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基本面拐点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0
市场上有挺多公司是出口导向型的,受益于人民币持续贬值。中国经济越是拉垮,美国通胀越是严重,美联储越是鹰派加息,它们越是过得很滋润。
国内其他公司越惨,它们越嗨。我研究的这些公司有
嘉益股份(保温杯,今天上涨8%,外销占比94%)
哈尔斯(保温杯,今天上涨3%,外销占比87%)
新澳股份(纺织,今天上涨8%,外销占比38%)
泰坦股份(纺织设备,今天上涨10%,外销占比33%)
鲁泰A(纺织设备,今天上涨4%,外销占比66%)

利益披露:我买了哈尔斯

我买过 嘉益股份,最近又切到哈尔斯。从走势上看,我好像错了一点。其实,我看不清行业内个股的区别,除了那些有明显区别的。


市场上有挺多公司是出口导向型的

热门回复

我觉得可比性不强,一直以来很多朋友都问这个问题。嘉益对订单毛利率要求很高,低价的不做,内部管理完善,费用合理,把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20%的净利率。它的逻辑(至少是去年的投资逻辑)是大客户Stanley新款爆量叠加产能快速扩张释放的双击,可惜生不逢时,出现在出口走弱的阶段,所以估值起不来。哈尔斯大杂烩,什么都做,他2022年业绩水分很大,有几千万汇兑损益,而他的大客户YETI去年6月份之后销售走弱,采购也下滑了,然后其他业务也没有什么起色,费用冗杂。很多朋友愿意投资哈尔斯是觉得他的自主品牌比嘉益好很多,我承认,但是自主品牌放量需要的时间太久,如果那样的话我宁愿选择别的行业,因为还有很多比哈尔斯更好的机会。

兄弟,你怎么看海象新材?
几天前,我刚买入了海象新材。
海象新材近期的官方回复显示,其位于越南的工厂在出口美国的通关规则和流程方面取得了进展。这表明公司已经解决了之前可能存在的物流或监管障碍,能够顺利地将其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
目前市场对海象新材的估值还未充分反映这一积极变化。如果市场普遍预期公司产品无法顺利通关,那么在估值时会采用较为保守。然而,随着通关问题的解决,公司的盈利前景和成长潜力会得到提升。
一旦市场意识到公司已经解决了通关问题,并且这一变化能够正面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海象新材的股价可能会经历重估。
$海象新材(SZ003011)$ $天振股份(SZ301356)$ $嘉益股份(SZ301004)$

朋友,如果您实在不理解,我觉得就不要互相难为了。
1.以锂矿为例不是让您拿保温杯这个产品比锂矿,而是说明即便当期和未来短期业绩优秀,但是长期β向下,股价会提前进入杀估值阶段,目前所有的出口都是这个样子,出口真的衰退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投资者都认为衰退了,参考开润股份、佩蒂股份、巨星科技,3月7日海关公布1-2月合并数据后,开启的这一轮出口企业全面杀跌中,这几家公司完成了10-12连阴,嘉益不能独善其身,这个市场都在减配出口。另外由于人民币升值,汇兑收益消失。
2.制造业不这么估,您怎么估?我自然觉得嘉益低估了,但是市场就是这样的估值体系,翻一翻恒林股份、永艺股份、海象新材、匠心家居等等轻工出口,麻烦您自己比较下市场的给的估值水平是不是在这个区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其他的公司都是含了大额的汇兑损益之后的业绩,嘉益刨除汇兑依然会在这个区间且非常低,这是一个区别。
3.股价莫问,我要能讲的清,就没这个闲心在雪球码字了。
4.最后说一遍,在全市场减持出口的情况下,嘉益跟随下跌,这里面机构投资者也很多,没有人愿意仔细去挖掘嘉益的α,也没有人想,除了我,这就是个小企业,流通盘7个亿,关注的很少。所以唯一能够逆转市场对嘉益的认识就是拿出Q1的业绩,在Q4的基础上,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出口衰退的现实,实现环比业绩稳定甚至略有增长,那么就会又超市场预期,股价上涨。
5.即便一季度仍能超预期,长期估值依然会受到压制,β不在了。而接下来还要面对Stanley订单可能回落的情况。而我现在之所以没有信心满满就是因为二月份保温杯行业出口数据让人担忧,希望三月大幅好转,Q1业绩稳住。$嘉益股份(SZ301004)$

s'well takeya Starbucks,还有PMI的另一个品牌Aladdin主要在南美销售,现在的增量主要都是Stanley,其他品牌比重比较小,2021年及之前PMI占收入比重为50%左右,我预计22年占比70%-80%。具体情况要看2022的年报,如果有新的客户是最好的,比如把hydroflask坐进来,包括在其他品牌的代工比例提高也是好事情。

唉 老哥 你还是仔细研究过的[很赞]
说的几个 我去年有的参与 有的关注 今年全崩了……唉
嘉益的交易性机会 我个人觉得在下月 价位在前低附近
希望能赚点……

锂矿预增400%,一样往下走,虽然我是比较看好嘉益的,但是凡事客观评价。1.本身轻工出口这个行业估值普遍偏低,10-15X;2.所有的出口分项一二月份同环比都在回落。所以本质上是因为β向下,再大的α在报表出来之前都会被埋没。所以投资嘉益只需要证明一件事情,订单和业绩不会跟随β滑落,而是能够独立成长,如果这条不具备,就会功亏一篑,哪怕同比增长的再多,市场也会认为你的业绩进入了下降通道,估值继续压低,直到下一次报表披露。参考海澜之家

保温杯快消化不是户外....户外是一个市场,YETI和Stanley之前主打户外,Stanley22年已经转向了。另外,户外也不是喝热水,户外运动不等于攀登雪山😂Stanley销售的时候宣传标语都是保冷xx小时....没有人喝热水,您实在理解不了我也没办法。另外,美国人喝常温水也喜欢用保温杯,这是习惯,跟功能无关。建议您随便刷刷小红书或者Amazon的评论,理解一下保温杯行业的逻辑。我从去年10月份跟踪到现在,所有能挖掘的信息,包括1688、Tik Tok、卖家精灵、保温杯招聘公众号、星巴克门店、target、Stanley官网、小红书、海关总署、会议纪要、migo抖音直播等等途径和渠道的公开信息都尽可能挖掘了,所以我真的觉得您没必要去挑战常识。

1、研究行业参考数据,我们能接触到的主观信息只能作为辅助,如保温杯行业最客观的就是海关出口数据、第三方亚马逊成交数据;2、嘉益的第一大客户是PMI,主要经营Stanley品牌,预计2022年营收中约70%的收入由Stanley贡献,嘉益只做保温杯,跟防寒用具没有半毛钱关系;3、Stanley以前是做户外的,但是2022年10月份以来所有的增量都是家居款,是参考了Starbucks的风格,嘉益只代工高毛利的产品,您看到的户外多是哈尔斯代工的;4、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率先完成保温杯的快消品化,他们用杯子主要是车载、保冷,跟保温没有半毛钱关系!再说防寒我就要打人了,了解清楚再说,不要臆测。中国人是用来保温的,东亚类似,但是北美就不是保温用途;5、嘉益的主要客户Stanley采购量很大,因为tumblers销售非常好,全北美几乎人手一只,线上线下持续断货,所以Stanley的库存非常低非常良性,销售走弱是有可能的,因为卖的太好会透支需求,但是库存一定是良性的,跟YETI不一样。

问题是我提的

长远战略上看哈尔斯是在做正确的事(能不能做成还不好说),不过短期爆发性确实比不上代工占比更高的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