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放大找,有用没用看2个数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9喜欢:11

wangdizhe(北仪小孩)

周五,房地产利多政策“井喷性涌现”。。。主要就是4点,首套房首付低至15%,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商业房贷以后下不言底,央行设立3000亿保障基金救市。。。

一个个看吧。。

降首付,其实本质就是“加杠杆”,15%是历史新低了

但首付降低,那不是“月还贷款”更多了么?所以继续为大家“解忧”,降低贷款利率。。。现在30年期国债率才2.57%,所以商贷很快就要降低到公积金贷款利率的2.85%附近,而且未来还会降的更低,比如2.3%的样子。公积金已经“名存实亡”。。。

那个3000亿元的“收储”计划,利率更低,只有1.75%,所以租售比2%都可以做的。。。这其实就是就是留了个“备胎”。。万一出了那么多刺激政策,大家还不买房,那么就让地方政府直接先上去救救急。。

所以这个“救市阵型”排的用心啊。。。

房产的投资属性,一旦计算“租售比”,其实就是“谨慎性估值”了,类似于高股息策略。。。所以既然高层都那么在意“中证红利”逻辑,反而更加证明了楼市的走弱趋势的确立。。。

其次,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刚需。。。如果要真说刚需,岂止是房子啊,那可多了去了。。

核心是收入及收入预期,也就是消费这件事情,既看现实也看未来。。。

当下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没见几个真乐观的,万科那句“要活下去”的梗,被各行各业传颂着。。。在这种预期下,楼市周期大概率还会走弱

去年股市727救市,一度也让股民信心大增,但后面反而加速下探,因为什么?因为发现用了大招,放了必杀,依然涨不起来,这个时候信心反而容易更弱,会加速探底。。。其实高层也明白这个道理,故意还不完全放开北京,上海等几个核心城市的限购,就是吊着这种“情绪控制”,但当下楼市太弱,所以也没法那么“矜持”了,还是需要冒险放个“必杀技”,万一要是有奇效呢,万一要是“时来运转”买房的变多呢?

现在的市场,被各种消息引导着,一个利多政策,信心提振一下,就涨一涨。。。所以是“消息驱动利多情绪形成的反弹”。。。而在宏观经济维度,其实是低迷的,中报可想而知,也不会太好。。。

政策利多是需要真执行的,而执行需要成本,所以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希望用中央财经来支撑。这个时候发债多了,担心汇率波动或者北向流出,所以先把北向“实施数据屏蔽”了,然后在汇率市场发现,当美元走强时候,日本欧洲更差,独特的汇率管制制度居然体现出“阶段性制度优势”,故而见缝插针,即便美联储延后降息,但“先发债,后降息”。。。因为发债,一来可以试探汇率市场反馈,二来也是“保就业,稳增长”的必须,上半年已经慢了,下半年财政刺激要加速。。。降息还是比较谨慎,不强攻美元,而是静等欧洲央行6月份降息之后,看看动静再说。。。

至于发债的话,容易引起债券利率提升,进而增大财政融资成本,这个也想好了。。。就是先指挥商业银行买债,然后央行再买商业银行的,这样就能压低债券利率了。。。而且这么一来你就不能说是“QE”了,其实不过换层皮,多了一步“买二手债的操作”,其实本质上一样的。。。

纵观中国楼市近20年其实是三波上拉第一波2004-2007,那是买房需求的集中释放,相当于股市里面的“估值修复”,基本涨了一倍,居民杠杆率很低,也就15%。。然后2008年短暂暴跌,4万亿刺激之后第二波续上,就是2009-2012,这个时候房价又涨了一倍,居民杠杆率从20%拉到40%,这个时候,人们看重租售比的提升,同时80后逐渐进入结婚年龄,推动需求扩张,所以基本类似股市里面的“业绩驱动”,2023-2015楼市调整,主要是遇到了“去库存危机”。。。然后2015年开启棚改货币化,之所以敢这么玩,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没有汇率之忧,而且那时候也没北向渠道,大国博弈也未开始。。。所以2016-2021年是第三波上涨,这个时候,房子已经没有那么多“真需求和租售比优势了”,体现出更强的金融属性,居民杠杆率从40%提升到70%,如果对应股市的话,就是所谓的“情绪驱动”阶段

当时,首付比例是30%,所以70%的杠杆率已经达到极限了。。现在首付比例降低到15%,也就是想把杠杆率提升到85%。。。。这是有难度的,因为随着经济增速走弱,收入是下降的。。。比如楼市2023年至今,其实加速走弱,而且很多人还提前还贷,但居民杠杆率反而是提升的,这是因为收入走弱的更快。。。

楼市放那么多大招,有没有用呢?其实也挺好检测的,只需关注未来几个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和m1数据”的变化就知道了。。如果这2个数据大幅提升,那么就是大招有用了,如果走平或者小幅上涨,都说明发了大招,也没太多作用。。。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万科A(SZ000002)$

全部讨论

05-19 18:27

sh不会也没必要放开限购的。
zf规划2035里 人口控制在2500千万。放开限购如果万一把这个纲领开口子,结果影响了居民的吃穿住行医疗教育等等,难道再修改或者打开再关上吗?显然是不可能第一步就做错或者冒风险的。人口联动着社保开支,城市容纳度等各类民生问题。房子不解决所有问题,也没必要冒各类后续隐患。二十年前,sh人口五百万,之后八百万,过去十年是上升最快的翻倍再翻倍。已经到了顶部了。
另,为了促进消化存量房,但sh的存量房也不是全国的情况,压根不需要打开限购,sh的情况是更多的需要外来投资和多元化投资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不是全国一个配方!不同城市地区,需要的是不同配方。

估值修复,业绩驱动,情绪驱动,从高潮了,还不走?

关注每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就行了 还拐弯抹角关注M1

05-19 18:09

这个对楼市与居民杠杆率的分析很精辟

我感觉这是神预测啊,导演你来当,花招再多核心还是供需呗

哥,文中提到的中长期贷款和m2大幅提升,你认为提升多少幅度过关呢?

仔细看了一下,作者对房产持较保守态度。不过我也一样。

05-20 08:22

我的刚需是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