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专题】拉尼娜现象对大豆和棕榈油影响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摘要

气象机构普遍预测今年冬天将发生拉尼娜现象,预计将在2021年4、5月结束。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南美偏干旱、东南亚偏潮湿,从而分别对大豆和棕榈油生产造成影响。

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拉尼娜现象恰好覆盖南美大豆的生产季节,近期巴西产区获得降雨,播种已经赶上前期因干旱延误而的进度,巴西今年的产量是否会受拉尼娜影响尚不确定。阿根廷大豆刚刚开始进行播种,将会受拉尼娜影响而有所减产,但预计对全球大豆供应造成的影响有限。

对棕榈油生产的影响:拉尼娜发生在四季度时,对即期的棕榈油单产一般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对10月的影响最大;发生在一季度,则对单产有正面影响。从滞后影响来看,前期由拉尼娜带来的降雨有益于之后棕榈树的生长发育,可明显提高次年单产。

操作建议:从盘面上看,市场偏爱炒作拉尼娜造成的阿根廷减产,尤其在今年美国和巴西由于超卖而大豆结转库存处于低位,如果南美发生拉尼娜引发的减产,盘面预计反应强烈,建议豆豆粕逢低买入。拉尼娜对棕榈油盘面没有决定性的方向作用,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目前东南亚疫情严峻,种植园劳动力不足问题突出,若拉尼娜、疫情与劳动力问题叠加,四季度棕榈油产量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而进入2021年则产量可能进入恢复期,建议棕榈油短多长空。

风险因素:拉尼娜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及预期,南美大豆未出现明显减产,东南亚棕榈油未出现明显减产



1.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其主要的影响是造成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温异常(简言之就是寒流变暖流、暖流变寒流)。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潮湿气流上升遇冷液化凝结成水蒸气,从而形成降雨。相反,太平洋东部的南美地区,由于正常情况下的暖流变成了寒流,空气温度下降,气压上升,空气中的水蒸气都被吸附并无法上升遇冷液化形成降雨,从而变得异常干燥。因此,拉尼娜容易给太平洋西部的东南亚地区带来暴雨,给太平洋东岸的南美地区带来干旱。

ONI指数用以衡量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发展程度。当ONI指数连续三个月以上高于0.5℃时,将其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若低于-0.5℃则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根据此标准,1990年以来拉尼娜现象共发生了9次,其中,1998年7月至2001年2月发生的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最长。

2020年9月10日,NOAA的一文通告正式宣布了拉尼娜状态的来临。该通报展示了8月整个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平面温度均低于平均水平,并且所有Nino指数均为负值。10月8日NOAA报告,拉尼娜现象有85%可能性会持续至北半球2020/2021年冬季,有60%的可能性会持续到明年4—5月。而各国气象研究机构的预估显示:绝大多数模型认为2020-21年冬季,北半球将继续发生拉尼娜现象,并有超过1/2的机构模型认为拉尼娜将在11月至12月的高峰季节到达中等强度的边界后开始减弱,约在21年4、5月左右消退。


一般情况下,当拉尼娜发生时,太平洋东西两岸的赤道及低纬度地区气候异常比较明显。9月-11月,阿根廷东北部和巴西南部会受干旱困扰,而东南亚则会更加潮湿多雨;12月-2月,北美南部容易干旱,而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一带则暴雨频发。对于本次拉尼娜现象,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对未来半年的全球降水量做了进一步的预测,结果显示:今年10月至明年1月,受拉尼娜影响,马来、印尼将会出现高于均值70%的多雨现象,而北美南部、阿根廷东北部、巴西南部则会异常干燥,降水将低于常值60%以上。本次拉尼娜是否会对大豆和棕榈油的产量造成影响,影响程度又如何呢?

 

2.拉尼娜对南美大豆的影响

我们回溯过去20年间发生拉尼娜期间的大豆产量预估情况,下述两个表格记录了历次发生拉尼娜的年份巴西和阿根廷播种前产量预估与定产产量的对比,以及当年拉尼娜强度和主产区土壤湿度水平。由于近些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子和化肥技术的不断改良使得对比不同年度产量无法说明是否减产,我们这里采用播种前产量预估与定产产量的差值代表是否减产。

由于近年来,南美尤其是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种子技术和化肥的改良使得不同年度的产量无法说明减产,所以我们在回顾2000年以来发生拉尼娜现象年份的大豆产量预估情况时,采用了历次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巴西和阿根廷播种前产量预估与最终产量的对比来判断是否减产,以及当年拉尼娜强度和主产区降水情况。

从上述图表中就可以看出,拉尼娜现象与巴西大豆减产之间并无明显联系。在过去7次拉尼娜现象中,巴西大豆减产和增产各为3次,还有1次预估与最终产量持平。此外,减产与否也与拉尼娜强度和持续时间没有明显关系。拉尼娜现象并不会每次都导致巴西南部产区的干旱。总体而言,拉尼娜现象与巴西大豆是否减产并无联系。


