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隆基当下经营及23年年报的一些分析与见解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9回复:169喜欢:118

大家好,我是兰菇凉,追踪隆基有4-5年时间。

隆基23年年报以及1季报确实表现很糟糕,其中具体包括:

1. 抢单不如友商积极和冒险,导致最近3个季度的营业收入的增速下滑;

2. 在前两年扩产不积极,误判了形势,导致组件出货量被晶科反超;

3. 前两年美国市场开拓不成功,造成大金额的仓储费、滞港费、以及大额存货减值;

4. 管理效率的下降,带来了员工大幅增长和营业收入以及利润的不匹配,造成管理费用大幅上升;

以上都是隆基在管理经营上的一些失误,以致公司股价严重下跌,距离高点跌幅超过70%。

隆基的这些失误,和行业内卷的结果,已经在股价中体现。

但是,隆基真的有大家想象地那么糟糕吗?就没有表现好的方面吗?

今天这篇文章,想来探讨一下。(以下内容不一定正确,仅从自己认知层面分析得来)

一、即使经营犯错,但是盈利能力对比同行来看并不算差

我先给大家罗列一组数据,具体如下:

我们来看到这组数据,先来看ROE数据。

隆基23年的ROE只有16.33%,友商基本上都有20%以上,从这里来看,确实是落后了一些。

毕竟,ROE是衡量一家公司盈利能力的最基础的指标。

隆基相比它自身来说,ROE大幅下滑,在2017年的历史最好年份ROE高达29%,现在下滑到16.33%,确实是大幅下滑了。

而友商最近几年的ROE却从16%左右的水平,悄然来到了20%出头。

表明上看起来,隆基就是落后了,但是,我们进一步看,会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

ROE来自于哪三个方面呢?

(净利率)产品的盈利水平、总资产周转能力、杠杆倍数。

光伏行业的总资产周转能力是很一般的,基本在1以下,这里我们就不对比了。

拉开这几家公司的差距,以及决定ROE高低的最主要是2个数据:净利率和杠杆倍数。

【1】净利率

以前就知道友商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是很差的,但是没想到现在还是这么差!

号称TOPCon量产全球第一,市占率第一,TOPCon电池转化效率非常高的晶科能源,它的净利率竟然只有6.27%,而这个6.27%还是它的历史最好数据!天合更差了,只有5.92%;

这里面只有晶澳表现好一点,是8.82%,这也是它历史以来的最高净利率水平。

也就是说,无论是以前产品价格高的时候,还是现在产品价格低的时候,它们的净利率水平都不高。

隆基2023年的净利率只有8.25%,在全行业排名第二,并不低了,虽然和它以前对比来说,20%,15%的净利率来说,降低了很多。

但是结合经营和销售层面来看,2023年,隆基的净利率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隆基用PERC的产品,在和友商的TOPCon产品竞争。

(这就好比田忌赛马里的故事一样,隆基用下等马和别人的中等马比赛,没有输,只是打成平手。那如果隆基用上等马和别人的中等马打比赛呢?你觉得会赢还是输呢?)

(TOPCon电池的效率介于PERC和BC电池之间,属于中等水平,BC最高)

PERC是上一代的组件产品,TOPCon是现在市面上正在流行以及大规模量产的组件产品,

PERC的转化效率低于TOPCon,简而言之,就是说,PERC的盈利能力其实不如TOPCon。

但是,即便隆基23年在没有HPBC一代产品和TOPCon大量出货的前提下,依然靠销售PERC组件产品,凭借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成本优势,获得了8.25%的净利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那,如果等到隆基的新产品HPBC一代产品和二代产品量产之后呢,HPBC二代产品的效率可以比TOPCon 电池高 5%的情况下,

隆基就可以取得,比现在更高的盈利水平,重新夺回市场第一的位置(即便现在的产业链价格不上涨,也不会影响)。

所以,我个人认为从根本上而言,隆基产品的盈利能力依然是行业第一。

【2】市场结构的问题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2022年和2023年,隆基在美国的业务一直发展不顺畅,一直在被美国针对,产品组件被卡在美国海关,产品销售不了,造成大规模的减值损失。

