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周期“再起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

#交易复盘:外资归来。①资金利率小幅回调,仍处于极低水平。下周五(4月17日)有MLF到期2,000亿元,预期央行将足量对冲;中小银行的第一阶段定向降准也将于下周三(4月15日)落地,将向市场投放增量流动性约2000亿元;此外,缴税截止日已延长至4月24日。货币市场资金利率难以继续上行。②钱多成为“硬道理”。受益于此前超准利率下调,本周二隔夜回购利率(R001)再度跌破1%,且隔夜回购成交量创下历史新高,意味着机构“杠杆购债”力度加大。一级市场利率债新券受到热捧,国债期货三大主力合约创上市以来新高,现券收益率再创新低。③外资是190015突破2.5%的主力买盘。本周190015的净买入主力为农商行(21.7万亿)与外资(9.4万亿),尤其是外资,买入时点集中于本周三,是推动190015触及低点2.4675%的主力买盘。

#策略思考:信用周期“再起步”?又见“天量社融”:3月新增社融规模刷新历史峰值,同比增速显著提升0.8个百分点至11.5%,创2018年8月以来新高。负债端相应出现扩张,对工业品价格有“领先性”的M1回升至5%,M2则重回“两位数”至10.1%,回升幅度大于社融。

信用周期与利率周期的关系:“信用扩张”并不能简单和“利率上行”划等号。信用扩张的直接效果是货币派生加速,货币供给增加(如3月M2增长显著提速),这本身其实是驱动利率下行的力量;只有当信用扩张主要由需求回暖驱动,且需求回暖速度超过供给增加时,才会导致货币供求关系收紧,触发利率反转上行。就目前而言,3月信用扩张更主要是政策端“供给驱动”的结果,在信用扩张最终推动需求回暖之前,“超额货币”反而因“供给驱动”扩张得更快,对利率形成下行推动力。

此外,关注理财收益率的“僵局”何时打破:2019年11月以来,虽然债券已经“换了新天”,理财收益率却陷入“横盘震荡”的怪圈。短期矛盾在于:①受资管新规“延期”预期影响,理财净值化转型阶段性放缓;②结构性存款受限,理财背负的揽存压力加大,难以降低收益率。短期矛盾何时让位于中期趋势?或许是下一阶段“预期差”的主要来源。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扩散超预期

正文

【交易复盘:外资归来】

资金利率小幅回调,但仍处于极低水平。本周央行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当周有逆回购到期700亿元;当周合计净回笼700亿元。前期央行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短端货币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打开空间。然而,本周央行小幅回笼市场流动性,叠加月初时点已过,短端货币资金利率因而小幅回调,但总体仍处于极低水平。截至周五,DR001与DR007品种分别加权于1.33%与1.65%位置,较前期分别上行35和8个BP。

从扰动因素来看,下周周内有MLF到期2,000亿元,但央行中旬MLF操作已成惯例,预期将形成足量对冲。而先前公告针对中小银行的第一阶段定向降准也将于下周三(4月15日)落地,将向市场投放增量流动性约2000亿元。此外,尽管4月为传统缴税大月,然而本月缴税截止日已延长至4月24日,预期下周周内缴税扰动尚未体现。下周市场流动性总量预期保持平稳,货币市场资金利率难以继续上行。

钱多成为“硬道理”。由于央行2008年来首次下调超准利率,打开了资金利率下行空间。本周二,隔夜回购利率(R001)再度跌破1%关口,低至0.87%;隔夜回购成交为4.7万亿元,创下历史单日最大成交量。这意味着,极度宽松的资金面“点燃”了债市做多情绪,机构通过滚动隔夜来续接资金,加大了“杠杆购债”力度。

①一级市场利率债新券受到热捧。周二发行的国开三期债需求旺盛,1、3、7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1.26%、1.86%、2.78%,低于前一交易日二级市场估值20BP以上,投标倍数分别为4.43、4.89、8.74,周内其他利率债投标倍数也大多在4以上;②国债期货大幅上涨。周二3大主力合约均创上市以来新高,其中2年期品种首次封于涨停板,5年、10年期品种分别上涨0.93%、0.72%;③现券收益率再创新低。周三190015突破2.5%关口,报2.4675%,创2002年6月以来新低。短端下行幅度仍要大于长端,“牛陡”形态加剧。周三过后,由于资金面边际收敛,隔夜回购利率反弹,使得杠杆购债的机构趋于谨慎,加之获利盘了结,收益率小幅反弹。

外资是190015突破2.5%的主力买盘。本周,银行间现券成交量继上周短暂收缩之后再次放量,日均成交1.3万亿,环比增加17%;其中,国债、政金债日均成交0.3、0.5万亿,环比分别增加28%、18%,呈现“量价齐升”。另外,参考我们测算的公募基金债券持仓高频数据,久期仍处于缓慢上行过程中:截至4月1日,全市场加权平均久期为2.94年,较节前(2.64年)有所拉升,但远低于2016年(>5年)的“极端持仓”。

