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8喜欢:7
$兖矿能源(SH600188)$ $陕西煤业(SH601225)$
统一战略早就开始了,不仅仅是东南的练兵备战,更是在陕西内蒙山西山东热火朝天、大步朝前的煤化工一体化产业规划之中,在陕煤、兖矿快速扩张的万亿企业愿景当中。
WW经济的基础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以镇岛神山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分之一是塑化油电为代表的拥有几家世界五百强的化工能源业,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农业旅游金融餐饮酒店建筑水泥等本土化产业。
第一个三分之一,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蚕食其高端,大陆鲸吞其中低端。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美国无法承受我们统一之后获得的制造业主导权地位,所以推动本土建厂,我们则是不被卡脖子的国家战略,这决定了一定要突破。大象打架,小蚂蚁丧失这一产业主导权红利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第三个三分之一,其基础是本土化,哪怕经济落后成非洲状态,也会保留一些基本盘,抑制其经济获得外向型红利,缩小其生存空间就可以了。
重点是第二个三分之一。没有内需基础支撑的小岛居然也能培育几家化工能源行业的世界五百强,原料供应和市场销售两头在外,这就给了我们操作的空间。
大规模的扩张产能,力争全行业产能过剩是国内企业极致内卷的特征。陕煤、兖矿这样的地方国企纷纷抛出万亿级别愿景的战略规划。千亿税收,千亿利润,万亿资产,万亿营收,高强度扩张,目标直指煤炭与煤化工一体化领域。
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抑制下游化工产品价格,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围追堵截,压低化工产业环节的资本差额空间。
国内有大量的市场需求,整个产业链有获利的价格条件,技术上没有门槛,扩张上没有瓶颈,凭什么把税收、就业、市场假手于人呢?
煤炭与煤化工上下游一体化联营的关键,只要终端产品价格稳定,则整个产业链的综合利润率稳定。
用上游煤炭的利润补贴下游煤化工的成本,而小岛上的台塑台化中油台电这样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红利。
2022年,负责“稳定物价责任”的台电和台湾中油都面临巨额亏损,其中台电亏损2675亿元,台湾中油亏损2123亿元。
2023年,台湾中油董事长李顺曾经表示,截至10月,台湾中油2023年以来累计亏损153亿元,全年亏损约300亿元。
区区五千亿美元级别的经济产值规模,居然几家企业就能产生百亿美元级别的亏损。
产业政策层面,去年年底对小岛的部分石化产品关税减让终止,也是配套的市场抑制组合拳。
上岸到大陆建厂可以赚钱,把就业、税收、产业链转移过来,市场自然对你放开。但是在小岛上的产业、就业、税收等等,一定是抑制的。
只要维持现在的煤价和油价适当高位,小岛上的台电、中油、台塑等产业,一定会变成资本黑洞,最终量变到质变,积重难返。
美联储加息都还在高位,接下来的降息,难道还会跌下去吗?
转移支付是个好东西。广东赚了贵州的钱,自然有中央的转移支付,帮助贵州平衡资本收支。
煤炭赚了煤化工的钱,也可以通过煤化工一体化联营解决问题。
甚至电力行业也可以通过煤电一体化抹平煤炭价格过高导致的行业经营的风险。
可是在能源领域中,澳大利亚赚再多的钱,会转移支付分给台湾吗?
台电中油赔了太多的钱,而且看得到的会一年年的赔下去,利滚利滚雪球,赚钱如抽丝,赔钱如山崩。比如台电,涨电价民生受不了,不涨电价谁会去填这个黑洞呢?看得到这个前景,哪一路资本大佬又敢以身入局呢?
煤价大概率还会在较高的位置,而且控制国内的产能让国际煤价稍微倒挂也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国内下游产业通过长协机制和一体化联营,没有产业的生存问题。
比长协价高一两百块钱的市场价,就是这个战略的操作空间。
商界博弈,阳谋堂堂正正。产能扩张,以价格战提升市场占有率,吃掉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谁也没法说个不字。
煤炭企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会赚比较丰厚的利润。但是,煤炭企业赚的每一分钱,都已经在国家战略规划中安排好了去处。陕煤兖矿扩张的越快,国家战略就越顺畅。

全部讨论

未来的煤炭价格方向是动力煤价格会越来越走低,在2030年达到动力煤的消耗量顶峰,然后缓慢下滑,而陕北的优质化工煤,工业煤依然供不应求。这就是为什么陕西煤业这些蛀虫从上到下一年贪几百亿,利润率和总利润依然这么高的原因,它占据了全国最优质的化工和工业煤。而内蒙古的煤未来预期越来越不确定,因为差了几十公里煤炭质量跟陕北的没法比。每年神华的外购神优就是化工,工业煤的标杆。每年神华的外采量以亿吨为单位。

04-02 20:29

你知道煤化工用的是哪种煤种吗?上游煤企补贴下游煤化工这个逻辑不存在,因为全国煤化工用煤集中在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特别是神木,其他地方并不广泛产低硫,高热和灰分合适的化工煤,上游这些煤企的利润比下游煤化工高得多

04-02 19:49

我艹,万事都在一手掌控,好大的一盘棋。赢麻了,真的,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