不管这是公司经营上出了问题也好,还是被故意针对了也好,总是,海外市场就是遇到了问题。

可以看到,国外市场的毛利率比国内高多了,国内毛利率基本都不会超过16%,友商甚至在12%和6%;

但是美国的毛利率却能达到30-36%的高毛利水平。

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毛利率也挺高,至少比国内的要高出不少;

海外的产品毛利率如此之高,隆基海外的业务却占比只有37%,而晶澳海外业务有55%,天合海外业务有42%,晶科海外业务占比有62%。

隆基的海外业务结构这么低!

但是这种趋势不会再继续下去了!隆基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毛利率最高的美国市场。

当下,隆基在业绩说明会,明确表明,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已经非常通畅了,在美国本土建立和合资工厂,在美国本土生产的组件,可以在美国顺利销售。

2024 年一季度,隆基已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 5GW 组件合资工厂正式投产,预计会在下半年大量投产,公司在美国市场出货能力将得到提升。

这也预示着,2024年及25年,隆基的海外业务占比将会得到提升,海外业务毛利率高,随着占比提升,会带动公司整体的毛利率提升。

【3】杠杆倍数

对比几家企业的杠杆倍数:

隆基的是2.32,晶澳是2.8,天合是3.29,晶科是3.85。

我看到他们那么高的杠杆,我都吓了一身冷汗。

杠杆倍数,这玩意是一把双刃剑,市场好的时候,确实能提升你的盈利水平,但是行情一旦糟糕,就有可能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破产。

看看地产行业,这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有多少龙头房地产公司因此倒下。

所以,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种高杠杆的公司(除非公司的负债大部分都是无息负债,比如格力比亚迪这种),风险极大。

我们从上面分析到现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1. 友商用中等马产品和隆基的下等马产品比赛,盈利能力(净利率)并没有赢,晶澳略高一些,其他两家都输了;

2. 友商较高的ROE并不是来自产品的盈利能力,而是杠杆,靠不断地外部融资,获得的,这种盈利模式是存在风险的。

二、2024年可以展望的积极方面

从今年开始,隆基的经营和产品表现应该会更好,这是可以值得期待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HPBC组件将会逐渐大规模出货(以后出场的更多是上等马),这势必会提升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

Hi-MO X6组件(第一款基于HPBC技术的双玻组件),目前已稳定实现月超 2GW 的规模化出货。(一年30GW应该是有的)

目前,隆基在量产的产能主要包括:

PERC 45GW+ 35GW的HPBC一代 +30GW的TOPCon,其余的都是HPBC二代(很快就会小批量出货)。

国内有35GW+海外10GW的PERC电池,总体来说,PERC电池在2024年年底会逐步退出市场,海外的话,可能是2025年逐步退出。(24年还会有一部分PERC组件出货)

等到2025年的时候,PERC产品退出历史舞台,隆基的产品就主要聚焦于HPBC产品(主要占比)和TOPCon产品(这部分占比较小)。

公司在保持目前的这些产能之外,后续都是量产HPBC二代产品。

隆基已经发布了一个关于HPBC战略的规划,具体年度没有说在哪一年完成,总体的规划是3年内要做到100GW,隆基会根据市场市场来定,是加速投产,还是在这3年内有节奏的扩。

这里的100GW后续都会是HPBC二代组件产品,而HPBC二代组件的效率是高达24.4%,行业第一。

第二,不仅电池和组件的效率全球第一,兼有各种优点之外,隆基在硅片端,推出泰睿硅片,也将提升组件的效率,带来更好的盈利水平。

泰睿硅片的毛利会高于现有的硅片产品。

泰睿硅片可以实现硅棒头尾部的电阻率差距缩小,均匀度提高,机械强度提高,吸杂性能提高。

泰睿硅片计划于2024年第二季度导入量产,后续泰睿硅片会应用于所有新产品组件之中,最终实现电池和组件的降本增效。

第三,美国市场的问题也已经得到解决,23下半年乐叶美国已经盈利,到了24年,这一块市场的盈利能力只会提升。

第四,公司在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比如裁员,相信在费用端,2024年也会相应减少。

