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L搭载的CTB-P+DM5.0,真正意义的第二代DM-i高速动力平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6

$比亚迪(SZ002594)$ $特斯拉(TSLA)$

。。。根据比亚迪的内部资料,秦L将首搭代号为“P5”的全新混动专用底盘,从专利图来看,CTB-P最大的特征是把排气管塞进了纵梁的空腔里,将一体化思想进行到底

网页链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有在电动车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后,才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这种设计的技术难度和意义远大于单纯的电动化。 单纯地将燃油发动机换成电动机,只能算是油改电。从蒸汽机到燃油机再到电动机,这只是心脏的变化,动力源的变化,但动力平台的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021年,比亚迪首次推出了DM-i系统,这不仅是比亚迪的第四代DM系统,更标志着国产车正式进入了混动时代,这是中国及至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秦L搭载全能DM5.0, 比亚迪机械&电子制造融合大跃进 ,则可以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DM-i系统。

前几日,一组比亚迪新车型秦L的谍照曝光了。这也是继宋L之后,比亚迪又一款“L化”的王朝车型。新车虽然基于e平台3.0打造,却并非像宋L一样只有纯电版本,而是主动DM-i混动版本,从这点上看,似乎与海豹DM-i有着相似的血统。

比亚迪还为秦L准备了两大杀手锏,那就是用上了CTB技术的混动专用底盘以及最新的DM5.0系统(新一代DM-i)。

秦L这款新车究竟有哪些看点?比亚迪的目的是什么?

(1)全新混动专用底盘,A级车天花板?

根据比亚迪的内部资料,秦L将首搭代号为“P5”的全新混动专用底盘,这套技术可以说是比亚迪继DM-i和e平台3.0之后的又一杀招。

比亚迪的CTB技术,即Cell to Body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动车电池集成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将电池单元直接集成到车辆的车身结构中,这样做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提高车身刚性:通过电池单元与车身的集成,CTB技术显著提高了整车的扭转刚度,达到了40000Nm/°以上。这种刚度的提升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改善了操控性,同时也增强了安全性。

减少底盘厚度:CTB技术实现了电池与车身底板的一体化设计,与传统电动车相比,能够大幅度压缩底盘厚度。这一改进不仅有助于降低车辆重心,提升行驶稳定性,还为乘客和行李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提升续航能力:由于电池体积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在CTB技术的帮助下,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轻松达到1000公里以上。这一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减少了充电频率,提供了更长的旅行距离。

降低成本和重量:CTB技术简化了车辆的结构,减少了组件数量和焊接等工艺,这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也减轻了车辆的整体重量。轻量化的车辆意味着更低的能耗和更好的动力性能。

高阶智能驾驶基础:CTB技术的实现为未来的智能底盘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高阶智能驾驶提供了可能性。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这种高度集成的电池和车身结构将为智能汽车提供更多的设计自由度和功能集成潜力。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CTB技术是对电动车设计和制造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它不仅提升了电动车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还为未来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可能。

“P5”混动专用底盘还把排气管塞进了纵梁的空腔里,让驾驶的整体性更好。悬架配置方面,老款秦的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被替代,换成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加后四连杆独立悬架的组合,预计操控性和舒适性会更佳。

。。。 网页链接名称呢就是CTB-P

从专利图中可以看出,比亚迪的CTB-P混动专用底盘设计的确是将排气管置入了纵梁的空腔里,将一体化思想进行到底,这一设计可能引发几个潜在问题:


排气管一侧的热度问题
:排气管的高温可能会对纵梁附近的部件造成热影响,需要考虑隔热和散热措施。

排气管一侧的噪音问题:排气管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可能需要额外的隔音措施来保证车内的静音性能。

纵梁空间带来的排气量问题:纵梁空腔的空间可能限制了排气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排气量的处理上需要精心规划。

三元催化的安装位置问题:由于排气管布局的变化,三元催化器的安装位置可能需要重新设计,以确保排放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问题,但这种设计的优点是能够让电池与底盘结合得更加紧密,提高离地间隙,有利于底盘与电池的一体化,从而可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和车辆性能。此外,这种创新的设计也展示了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创新精神。

用上了混动专用底盘后,比亚迪海豹的麋鹿测试通过车速达到了83.5km/h,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做到了1.05g,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则为133km/h,让国产车的操控达到了新的高度。秦L的极限可能没那么高,但要做一下A级车天花板,似乎也不会太难。

由于全新混动专用底盘设计更精巧,空间利用率更高,自然可以放入更大的电池组,让车辆的续航里程更长。从曝光信息来看,新车入门版本的电池电量变成了10.08kWh,相比现款秦PLUS的入门版本提升了21%。

虽然目前官方曝光的入门版本纯电续航为60km,但比亚迪用的是WLTC工况,换算成CLTC工况续航应该在70km左右,这在同级车型中也属于较为领先的水准。

此外比亚迪秦L还更新了电驱动系统,用上了更高精度的电机控制技术。车辆不仅电耗更低,同时在加速、减速、爬坡等不同工况的表现也更加出色。从这个角度来说,秦L的更新幅度确实够大。

