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的指数营地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回复:64喜欢:2

今天(2023年6月12日)是A股各主要宽基指数、行业指数的半年度调仓日,对于接下来要做的这件事,多少有几分里程碑式的应景。

恰逢出差,晚上一个人在酒店,有时间开启这个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的事情。

我想开辟一个持续性的专栏,记录自己关于“指数投资”的思考、实践和感悟。

作为一名有着11年A股股龄,6年业余但严肃的价值投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投资者,大约半年之前,在职业变动机缘的助推之下,我将主要的投资资金,以及对投资的学习思考,从个股转向了指数基金。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尝试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与指数投资的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一套指数投资体系。具体来讲,就是将一个指数——编制规则清晰、成分股相对稳定——视为一家包含不同业务单元的公司,由此来模糊正确地估计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关于我所理解的“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参见拙作《关于投资的常识》《我最喜欢的生意》

关于“指数投资的实际”,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但是作为开端,还是要有点干货,我的干货就是:一个指数,或更广义的,一个投资组合的市盈率(估值)到底应当怎么计算?

这个问题,对于我做的事情来说,是一个非常基础而重要的问题:

其中:PE(i)和w(i)分别代表投资组合中,成分股i的市盈率和占组合总市值的权重。

不无自豪的说一句,迄今为止,我没有见到其他人这样来计算。

至于说,为什么这样算,留给有兴趣的读者来揣摩。为与各大行情软件包括Wind公布的市盈率区分,我特命名其为:

投资者市盈率(PE for Investors)

开场词结束,就此开始吧~

2023年6月12日

于金陵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40506-20240510】本周:组合+2.48%,沪深300+1.71%,2024年分别为+12.10%(年新高)和+7.00%,年度超额收益+5.10%。
本周是收获的一周,除了银行略微跑输,家电、红利、中泰星元和小盘价值,均贡献显著超额。
未来12个月,我们所投资的企业盈利,可能在二季度乃至年内迎来持续改善,特别是家电(叠加了耐用品从疫情中的恢复性复苏,以及2024年的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政策);红利成分股中的煤炭,据说——我确实一无所知——也有望迎来量价的触底反弹。从这个角度讲,短期内稍微多涨一些也不是没有道理。五一以来,载人航天、003海试、多地全面放开限购、显露回升向好迹象的物价和生产数据,也助长了投资者的正面情绪。
但是,从确保本金安全的角度,当前位置已不适合大举投入本金;我的计划是,挨过前两年的打,是时候守着当前持仓(满仓),等待情绪的钟摆摆向另一侧了。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

【20240311-20240315】本周:组合-0.05%,沪深300+0.69%,2024年全年分别为+6.19%和+3.95%,年度超额收益+2.14%。
本周,中证红利的前两大权重行业(银行、煤炭)均告下跌,特别是煤炭指数跌超7%,好在组合配置的中庚小盘价值和新能源指数涨了一些,整体微跌,但仍旧跑输了在白酒、新能源、医药带动下微涨的沪深300。
做保守的投资者,意味着缩小投资范围、减少决策次数,也意味着使用保守的折现率、现金流转化率和增长假设,如此以来,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才能稳坐钓鱼台,淡定持有/从容买入。在实践中,我对“保守”的量化定义是:折现率不低于max(10%, 长期高等级公司债利率×2),现金流转化率不高于(近三年派息率+10%)(注:回购注销视同派息),不轻易给出高于本国经济长期名义增速的增长假设(注:对于未来20年,分别对应5%/7.5%/10%)。
本周还有几件鼓舞人心的市场事件,平安银行和宁德时代大幅度提高分红,新一届证监会射出四道监管利箭。将投资者回报摆在首要位置,无疑是大好事,畅通了股东价值传递的“最后一公里”;而从长期看,宏观经济好、公司经营好,也就是高质量的ROE和充沛的现金流,才是持续提升股东回报的关键所在。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

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指数投资比投资少量个股更make sense。因为(能创造长期回报的)好公司占比太低了(注:据统计,罗素3000指数的全部长期回报,来源于7%的成分股),随着时间流逝,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落入loser组的概率,会远高于成为winner。指数投资者失去的只是极低概率会发生的超额回报,却获得了以平均回报来持续复利的确定性,同时规避了很可能成为loser的风险。对于缺乏选股能力的大多数人而言,这一策略会优于更为极端的杠铃策略。

【20231225-20231229】本周:组合+1.92%,沪深300+2.81%,2023年全年分别为-5.26%和-9.14%。
202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市场强势反弹,新能源、白酒等大消费领涨,煤炭、交运等股息板块表现较弱,组合跑输沪深300。总体而言,我们的组合在弱市场中会表现得更好。
2023年,闭着眼睛想,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大概花了1个小时决策、6个月赚了50%,最失败的一笔投资是$红利质量(CSI931468)$ ,从后者中,也感悟出了指数投资中,“成分股要相对稳定可分析”这一关键原则。
在对投资的理解上,最得意的成果是《对主动管理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篇小文,从此少了很多犯错误的机会。最深切的感悟,是关于企业分析的三段论“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特别是公司治理作为股东回报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性不亚于自由现金流。
总结完毕。2024年,就此开始吧~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
下周:择机增持红利、家电,维持超配红利、家电、银行。