第五,光伏行业产业链的价格基本已经到底。

一季度的业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基本全行业亏损状态,也就是说,2024年及25年的利润表里,大概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减值准备了,因为价格跌不下去了,上涨或者持平的概率都有。这时候,拼的就是谁家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能提升得更快的问题了。

但是2024年可能依然不容乐观,如果产业链一直维持在底部的水平,那么整个行业的业绩在这一年都不会很好。

行业的出清依然会继续,预估今年会逐渐出现一些企业倒闭,龙头的市占率应该可以得到提升。

但是业绩不好,不代表股价不会上涨。

因为股价上涨的是好的预期。

当下最好的例子就是$金禾实业(SZ002597)$ ,其实金禾当下一季度表现出来的就是最糟糕的业绩了,不过金禾依然还是盈利的。

虽然业绩历史最差,但是它有明显的反转预期,甲、乙基麦芽酚已经提价,其他产品三氯蔗糖未来跟随提价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最近它从底部就已经上涨了70%。

资本市场一直如此,股价会先于业绩表现的,等到业绩最好,反而是要离开的时候。

今年我们可能还是要等一些时间,至于要等多久,股价才会起来,不好预估。

但是有比较大的概率是,假如隆基确实能按照预期在24年量产HPBC产品,等到2025年全部大规模出货,而且,HPBC产品确实被市场所接受的话,那么那时候,股价上涨就不是问题了。

相信,友商想要在BC领域和隆基竞争是比较难的。至少从研发要量产,也要经历好几年的时间。

三、隆基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

1. 财务稳健,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看到上面这张表,为什么说隆基的财务最稳,现金流最充足呢?

我把各家的货币资金,加上各种七七八八的金融科目(一些投资和定期存款什么的,如果有的话),加总起来,再扣减掉公司的有息负债,得到了一个净值,也就是公司真正留存的现金。

这笔净留存现金,隆基有380亿,晶澳是58亿,天合是-50亿,晶科是40亿。

要知道,当下的行情是最糟糕的时期,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的时候,大家的生产都在亏现金了,这时候,谁账面上现金最多,谁的底气就最足。

还有,如果这个时期,TOPCon后续被亏得退出了市场,其他友商想要去研发、新建BC电池路线,要不要钱?

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呢?

现在的资本市场还能像以前一样好融资了吗?

现在生产的产品还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吗?

所以,你觉得其他友商不担心自己的存活问题吗?

但是隆基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我账面上即使扣除所有有息负债,还有380亿,足够隆基用来扩产BC路线。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会活到最后呢?

2. 不领先,不扩产

隆基一直秉承“不领先,不扩产”的原则,过去两年,没有大规模投产TOPCon也是这个原因。

如今,隆基在业绩说明会上,多次表明,对自己的HPBC产品充满信心,并且正在积极量产,而行业其他友商,并没有开始量产BC产品(除了爱旭)。

3. 坚持第一性原理

隆基一直坚持第一性原理,坚守只攻克理论效率最高的产品。

以前的单晶硅片是,现在的BC产品也是。

从原理上判断,隆基认为 BC 技术的转换率有更高的理论极限,更好的弱光发电和更低的衰减,也因为正面无栅线而更美观。

公司认为5 年内 BC 技术将成为市场主流。

从技术层面,我没有比隆基管理层更懂技术,所以,我相信他们说的。 隆基反复强调这一点,并在公开场合多次说明,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所以,此刻的我,也愿意,给隆基多一些时间,去验证自己。$隆基绿能(SH601012)$

