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固态电池,能为智己提振多少销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关注度,进而意味着潜在的财富,因而不择手段获取流量者大有人在,“黑红也是红”的理论由此大行其道。但真的如此么?且看智己的发布会:公众对其细节“翻车”的津津乐道,远胜于对其使用“固态电池”的惊叹。

智己,不止标错“友商”参数

4月8日晚间,智己 L6 新车发布会上对标小米 SU7 ,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PPT 上标错了小米 SU7 一项参数:表示“小米 SU7 Max 采用了前IGBT后SiC模块,而智己L6超强性能版则采用了前后双SiC模块”。气得小米公关深夜连发3条微博,在澄清小米 SU7 Max同样也是前后双SiC模块的同时,要求智己公司公开澄清道歉!

要知道,以智己这样的专业新能源车企业,犯下这样低级错误实属罕见:据相关资料,SiC和IGBT其实是两个概念,IGBT是以Si(硅基)为材料的芯片构型,而SiC,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碳化硅,是SiC MOSFET构型芯片的材料,可以承受更大电压和电流,是800V高压快充标配。两者存在显著代差,就像现在高端手机的快充,常常也会使用到SiC材料!

高端的同时,目前SiC也存在缺陷:整体的良品率还比较低(大概只有50%左右),这就直接导致碳化硅的成本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应用了碳化硅技术的车型,基本都是售价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此次智己的失误,一下拉低了SU7 Max的档次,难怪小米方面大发雷霆!

如果说标错参数,体现了智己功课做得不到位的话,那么结尾处,CEO刘涛的一顿输出,彻底击中了用户的心房!

刘涛自己在发布会上说“智己汽车的员工为了完成项目,狠心将自己的小孩放去托管,一周才能见一次;甚至有些员工连自己的小孩出生都错过了”。此番言论一出,真可谓霹雳震天响,有网友甚至编出了段子“每多购买一辆智己汽车,这个世界上就会多出一个被送进托管所的小孩子”。

客观而言,在卷到极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如同智己这样,将加班作为卖点的,恐怕还是头一遭,在当今的社会氛围下,对智己的品牌形象会有多大的影响,便不得而知了。

不过此次智己的发布会除了“蹭”小米,把员工加班当做卖点宣传之外,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其中之一,便是承载希望的“固态电池”,引发了“技术控”的关注热情!

智己的“固态电池”,究竟啥来头?

根据发布会,智己汽车方面称,智己L6首发搭载“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这是行业首款量产上车的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其CLTC续航里程超过1000km,峰值充电功率400kW,12分钟续航增加400km, 并且更加安全。此外,在相同的重量情况下,固态电池的电量可以大大高于传统的液态电池。

相关资料显示,液态电解质状态容易受温度影响,而固体电解质在-30°C和100°C的范围内都不会凝固或者气化,温度适应性好;同时,液态电解质存在漏液的安全隐患,而固体电解质没有这一问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据相关资料,固态电池的发展,其实也需要分“三步走”:半固态、准固态、最终到全固态!

智己L6即将搭载的是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这也得到了合作供应方,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李峥的证实。

第一代半固态,其实也是目前商业上所谓“固态电池”的主流方向:采用三元高镍正极以及碳硅负极,电解质中液体含量5—10%,以氧化物电解质为主,添加了聚合物形成复合电解质(IPC),工艺上采用纳米固态电解质涂覆以及固态电解质层成型。

据中国证券报,在量产装车方面,除此次备受关注的智己L6外,东风旗下岚图追光半固态车型2022年已经交付量产,蔚来ET7搭载卫蓝半固态电芯也于2023年6月交付,赛力斯、长安等主流车企也宣布将陆续推出了半固态电池搭载车型。

2023年12月17日,蔚来CEO李斌全程直播实测搭载150kWh电池包的蔚来ET7车型,续航里程也超过1000公里。据悉,该车搭载半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360Wh/kg,并支持换电。

而第二代准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取消隔膜,并进一步提高固态电解质电导率,然后把液体含量降至5%以下,并且负极含锂来提高能量密度。而直到第三代才是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可采用金属锂负极实现50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

那么现在我们离全固态电池究竟还有多远呢?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据外媒,3月底宁德时代CEO曾毓群曾经表示“全固态电池这项备受关注的技术还不够完善,缺乏耐久性,而且依然存在安全问题”。

曾毓群的回答,无疑是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宁德时代该领域深耕多年,在实现固态电池可行性的竞赛中“首屈一指”,将这种电池推向市场还有很多困难,遑论赛道上的其它企业。国海证券则预计,在2030年,全固态电池有望全面实现商业化,看来至少还要等6年。

不过曾毓群对产业前途还是充满信心:按照其说法,现在的目标不是固态电池,而是钠离子电池和使用半固态材料的凝聚态电池,其原型已经投入生产。这种半固态材料可存储的能量是传统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其实已经在路上:据重庆日报旗下上游新闻报道,重庆新能源科技企业太蓝新能源对外宣布,该公司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单体容量120Ah、实测能量密度高达720Wh/kg的全球首款超高能量密度体型化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装载“上车”后,新能源汽车续航有望超1200km。

全固态电池,已经不只是研究成果,而快要成为工业现实:就在4月9日,广汽埃安宣布“昊铂全固态电池”将在4月12日(今日)的广汽科技日上重磅发布,而2023年11月宣布“将于26年量产搭载全固态电池”。至于到时候会不会像智己一样掀起狂风巨浪,且让我们静待今日。

广汽的埃安我们暂且按下不表,还是回到上汽的智己:虽然用上了先进的“半固态电池”,而且背靠上汽、阿里巴巴张江高科等大树,但这么多年来,智己在国内新能源界的地位显得有些不温不火。此次和小米的一番“你来我往”,似乎在吸引流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波销量。

智己新能源,销量几何?

4月10日,据智己汽车官方宣布,智己L6预售23小时订单突破1万辆。这是智己汽车自创立以来最好的车型预售成绩。对比来看,其销售表现较好的第三款车型LS6上市当日的订单在8000辆。

不过这个数字和小米比起来,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了:据澎湃新闻等4月3日报道,在上市24小时后,雷军就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小米汽车SU7上市一天后大定数量突破了88898辆。此后更是透露“小米SU7开售至今,已有超过10万人大定,锁单量已经超过4万单”。至于实打实的交付量,据懂车网,4月第一周小米达到1095辆,是智己381辆的数倍!

拉长维度来看,智己的销量同样比较平淡:据公开数据2023年,智己汽车全年销量约为3.82万辆,但未完成年初制定的4.5万辆销量目标。2024年,智己汽车将目标设定为12-13万辆,相比2023年目标大幅提高,这意味着智己需月均销量在1万辆以上。

不过2024年1月,智己汽车的单月新车交付量为5305台,销量环比下滑了49%,2月进一步跌至2000台,3月交付回升到3000辆水平。整个第一季度,智己销量约为一万辆,同比增长167%,但年度完成率仅8.34%,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个销量,智己只能达到年度目标的三成多。

内有几近“翻车”的发布会,外有一群强劲的竞争对手,智己能否借助固态电池的东风,顺利完成全年的销售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