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腾讯控股(00700)估值框架的再认识——兼谈腾讯最新动态及走势展望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回复:3喜欢:15

一、腾讯的估值框架

1、传统估值框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价值投资与宏观分析相融合

(1)宏观β风险(宏观视角)

             ——即以“宏观经济大周期判定”为核心,以“宏观模糊择时”为目的、以“底部/顶部类定投交易”为技术策略的投资体系。

(2)行业β风险(中观视角)

              ——即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的分析体系。其中可以分为以“研判行业发展周期”为基础的中长周期行业景气度分析,和以“跟踪行业高频数据”为基础的短期行业景气度分析。

(3)公司α风险(微观视角)

             ——即以“企业业绩预期”为核心的分析体系。其中同样可以分为以“研判企业价值创造阶段,分析长期成长性”为基础的长线价值投资体系,和以“跟踪并预测企业短期业绩”为基础的“一致性预期”投资体系。

2、创新估值框架——纳入全球大国博弈和国内政策监管的分析理念,成为“自上而下”分析框架中的顶层“制度变量”

(1)主权β风险(国际政经发展趋势)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国际政治处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由合向分”的关键转折点,2016年开始到2022年,各种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中国顶层2020年充分认知后所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战略,这也将是未来中国发展20-30年间最重要的底层逻辑。港股市场、中概股板块都将在中长期受制于这一顶层因素影响,国家对港股、中概股的定位和解决方案,也将直接影响腾讯的估值中枢。

(2)政策β风险(国内政策监管与规范)

            目前来说,国家政策面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定调,已经基本明晰,发展到22年5月,这一风险基本属于宏观作用可定性+微观影响可定量,但需要后期密切跟踪。

3、必须考虑的估值影响因素

1)流动性对估值的影响

(A)国内外流动性:如海外流动性(美元周期)和国内流动性(人民币信用周期)的分析;

(B)央行货币政策流动性:量化流动性(降准等量化工具)、价格流动性(降息等价格工具)、结构流动性(绿色金融等各种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的分析

(C)全社会(宏观)流动性和资本市场(微观)流动性之间关系:主要是央行的“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货币周期,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预期(主要是风险偏好、业绩预期、折现率变化等),最终体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周期。

(2)市场风险偏好对估值的影响

              这一部分就是我们最经常分析的“市场情绪”,这一要素对资本市场的牛熊周期的“助推效应”最大,但也是最难以具体把握、最难以量化分析的。目前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监控市场的成交量,通过市场量价关系来对市场风偏变动趋势进行大方向的跟踪。

4、最终的估值体系与框架

(1)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基本面分析为主,技术分析为辅

(2)宏观大于微观,顶层大于底层

            国际政治β(顶层)→国内政策β(顶层)→宏观经济β(宏观)→行业景气度β(中观)→公司α(微观),从上至下,逐一分析,先从顶层的制度因素和β风险角度对企业定性分析,最后从个股分析角度予以定量分析,选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与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周期相一致的核心优质资产,决定“买不买?”,最后才通过业绩预测落实到企业估值,决定“什么价位买?”。

(3)充分考虑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偏好

             即上述估值框架完成定性+定量分析后,交易决策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前市场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偏好,利用市场短期失效的“非充分定价”时间窗口,以此来获得尽可能最大化的“安全边际”,实现“买入后先胜”的有利局面。

二、腾讯当前的估值体系解构


1,监管政策因素——基本明晰,风险和影响可控。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再次明确“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算是从最高层面的书面文件,给21年市场围绕“共同富裕”和互联网平台公司监管的过度解读画上了一个正本清源的休止符。

              结合政策监管的最新情况,对腾讯现有业务框架发展前景的简要分析如下:

(1)腾讯的金融服务未来发展空间(消费金融)将受到较大的制约,但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基本明晰,市场担心最大的金控集团拆分整顿问题,对腾讯业务和利润的影响,大概率将局限于形式而非实质。

(2)腾讯游戏业务的行业竞争格局不会因为政策监管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国家对游戏行业的规范政策对头部企业是中性偏利好,受各方面因素制约最小的海外业务的增速维持高位、占比逐渐增加,将对腾讯游戏业务估值抬升起到贡献。