精彩讨论

松鹤野05-07 13:48

辛苦了,已打赏。晶科国内市场6%的毛利率,纯粹亏本赚吆喝,不惜代价抢单拿出货第一的排名,这种不可持续的竞争手段很快会遭遇回旋镖。 同质化竞争领域,隆基已经不在报高价,原材料成本已无波动,尽情的卷,看谁笑到最后。差异化领域,2GW每月出货局面已经打开,牌桌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就看怎么发挥,23年发挥的不尽人意,24年希望能够像样点。

儒雅的伟哥05-07 23:45

我只想说预期过高了 。
①美国市场没有完全解决 ,如果你听过这次的业绩说明会,就应该知道隆基的5gw组建厂商,是从越南和马来西亚自己的海外公司进口想过的原材,但是越南现在已近被双反了,以后可能不能出货到美国,其次是美国的组件厂还是perc产能。 按照钟的原话是25年海外的perc退出 ,所以perc需要技改,美国今明2年的预期别太高。
②泰瑞硅片,这确实会比目前的硅片毛利高,而且改造方便,未来三年的计划是扩产到200gw,但是今年4月才开始导入,可能9月份才批量生产。这里的问题是其他家也有硅片厂或者对应的合作伙伴,这些人好不容易构建了自己的供应链,不太可能轻易换,所以泰瑞硅片今年不太可能出很多货,但是个好兆头
③hpbc2代今年出货量没什么看的,6月开始,每月50mw,只能看毛利和市场接受度,真的那么好,那可以期待明年的量产。
④至于楼主说的隆基牛逼的话语,还是扩大了隆基的。 晶科去年的操作确实神来之笔,大规模扩产的topcon吃到了螃蟹,通过低价抢到了不少订单,这种低价是对整个产业链的预判做出的决定,属于主动发起价格战(另外一家就是通威),隆基作为前榜一,稳健经营也没问题,但是那种傲世群雄的人技术在去年确实断了(看今年明年能不能恢复吧)
至于股价,看泰瑞硅片的出货量和毛利 以及 hpbc2代的性能,以及整个行业的出清速度,这起码得到年报发布会之后才能看得清(大概8月了)

光伏辅导猿05-07 21:36

应该把通威分红的50亿利润去掉,同时去掉隆基外售硅片带来的利润,与同类型一体化企业比。拆出去的硅片外售,跟类似的中环等硅片企业比。这种非公平的比较,只是蒙蔽双眼的自欺,并不是理性分析。

资本国际化05-07 13:11

姑凉写这么多,辛苦了,致敬
今年隆基肯定会扩产 以 topcon 和 bc 为主,一定会成功
经过这轮洗牌,未来是晶科 隆基 天合 晶澳等寡头的世界。跨界的和非一体化的很难存活
洗洗更健康

到处都是韭菜05-07 19:36

让我们做个假设,隆基当年大规模扩产亏片,大规模投资topcon(当时每GW成本4.5亿),隆基也无法在行业高速增长条件下阻止其他企业进入硅片和top,硅料更加短缺,全行业利润转移到硅料环节,隆基就等于中环+晶科,在硅片和电池两个领域陷入无差别苦战,消耗掉现金,增加负债,全面亏损(现在就是这样),使自己陷入战力略被动,命运交到市场手里,面对新技术无法转身,这个局面是隆基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吗?如果BC成功(其实技术已经成功),满仓top,拉满负债的晶科怎么办?借钱加BC?就是能借到钱加BC,大笔投资的top怎么处理?我们就是二级投机者,好像人人都是诸葛亮再现………。唉,打击一大片,抱歉。

