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成功取代了董明珠的造车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引言

格力董明珠2016年收购珠海银隆,豪赌新能源,结果失败告终。而她,一位80后的汽车销售美女,2014年同样投资新能源,现在她掌舵的公司冲击港股IPO,估值超350亿。一旦成功上市,不但为企业发展备足了子弹,个人财富也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近日星星充电正在考虑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筹集资金约5亿美元。目的为公司提供扩张需要的资金,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1、充电桩后起之秀,空间超乎想象

新能源车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0%,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火爆也带动了充电桩的高速发展。

一般来讲,一台车配一个充电桩是最佳状态,这样让每个车主不会有充电的焦虑,也就是车和桩的比例是1:1。而我国在2025年制定政策目标车桩比是2:1,那当发展的如何呢?

2023年前9月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达627.8万辆,同期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43.2万台,桩车增量比约为2.6:1。所以,当前充电桩的数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未来充电桩向着超级快充方向发展,那么原来的慢充就要更新淘汰。存量设备的升级也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另外,海外充电桩市场更大。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欧盟车桩比为8.5:1。因此,海外充电桩市场缺口巨大,海外市场将成为国内企业未来增长点之一!

尽管充电桩行业未来很吃香,但是也面临巨大的竟争压力

2、群雄争霸,民企借力资本崛起

充电桩的产业链有做充电设备的,有做运营的,也有做细分零部件。产业链不大,门槛也不高,所以做这一块的人特别多,有国企的,车企厂家和民企。比如国企的国家电网,上市公司的特锐德,车厂如蔚小理,第三方像华为,滴滴等也纷纷入局!

因此,星星充电作为民营企业,想要快速立足脚跟,抢占市场份额,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我们知道企业想要快速立稳脚跟,靠向银行贷款来支持肯定是不行的。不但需要抵押物,还需要还本付息。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要股权融资来解决发展问题。

因此,星星充电自2014年成立以来进行了多轮股权融资,先后经过天使轮、A轮、B轮等3轮融资,不乏著名投资机构如高瓴资本、施耐德电气等。

借助资本的力量之后,星星充电做到了行业第二。2023年底星星充电在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45万台,服务超1400万用户,行业排名仅次于位列第一的特来电。

三、转战港股上市,女掌舵人谱写财富传奇

据消息称,星星充电将在2024年冲击香港上市,募资约5亿美元,已聘请中金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及国泰君安等投行参与香港IPO工作。

其实星星充电在2020年的时候冲击A股上市,但4年过去了目前并没有成功,原因可能是跟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而港股作为国际市场之一,上市更加适合内地的中小企业,上市时间短,成功概率更高!如果当时就选择港股上市,或许现在早已坐稳行业第一这把椅子!

据估算,星星充电上市时将获得约超350亿估值,这一数值,相较于2年前的B轮融资,155亿元的投后估值,现在翻了一番。

作为星星充电的掌舵人邵丹薇,持有受益股份超39%,如果按照估值350亿算,价值136亿,妥妥实现财富自由。

总结下,当风口来的时候,企业要及时抓住细分赛道猛干,要懂得利用资本的力量赋能,为企业迅速跑马圈地赢得时间。香港作为国际市场,为中小企业上市提高更加便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