(3)腾讯的互联网广告业务主要受行业景气度而非政策监管影响,其未来发展路径主要依赖于:一是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回暖,以及互联网广告头部广告主(游戏、教育、消费,以及潜在的新兴行业)的需求恢复;二是腾讯视频号业务的稳步推进,中期变现能力与业务前景得到市场认同,并帮助腾讯系逐步在MAU、DAU等指标上稳住阵脚。

(4)腾讯以B端为核心的创新业务,则一直属于政策大力扶持的领域。虽然以后很难在G端获得云业务订单,但围绕腾讯的C端基因,围绕泛娱乐、社交领域的云业务拓展,仍是腾讯的相对优势,未来几年的成长增速可期。


2,大国博弈因素——外资战略减仓告一段落,市场情绪回暖

             因为俄乌局部冲突引发的深层次担忧,导致外资对中概股的战略底仓减持在3月份集中爆发,腾讯在3月份打到最低点297元左右,集中体现了主权风险β、监管政策β、行业周期β和个股业绩α的多重定价因素,在下行周期低谷的共振,并叠加市场情绪(风险偏好走低)和流动性(美联储缩表预期),最终形成的一个近年来的历史性估值低点。

              未来腾讯股价要破这个3.15的低位并非绝对不可能,但必须在上述各种定价因素(三个宏观β+个股α同时到低位,以及市场风偏和流动性紧缩预期)再次叠加,且冲击效果更强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

               随着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中国互联网龙头均将在本周内披露2022年一季度财报,摩根大通突然“全面翻多”全面看多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头部企业。腾讯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470港元。摩根大通给出了全面看多中概股的原因,其指出,正在重新审视短期和长期基本面前景,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摆脱各种不确定性,将受到短期及长期基本面因素的驱动,未来头部公司的股价或将超预期上涨——从这个结论看,短期外资情绪面已经得到缓和,这一估值压制因素在未来半年到1年的短周期内是稳步消除的趋势。当然,如果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中长期趋势看,中概股、乃至于港股市场的最大宏观风险因素只是短期缓解,这一因子在中长线投资中是一定要纳入定价体系的。


3,行业景气度/业绩——行业周期触底在即,短期业绩或是最后一杀

             腾讯中金的股东之一,所以中金对腾讯的业绩预期一直是比较“神精准”的。此次中金对腾讯22Q1的业绩预期是——收入1359亿,同比基本持平。而预测经调整利润273亿,同比下滑17%。事实上,腾讯从22年初到俄乌冲突前的那一波下跌,其实已经就是将互联网广告为主的低景气度,对其业绩下滑的影响在股价中“price in”了。

               本文基本认同中金的预测,如果市场下周三Q1发布市场如果因不达预期而杀股价,则会是腾讯在近期内业绩的最后一杀。因为从22H2开始,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互联网公司降本增利,对腾阿京等巨头在业绩端的影响,将会逐渐体现。具体分析腾讯三大板块22Q1看点和未来预期如下:

           (1)国内游戏受高基数及前期版号暂停影响增长承压,出海进展顺利。4月游戏版号恢复发放,预期未来行业回暖。因此22Q1预期分别为:国内业务营收(个位数下降)与海外业务(继续高速增长)。预计22下半年,国内业务也有望逐步回暖,最迟在23年Q1实现正增速。

            (2)广告业务是腾讯业务弹性最大的一块,也是受宏观经济冲击最大的。预计受需求疲软与高基数影响增长承压。1Q22广告业务受到经济放缓与疫情反复影响,叠加1Q21的高基数影响,预计媒体/社交广告营收应该是15%-20%左右的同比降低。这一板块业务,需要等待国内经济全面复苏(而不是预期),才能在业绩上体现出正的弹性贡献。

            (3)云服务转向利润改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FBS)增速放缓。1Q22疫情预计对支付规模有所影响,预计金融科技与支付/腾讯云营收仍会维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速,未来2年内腾讯TO B业务最大看点和预期应该是:整体云业务由经营规模扩张转向关注利润改善。


4,市场流动性——港股仍受全球流动性紧缩冲击,但效应边际递减

               从上市公司的来源和标价货币等方面来看,美联储加息对A股的直接影响较小,而对港股的影响更大。一方面,由于港股用港币标价,跟美元挂钩,会受益于美元升值。另一方面,由于港股的底层资产是中国企业,而中国经济韧性的反应会给其提供支撑。因此,如果单纯从历史数据看,在美联储加息周期里,港股一般会表现不错。