全部讨论

我只想说预期过高了 。
①美国市场没有完全解决 ,如果你听过这次的业绩说明会,就应该知道隆基的5gw组建厂商,是从越南和马来西亚自己的海外公司进口想过的原材,但是越南现在已近被双反了,以后可能不能出货到美国,其次是美国的组件厂还是perc产能。 按照钟的原话是25年海外的perc退出 ,所以perc需要技改,美国今明2年的预期别太高。
②泰瑞硅片,这确实会比目前的硅片毛利高,而且改造方便,未来三年的计划是扩产到200gw,但是今年4月才开始导入,可能9月份才批量生产。这里的问题是其他家也有硅片厂或者对应的合作伙伴,这些人好不容易构建了自己的供应链,不太可能轻易换,所以泰瑞硅片今年不太可能出很多货,但是个好兆头
③hpbc2代今年出货量没什么看的,6月开始,每月50mw,只能看毛利和市场接受度,真的那么好,那可以期待明年的量产。
④至于楼主说的隆基牛逼的话语,还是扩大了隆基的。 晶科去年的操作确实神来之笔,大规模扩产的topcon吃到了螃蟹,通过低价抢到了不少订单,这种低价是对整个产业链的预判做出的决定,属于主动发起价格战(另外一家就是通威),隆基作为前榜一,稳健经营也没问题,但是那种傲世群雄的人技术在去年确实断了(看今年明年能不能恢复吧)
至于股价,看泰瑞硅片的出货量和毛利 以及 hpbc2代的性能,以及整个行业的出清速度,这起码得到年报发布会之后才能看得清(大概8月了)

逻辑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假设了bc比别的好,好在哪?

文章指出美国光伏市场利润高,隆基的问题已经解决。能否明示问题是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不知道问题所在?如何确认问题已经解决?

姑凉写这么多,辛苦了,致敬
今年隆基肯定会扩产 以 topcon 和 bc 为主,一定会成功
经过这轮洗牌,未来是晶科 隆基 天合 晶澳等寡头的世界。跨界的和非一体化的很难存活
洗洗更健康

应该把通威分红的50亿利润去掉,同时去掉隆基外售硅片带来的利润,与同类型一体化企业比。拆出去的硅片外售,跟类似的中环等硅片企业比。这种非公平的比较,只是蒙蔽双眼的自欺,并不是理性分析。

隆基的估值逻辑里面还需要考虑一下光伏行业整体的周期性规律,产能出清的进度和储能成本的下降对需求端的影响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股价的走势。

没睡醒写的么

05-07 13:48

辛苦了,已打赏。晶科国内市场6%的毛利率,纯粹亏本赚吆喝,不惜代价抢单拿出货第一的排名,这种不可持续的竞争手段很快会遭遇回旋镖。 同质化竞争领域,隆基已经不在报高价,原材料成本已无波动,尽情的卷,看谁笑到最后。差异化领域,2GW每月出货局面已经打开,牌桌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就看怎么发挥,23年发挥的不尽人意,24年希望能够像样点。

中环在年报电话会议中说:2023年公司晶体人均劳动生产率25MW/人/年,较行业次优领先71%、晶片人均劳动生产率27MW/人/年,较行业次优领先98%;N型产品实现单台月产领先行业次优约11.6%、公斤出片数领先行业次优约1.9片。至2023年末,公司全成本领先行业次优约0.03元/W。请教硅片以前一直是隆基强,现在为什么中环这些数据更强了呢,2023年硅片的毛利率也比隆基要高呢?@轻神骨头 @风范有道 @松鹤野 @无风以动

让我们做个假设,隆基当年大规模扩产亏片,大规模投资topcon(当时每GW成本4.5亿),隆基也无法在行业高速增长条件下阻止其他企业进入硅片和top,硅料更加短缺,全行业利润转移到硅料环节,隆基就等于中环+晶科,在硅片和电池两个领域陷入无差别苦战,消耗掉现金,增加负债,全面亏损(现在就是这样),使自己陷入战力略被动,命运交到市场手里,面对新技术无法转身,这个局面是隆基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吗?如果BC成功(其实技术已经成功),满仓top,拉满负债的晶科怎么办?借钱加BC?就是能借到钱加BC,大笔投资的top怎么处理?我们就是二级投机者,好像人人都是诸葛亮再现………。唉,打击一大片,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