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与“脱离舒适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万小时定律”粗浅的理解是,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样理解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一直都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运作,前几年可能进步飞快,后面就停滞不前了。要进步,关键是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

最近学英语很有体会,曾经有一段时间老是看一些博客,觉得阅读起来毫无障碍如阅读中文一般,以为自己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更是沾沾自喜觉得以前觉得英语难,是因为作者写的不好,只要作者写得好了,那还是小菜一碟。
结果看了GRE文章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面对一水的长难句各种吐血。然而,又坚持看下来,不断看不断看之后,发现长难句没有这么难了。学英语的人,长难句就是你的非“舒适区”,只有勇敢地踏入这个领域,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对于北上广的人来说,北上广房价高,交通堵,竞争激烈,这就是你的非“舒适区”,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在这里混,因为他们想要进步。
人的需求不只为了舒适,还为了进步。

我们有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富人对自己的财富那么恐惧,都赚了那么多钱了还计较那么点的投资收益。
那是啊,越有钱有计较,因为手中剩余一两千块投资收益有啥好计较,家庭资产几千万手中现金几百万,那自然要事事计较了。

投资也是逃离自己舒适区的过程。最舒适的是存活期啦,啥都不用管。股市自然不是个舒适的地方,因为很大概率可能赔钱嘛。
投资要进步,那还是要脱离“舒适区”,往这个股市里闯一闯咯,不闯不知道。

没上车的人和上车的人看世界的角度完全是不一样哒。
我没车以前,看着那些有车的人,觉得真不可思议,多麻烦啊,要找停车位,要自己开车,要交那么多的保险,不是傻子么。
有车之后才发现,这是拿钱和精力买自己能控制的舒适。但仍然需要脱离“舒适区”,脱离“害怕车祸害怕停车害怕花钱”的舒适区,换来另一种程度的舒适与自由。
更重要的还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我们常常自己安慰自己,现在这个工作舒服啊,不值得去选择一份工资高前景好但是压力大的工作啊。但直到换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光为追求舒适,舍弃了进步,而现在拿着高工资又未必不舒适。
还是那句话,车下的人看车上的人,那是看不懂的。先上车再换座,或者甚至下车,人生不会少块肉不是,但提高却可能是显而易见的。

核心来讲,一直在原有的“舒适区”中混,永远是一个水平;脱离“舒适区”混,可以把非“舒适区”逐渐变成“舒适区”,最终导致“舒适区”不断扩大,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看到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