2023-12-11 14:00

【20231204-20231208】本周:组合-2.02%,沪深300 -2.40%,今年以来分别为-6.22%和-10.06%。
市场继续探底,组合超配的红利、家电、银行、新能源均跑赢大盘,本周清仓了$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F005827)$ (清仓时占比低于4%,之前“留一点提醒自己并作纪念”的想法,终究没有战胜止损的需求,原本也不符合逻辑),整体跑赢沪深300。
人民币核心资产被暴击,固然有外资净流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未来的业绩和当下的估值,这次外资究竟是“聪明钱”,还是错误的盲动,让时间给我们答案。我们的收益来源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特别是现金分红和回购;我们对长期抱持乐观的信仰,使用相对保守(悲观)的中期假设来决策买入和持有。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
下周:定投中证红利,维持超配红利、家电、银行。

【20240603-20240607】本周:组合-0.43%,沪深300-0.16%,2024年分别为+10.88%和+4.68%,年度超额收益+6.20%。
继连涨三周之后,本周净值连续第三周下跌,这可真的要“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持仓中:中证银行跌幅居前,而中泰星元比较坚挺。
本周以中证1000、中证2000为代表的所谓“小微盘股”大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说是跟加大退市力度有点关系。不过,看着这两个指数三五十倍的PE,倒也不奇怪:只有很少一部分小公司能长大,因此,大部分成分股最终都会被证明是高估了。
5月-7月是A股上市公司的派息季,随着股利的派发,股息率较高的指数与其全收益指数的收益开始“分道扬镳”,比如: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H00922.CSI)今年以来的收益,已高出$中证红利(SH000922)$ 超过1.5%——本周指数看上去跌的多,其实是除权除息导致的。此外,06/14我们也将迎来各主要行业指数的年中调仓,保持关注。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

【20240527-20240531】本周:组合-0.19%,沪深300-0.56%,2024年分别为+11.36%和+4.70%,年度超额收益+6.66%。
本周,市场整体偏弱,科创50、半导体等表现较好,地产、互联网包括家电、白酒等继续回调。凭借红利——主要煤炭——的良好表现,我们在弱市中又扩大了一点优势。
芒格先生说,"The safest way to get what you want is to deserve it",通俗地讲就是,人要配得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否则可能得也匆匆、失也匆匆。像我们这样,对宏观没有深刻洞见,对微观也缺乏体察的人来说,凭什么获得“令人满意”的长期回报呢?
答案是四个字:常识+耐心。我们以合理及偶尔便宜的价格,分散地买入上百家可持续的生意,从每年的现金分红和长期盈利能力增长中——后者常相当缓慢且“进二退一”——获取股东回报。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

【20240513-20240517】本周:组合+0.84%,沪深300+0.32%,2024年分别为+13.05%(年新高)和+7.45%,年度超额收益+5.60%。
本周组合净值连续第三周上涨,除上周领涨的家电回调外,银行、红利、中泰星元均贡献超额。
本周$800地产(SZ399965)$ 上涨13.32%,史上最强“救市”政策之下,楼市牵动着市场上每一根商业神经。我不懂,但可以浅聊一下我所希望的结果:第一、切实保交房,交不了的,将房款连本带息归还购房者,100%保护购房者的权益。第二、帮助合法经营——尽管不一定明智——的房企脱困,从而救起上游的一众供应商,他们多是不宽裕的中小企业。第三、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强化多元住房供给、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第四、缓释楼市需求断崖下滑的冲击,给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留出更多时间空间。第五、改善民众预期、激发企业信心,开启并强化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对市场的观点不变,保持满仓、谨慎追加本金。哦对,本周清仓了中庚小盘价值,不是因为近期业绩,而是市场传出了丘卸任的传闻,却又没什么正面回应,对管理人的态度和心气不放心了。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

【20240429-20240430】本周:组合+1.41%,沪深300+0.56%,2024年分别为+9.39%(年新高)和+5.18%,年度超额收益+4.22%。
五一节前的一周,只有两个交易日,中证红利延续弱势,而家电雄起外加银行,贡献了绝大部分的超额收益。
指数的涨跌映射了相关上市公司的Q1业绩:家电全面恢复性复苏,特别是美的、格力等头部企业,此外还有今年以旧换新的预期;银行受LPR调降导致的净息差收窄影响,净利同比大多下滑,但从市场表现看,上半年可能迎来业绩底;红利比较惨,100只成分股68只业绩同比下滑,近一半业绩下滑幅度超10%,除了第一大重灾区煤炭,建筑建材也比较差(结合新房销售情况,不意外)。
我无力预测自己持有的指数所包含的99%成分股的未来业绩,如果年内国内经济强复苏、国际资本流入,不排除市场会进一步向上。但,从估值的角度,现在已不宜大举增持了。
我们依然从10年的长期视角,选择了当下的持仓,并继续持有/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