。。。电动车最初是从燃油车改造而来,这种改造通常被称为“油改电”。这种做法的核心是将燃油发动机替换为电动机,但车辆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思想仍然沿用了传统燃油车的模式。这确实可以看作是动力源的简单更换,但没有触及到车辆设计和结构的根本。

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如比亚迪的CTB技术,是电动车技术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这种设计不仅仅是将电池单元放入车辆中,而是将电池集成作为车辆结构的一部分。这种集成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提高车身刚性:电池组成为车辆结构的一部分,显著提高了整车的扭转刚度,改善了操控性和安全性。

优化空间利用:通过集成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车辆内部空间,增加乘客和行李的空间,同时降低车辆重心,提升行驶稳定性。

提升续航能力:电池容量的提升和能量密度的增加,使得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得到显著提升。

降低成本和重量:简化的车辆结构和减少的组件数量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和车辆重量,从而降低能耗和提升动力性能。

这种从内到外的彻底变革,确实可以比喻为生物进化中“从猿到人”的转变,它标志着电动车从简单的动力源更换,转变为了一种全新的、为电动化而生的车辆平台。这种转变对于车辆设计、制造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比亚迪秦L采用的CTB-P混动专用底盘,以及其他类似的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代表了电动车技术的未来方向,它们不仅仅是电动车的技术升级,更是对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2)全能DM5.0 比亚迪机械&电子制造融合大跃进 网页链接

2021年,比亚迪首次推出了DM-i系统,这不仅是比亚迪的第四代DM系统,更标志着国产车正式进入了混动时代,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秦L搭载的DM5.0系统,则可以被视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代DM-i系统。

首先我们看DM-i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答案是市区99%的工况都采用电驱动,发动机始终在高效区间发电,开起来同电车一样丝滑。同时没电也能混,没电也省油,确实足够全能。但这套系统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是高速直驱的效率依旧不够高,然后是无法兼容大功率的发动机,以至于汉、唐这样的旗舰车型依然用的是1.5T动力。

而最新的DM5.0,则进一步完善了这套系统。秦L采用了最新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最大优势就是用上了电子涡轮增压器,发动机不仅高速时能保持高效地运转,低速时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

在全新双行星齿轮的加持下,新车在高速上的油耗做到了更低,同时还能兼容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比亚迪的2.0T混动发动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虽然秦L暂时并不会搭载

。。。通过引入电子涡轮增压器,成功解决了传统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在低速时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其在高速和低速时都能保持高效的运转,并提供足够的动力。

根据比亚迪的官方说法,DM5.0在动力方面实现了10%~15%的提升,同时油耗还降低了大约15%。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秦L的馈电油耗做到了3.8L/100km,相比秦PLUS的4.6L/100km,优化程度甚至超过了15%

。。。这样的优化程度得益于比亚迪在多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改进。首先,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的应用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使得动力输出更为高效。其次,电子涡轮增压器的引入解决了低速时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升了驾驶体验。最后,全新双行星齿轮的设计降低了高速时的油耗,同时兼容了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DM5.0还用上了更先进的信号处理和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信号干扰和传输错误,相信再也不会出现误报动力受限的问题。同时比亚迪还给新车加入了智能识别设备和充电器的功能,能够完成智能匹配和快速充电。这下子,似乎真没短板了。

(3)终极目标,再敲燃油车“竹杠”?

为何比亚迪还要做如此大幅度的升级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比亚迪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所谓的对手,它要的是改变整个市场的格局

如果说去年秦PLUS DM-i冠军版9.98万的价格是颠覆市场的话,DM5.0的意义就在于继续加码,让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低的油耗,进一步颠覆市场。

纯电车型很好,但却不是每一个地区和每一个用户都适合纯电。比如东北地区挥之不去的冬季续航焦虑,就是纯电车型绕不过去的槛。但DM5.0却没有这样的短板,不管是作为家庭第一辆车还是第二辆车,不管是日常代步还是有更高的驾驶需求,秦L都能完美满足。

从代价来看,10万级别就能享受驾控天花板,同时还有极致的能耗和强劲的性能。

2023年,比亚迪卖出了302万辆新车,成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也达到了35.7%,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依然有60%的用户选择了燃油车,这块市场依旧巨大。比亚迪的目标一直是做新能源车的普及者,它的目标就是让这些客户再也没有“借口”。比同级的合资车配置更高,性能更好,充电不充电都更省油,还有更好的科技感,这样的秦L谁能拒绝呢?

全部讨论

03-21 12:10

crb电池怎么更换

你这么吹比亚迪的DM5.0就不怕金凤再怼你呀!他已经得出结论:比亚迪插混技术比CC还差!

03-17 18:48

比亚迪不会又用cltc标准糊弄人吧。看样子高速油耗依然拉胯,发动机垃圾,靠电控很难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