最大。所以房地产业务风险很大,房地产开发权被代理,所以烂尾和质量风险很大……

各有拥护自己的愿望,这没问题。问题是,我做主你买单,这符合人性吗?!如果身边有不合人性的人和事,却不加分辨,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讲大是大非的人

金融学原理——构成金融基础的第五个原则——利益冲突造成代理问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