外资方面,以190015为例:一方面,从成交量来看,外资占比连续两周提高。自2月初高点27.2%回落至3月末低点2.1%之后,近两周逐步回升至3.4%、3.9%,成交趋于活跃;另一方面,从净买卖方向来看,外资对国内利率债的抛售压力已经告一段落。本周190015的净买入主力为农商行(21.7万亿)与外资(9.4万亿),尤其是外资,买入时点集中于本周三,是推动190015触及低点2.4675%的主力买盘。

【策略思考:信用周期“再起步”?】

又见“天量社融”。3月新增社融规模刷新历史峰值,新口径下同比增速显著提升0.8个百分点至11.5%,突破2019年一季度高点,创2018年8月以来新高。结构上似乎也挑不出太多的“毛病”:信贷和企业债券是最主要贡献力量,其他各分项同、环比也大部分多增,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许是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增幅多于中长期,反映疫情冲击后的“应急需求”比重不小。负债端相应出现扩张,对工业品价格有“领先性”的M1回升至5%,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则重回“两位数”至10.1%,回升幅度大于社融。

信用周期与利率周期的关系。我们一般通过两个指标“定量”观察银行行为驱动的信用周期变化(以区别于央行行为驱动的“货币周期”):①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央行总资资产同比增速;②货币乘数同比增速。这些数据目前尚未更新至3月,但可以预计,信用周期大概率将重回扩张过程,即银行的货币派生在加速,形态上类似于2019年一季度。这种变化对利率意味着什么?

我们在此前的框架报告中曾经总结过:“信用扩张”并不能简单和“利率上行”划等号:信用扩张的直接效果是货币派生加速,货币供给增加(如3月M2增长显著提速),这本身其实是驱动利率下行的力量;只有当信用扩张主要由需求回暖驱动(观察经济周期与信用周期的同步性),且需求回暖速度超过供给增加速度时,才会导致货币供求关系收紧,触发利率反转上行。

就目前而言,3月信用扩张虽然可能与需求边际改善有关,但显然更主要是政策端“供给驱动”的结果,在信用扩张最终推动需求回暖之前,“超额货币”规模反而会因“供给驱动”扩张得更快,对利率形成下行推动力。

与2019年初不同,今年一季度地产总体“乏力”,销售端在3月末恢复至去年同期9成后,进入4月后又再度回落,远不及2019年2月同比大幅上行的“光景”;信用在需求端的“载体”似乎只能依靠基建部门。3月以来,基建申报项目总投资额的确出现又一轮“高峰”(上一次高峰在2019年9月),这些项目落地的时间和比例,是后续周期演化的关键所在。

供给修复近尾声,需求冲击才开始。在上周的报告中我们提示“环比最好的时候正在过去”,原因是3月产出扩张主要是供给修复的结果,而随着复工率、返岗率见顶,供给修复基本完成,接下来需求冲击的效果才开始体现。

短期看这种情景的概率继续增加:①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出现“被动积压”现象,在2月工业品价格同比下跌的情况下,产成品库存增速反而跃升至8.7%;②部分行业开工率出现见顶迹象,如汽车钢胎、江浙地区涤纶长丝等,发电耗煤量在4月后也不再增长,进入“平台期”。由于外需冲击“快而急”,而内部对冲“缓而慢”,预计经济在4-5月仍将环比承压。

关注理财收益率的“僵局”何时打破。2019年11月以来,虽然债券已经“换了新天”,但理财收益率却陷入“横盘震荡”的怪圈,以3个月品种为例,始终在4%附近徘徊。与债券利率形成显著“倒挂”,成为制约债券利率进一步下行的“中观约束”。

短期矛盾在于:①受资管新规“延期”预期影响,理财净值化转型速度阶段性放缓,2018-2019年10月期间,非净值化运作模式的理财占比自99%快速降低至84%,而近半年以来占比稳定在80%-85%之间。②结构性存款受限,理财背负的揽存压力加大,为争夺份额,难以降低理财收益率。短期矛盾何时让位于中期趋势?或许是下一阶段“预期差”的主要来源。

周度策略

【20190406】环比“最好”的阶段正在过去

【20190323】久违的“超额货币”

【20190315】外资卖债了?

【20190308】升值的“烦恼”

【20190302】美债创新低,中债跟不跟?

【20190223】利率博弈第二阶段

【20190216】等不来的“牛平”:曲线在反映什么预期?

【20200207】疫情冲击后,再看地产数据的“惊险一跃”

【20200202】非常时期的债市:利率会下到多少?

【20200119】一文全梳理:地方“两会”中的经济线索

【20200112】如何把握“春节效应”下的高频数据信号?

【20200105】降准之后,又见“利好出尽”?

免责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