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40401-20240403】本周:组合+1.18%,沪深300+0.86%,2024年全年分别为+7.42%和+3.99%,年度超额收益+3.44%。
本周,在钢铁、煤炭的带动下(中证红利第二、第四大权重行业),中证红利重拾涨势(但并未突破2024年高点),家电、新能(我们买的很少)表现也较好。
一季度,我们前三大持仓——红利、家电、银行——相较沪深300均取得显著超额(银行>红利>家电)。事后看,如果我们将持仓100%集中到三者中的任意一个,都会取得更好的结果。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年初我们还未满仓、红利等优势资产的仓位是逐渐加上来的;第二,组合中的两只主动管理基金(中庚小盘价值、华商新趋势,后者已清仓)跑输沪深300。二季度,第一个问题基本不存在,第二个问题可能依旧存在——对于主动管理基金,我决定至少持有两年,以此来加深自己的印象,无论成败。
从历史看,仅中证红利可以提供12%左右的长期年化回报,我们的目标是年化15%,按配置60%的中证红利计算,其他资产要提供(15%-0.12×0.6)/0.4=19.5%的回报才行。要做到这一点,要么我们有非凡的洞见(或运气),要么市场先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即低价)。换言之,买入红利之外的资产,【至少要有20%以上的估值修复收益】,当这一收益收窄至低于5%时,就要考虑卖出了。嗯,我们需要提高一点“主动投资”的门槛。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
引用:
2023-06-12 21:53
今天(2023年6月12日)是A股各主要宽基指数、行业指数的半年度调仓日,对于接下来要做的这件事,多少有几分里程碑式的应景。
恰逢出差,晚上一个人在酒店,有时间开启这个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的事情。
我想开辟一个持续性的专栏,记录自己关于“指数投资”的思考、实践和感悟。
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