              22年上半年港股下跌创新低,其背景是前文提到的(1)“国家主权β风险”导致外资战略减仓;(2)“行业β”与“个股α”,即大陆宏观经济面难以支撑上市公司估值预期,再叠加美元流动性全球收缩,其预期幅度最大、时间最短,均为历史记录。

              但由于估值已经在历史低位,所以从22年3月的低点以后,港股逐渐体现出较强的韧性,5月份随着美联储缩表而带来的美股下跌,对港股冲击效应在边际递减,如果后续指标出现美国衰退迹象,则海外流动性对港股冲击也将是强弩之末。

三、对腾讯的定性分析

(1)中期内对腾讯的“定性”——

              公司已经从过去的高增长(40%年化增速)“成长股”,转变为中低速增长,但行业竞争格局、业绩含金量、第二曲线都评分较高,具有稀缺性的“价值成长股”。

             原有适合于成长股的PEG或DCF估值模型,不再能直接套用于腾讯。未来腾讯控股的估值基础应该更多是结合宏观牛熊大周期,在一定范围内(15-25PE)的较稳定斜率上升区间的思路。但由于其互联网高速更新迭代的行业特性,以及属于港股市场的天然弱点,需要对其密切动态跟踪,一定要在估值体系中纳入国际政治博弈+国内政策监管两大最顶层变量。

(2)短期内对腾讯的“估值”——

             目前与3月份相比,腾讯的赔率接近,但胜率明显提高,基本面的改变导致其技术面底部的可靠性大大提升。如果看好腾讯的基本面,在周三的Q1公布后,如果市场再次下跌,就已经是较好的“左侧偏底部的逢低配置”的时机了


四、补充一个花絮

(关于外资券商(国际金融资本)在腾讯上的割韭菜的典型案例):

              从这次22年3月-22年5月的“摩根大通中概股风波”中,也可以看出外资券商(国际金融资本)的鸡贼和阴险之处:

1、今年3月14日,摩根大通发布的研报显示,集体大幅下调中概股的评级及目标价,一度引发投资者质疑其报告的真实性,具体来看:腾讯评级降至减持,目标价由570港元降至265港元;阿里巴巴评级降至减持,目标价由175港元降至63港元;美团的评级降至减持,目标价则由295港元降至90港元;京东评级降为减持,目标价由380港元降为135港元;网易美股降至减持,目标价由125美元降至60美元。其3月份的研报甚至表示,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短期内“不可投资”。

2、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中国互联网龙头均将在本周内披露2022年一季度财报,摩根大通突然“全面翻多”全面看多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头部企业。腾讯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470港元;阿里巴巴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130港元;网易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185港元;美团评级上调至“超配”,目标价220港元;京东集团adr和h股评级上调至“中性”;百度adr评级上调至“中性”,目标价125美元;哔哩哔哩h股评级上调至“中性”。
摩根大通在研报中给出了全面看多的原因,其指出,正在重新审视短期和长期基本面前景,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摆脱各种不确定性,将受到短期及长期基本面因素的驱动,未来头部公司的股价或将超预期上涨。

3、关键是——在发表“看空”报告的22年Q1,摩根大通却在真金白银“抄底”中国互联网核心资产。据晨星数据显示,来自摩根大通的旗舰中国基金“jpmorgan funds - china fund a (acc)–usd”在一季度大举加仓了京东,加仓幅度高达1253%,截至一季度末,京东升至该基金的第四大重仓股,持仓市值为2.12亿美元。另外,该基金对腾讯、阿里巴巴也有小幅度的加仓。另外,其他华尔街“顶流”基金也在低位加仓了中国互联网科技股。其中,桥水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增持了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等多家头部企业。

4、外资券商这种在22年一季度“看空做多”中概股,在短短2个月期间,将(以腾讯为例)目标价大幅下调53%(22年3月),然后又大幅上调77%(22年5月),将评级从最初的“增持”(22年7月)——“不可投资”(22年3月)转变为“超配”(22年5月)。这种戏剧性的割韭菜操作,即使在A股市场,也应该是被管理层调查的典型了。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2022-07-29 11:04

现在跌跌不休啊,因为大股东的减持。。。作者怎么看现在的情况呢

2022-05-22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