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3喜欢:2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绿证市场的供给端的规则行将就绪,但要形成真正的交易市场,尚需观察。绿证供给:千亿级市场根据“征求意见稿”,可交易绿证的核发范围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量,以及2023年1月1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化常规水电项目上网电量。”其中的主力显然是风电、太阳能以及新增市场化常规水电项目。2023年全社会发电量94565.4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约14701.3亿千瓦时,如果你1个绿证(1MWh电量)50元人民币的价格来测算。风电、太阳能发电目前的全年市场供给量约在735亿人民币(目前同一绿证仅可以交易1次),考虑到其他类型的电力类型以及高速增长的新能源发电装机量,绿证供给方的千亿级市场呼之欲出。绿证需求:上亿吨标煤的能耗削减量谁来认领?
对比供给端,消费端才是影响绿证市场形成的真正关键。此前《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曾明确“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以2020年为基数,202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7428亿千瓦时,能源当量值折标可以扣除的能源消费总量约9128万吨标煤。2023年全社会耗能总量57.2亿吨标煤,也就是说按照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扣减能源消费总量来计算,相当于能耗总量扣减了1.6%。当然这些都仅仅是理论上的测算,对于耗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来说,千亿级别的支出以腾挪出近亿吨的能耗总量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还需要接受市场的真正考验。
—————————————
这里有个说法有些问题,消费市场按照存量算的735亿,后面说按2020年7400亿度电新增的抵扣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额,所以对应支出不到千亿,大概是300多亿对应近1亿吨能源消费。以后由不得想不想买绿电,欧美就是为了用冠冕堂皇的绿色环保理由作为贸易壁垒,他们这块政策是铁板一块互相串联好的,所以出口欧美的企业不买商品要加税就没有竞争力,绕道第三国也没用,其他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绿电只会更贵。
$龙源电力(00916)$ $国电电力(SH600795)$ $华润电力(00836)$

全部讨论

05-03 19:48

绿证

绿证能不能挽救绿电

05-03 16:23

具体到风光,绿证能给每度绿电带来多少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