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7回复:142喜欢:36

净值规模齐缩水,木头姐为何一直不变形?

美国有个“女版巴菲特”,绰号木头姐,木头姐的基金风格鲜明,曾执业界牛耳,过去两年也经历了大幅下跌,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也被男版巴菲特反超。老巴或许不在意,木头姐却很坚定,在持续的发声中始终坚信自己的观点,坚守看好的方向,真正做到了言行如一动作不变形。

木头姐的底气在哪儿?

一种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邪恶猜测是:这是一门生意。帮别人管钱,看似是一件事儿,却可以有两种定位,一是让别人赚到钱,二是被别人做工具。风格鲜明和动作不变形,是好工具的必要条件,山是山,水是水,木头姐永远是木头姐。你可以在不看好科技成长行情时卖掉她,在看好行情时也总会想到去买她。木头姐只是忍受了规模的波动,长期却不愁没饭吃。

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解释,那就是木头姐真的相信她所选择的方向走得通,长期能赚到钱。在一次访谈中她说:他们正投资于所有破坏传统世界秩序的颠覆者,五年后这些公司将成为未来的赢家。如果你坚信五年之后能赚大钱,那过程的波动确实不必当回事儿。过程的波动不是风险,本金永久性损失的可能性才是,在这一点上,我跟女版巴菲特和男版巴菲特都在同一条船上。

但我也好奇,木头姐为什么说是五年后成为赢家,而非三年后,或者十年后?这暗示了她可以高把握地选到赢家并且能精确预测胜利时刻。木头姐眼中的世界似乎是这样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沙滩上,所以我们要一直踏着后浪。我眼中的世界是另一个样子:新事物终将取代老事物,老事物不可避免奔向死亡,但在任何一个时点,现存的老事物都比新事物有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木头姐的世界观好像更符合常识,但真正的常识却不平常。塔勒布曾提出过一个“林迪效应”:在复杂系统中的非自然生命类的事物,其已存在的时间越长,未来继续存在的预期时间就越长。譬如,胡夫金字塔在尼罗河畔站了4600年,金门大桥建成85年,我的大众牌汽车开了9年,那它们三者的预期剩余寿命应该是金字塔>金门大桥>我的破车。是不是很好理解?但回到商业世界中来,人们却又糊涂了。一个开了30年的烧饼铺,和一家初创2年的互联网公司,在概率上哪个会活得长?我相信再厉害的烧饼铺也终将关门大吉,也总会有互联网公司能活到烧饼铺关门的那一天,只是未必就是现在看到的这家。

林迪效应背后是幸存者的逻辑:已经存在很久的东西,已经经历了足够长期的随机事件冲击,它的强韧性或者反脆弱性更强。

至于我跟木头姐的持股差异,我想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胆子太小了,不敢去预测未来;二是她的水平太高了,能精准挑出先验概率很低但条件概率很高的小概率事件。

@中泰资管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A(F006567)$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请大家理性

精彩讨论

科学赌博2023-01-12 15:11

信徒不一样,买木头姐的人追求最前沿的东西,风险大回报也大。买你的嘛,搞个养老钱。

半糖半盐2023-01-12 15:31

我相信木头姐是嘴硬,短期都不好预测,5年后就更难了…她或许应该去一级市场 ,颠覆未来的公司不在二级市场。

就叫寄舟2023-01-12 15:29

争取节前出吧

困惑的达西2023-01-15 09:31

林迪效应背后是幸存者的逻辑:已经存在很久的东西,已经经历了足够长期的随机事件冲击,它的强韧性或者反脆弱性更强。

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是被对比事物的发展状态处在浴盆曲线相似的阶段。

拿处在早期失效期的事物和处在偶然失效期耗损失效期的事物去比,经验就失效了。

而新生事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具备先验性,无法预测处于或将要处在何种阶段。

雨果等夏天2023-01-12 15:30

我现在也慢慢喜欢那种古老的行业了,能够在时代洪流中守住一亩三分地的企业一定有独特的地方,长期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这种行业还有个好处,因为古老,难以吸引大量的资本和聪明人投人,竞争相对较小

全部讨论

2023-01-12 17:32

又学到了一个知识点:林迪效应

2023-01-12 15:45

这是在说西格尔所说的高增长率陷阱吗?

2023-01-12 15:30

原来您就是田总口中新能车不好渗透的份额

2023-01-12 15:24

風控都不會,基金都跌成屎,都叫不變型

2023-01-12 15: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23-01-26 20:47

确实是好工具,但能用好木头姐的人可能不多。
如果过不了“时间创造价值,而不是增长创造价值”这一关,那么投资者可能也用不好林迪效应。

2023-01-20 13:50

我猜姜总的大众牌汽车是低调的途锐

2023-01-14 11:50

老师您好.东方集团创新低了,请您帮我看下有没有机会?

2023-01-13 22:34

实诚人

2023-01-13 10:35

想问下姜总手下基金也蛮多的了,持仓也比较类似,都是和您投资逻辑相符的,是出于什么考虑管理这么多类似的基金而不是管理单个基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