当前巴西大豆正处于播种阶段,前期因部分产区干旱导致播种工作受到明显的延误,但随着近期产区出现降雨,干旱得到缓解,播种进度已经赶了上来。截至11月5日,巴西2020/21年度大豆播种进度为56%,高于一周前的42%,去年同期为58%。当前即将进入巴西大豆生长关键期,如果后期产区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那么今年巴西大豆产量有望刷新历史记录。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预计,2020/2021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料为3825.4万公顷,高于此前预测的3788.3万公顷和上一年度的3695万公顷。2020/202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34953亿吨,10月预测为1.33673亿吨,2019/2020年度预估为1.24845亿吨。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在过去7次拉尼娜现象中,阿根廷共计有6次减产,和1次增产。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减产幅度与拉尼娜强度并无显著关联,3次最明显的减产2次发生在弱拉尼娜时期,1次发生在中等拉尼娜时期。通过对比,我们还发现,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大部分情况下,阿根廷大豆产区通常会发生干旱。阿根廷大豆单产总体呈现震荡增加,但受几次较大幅度减产的影响,总的增幅有限,其中除了2009/10和2016/17年度以外,发生拉尼娜现象年份的阿根廷大豆的单产均低于单产趋势线。总体而言,拉尼娜现象会造成阿根廷大豆的减产,但是减产幅度与拉尼娜强度关系不大。

当前阿根廷大豆正处于播种阶段,同巴西一样,阿根廷大豆播种也一度因干旱出现延误,但近期的降雨改善了土壤墒情,有利于播种,截止11月11日种植进度,第一季大豆和总进度全面赶上,总进度达到19.9%,上周15.9%,去年同期21.9%,5年平均24.1%。受阿根廷关税政策以及货币贬值影响,阿根廷农户种植意愿不高,预计2020/21年度种植面积仅较上年小幅增加。USDA在11月供需报告中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100万吨。

总体来看,本次拉尼娜现象正在发展之中,预计将在2021年4、5月结束,完全覆盖南美大豆生产季,目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已经赶上,即将进入生长期,阿根廷刚刚开始播种,但是已经有机构预计拉尼娜现象可能会造成阿根廷大豆的减产,例如USDA已经较为罕见地早在11月报告中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后期可能会视情况继续下调。我们认为,巴西今年的产量是否会受拉尼娜影响尚不确定,阿根廷大豆预计将会受拉尼娜影响而有所减产,但由于阿根廷大豆近几年产量占全球大豆的占比不断下降,其与美国和巴西的产量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本次拉尼娜造成的阿根廷减产难以改变对全球大豆供应充足的前景预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历史上来看,即使是在巴西美国大豆增产全球大豆产量充足的情况下,盘面偏爱炒作拉尼娜造成的阿根廷减产:例如2010/11年度,2016/17年度,2017/18年度,即使巴西增产全部或部分抵消阿根廷的减产,但是CBOT盘面天气炒作情绪依然高涨。如果阿根廷遇到了干旱减产,预计会引发CBOT和DCE的上涨,尤其是在今年美国和巴西大豆库存偏紧,承受不起大规模减产的情况下,如果南美发生拉尼娜引发的减产,盘面预计反应会比较强烈。

 

3.拉尼娜对棕榈油的影响

生产棕榈油的油棕是一种喜雨的热带经济作物,上文提及拉尼娜现象会导致棕榈油主产区(马来西亚和印尼)低温多雨,其中降雨和温度都是棕榈树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降雨是影响棕榈油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要求年降雨量维持在1300-2000mm以上,当月降雨量为200-350mm时,棕榈油月度产量相对较高。按照季节性生产规律,棕榈油产量从3月份开始产量持续回升,直至10月达到全年峰值,到次年2月,产量逐月减少,因为11月-次年2月是马来群岛的雨季,多雨天气不利棕榈果成熟采收,从而影响棕榈油产量和出油水平。

根据日本气象厅(GMA)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模型,我们发现拉尼娜发生的月份不同,对主产区的气候影响也不尽相同。拉尼娜的影响在12-2月及6-8月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将导致东南亚地区出现低温多雨的现象;若拉尼娜发生在9-11月,则主要会导致马来西亚的气温降低,对印尼影响不大;若发生在3-5月,则基本没有影响。

我们回顾2000年以来的降雨量和温度,将拉尼娜发生时期的降雨、温度与历史同期比较。降雨方面,可以发现,拉尼娜发生当期的月度降雨均值几乎全部高于历史同期均值。其中,拉尼娜会给东南亚棕榈油主产区带来更充沛的降雨,1-3月影响最大,10-11月影响较小。温度方面,则发现拉尼娜对温度的影响并未超出棕榈树生长所需要的范围,且只要不出现严重的气候异常现象,棕榈树都可以获得适宜的温度条件。

拉尼娜对棕榈树生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降雨,而温度则几乎没有影响。那么,拉尼娜通过降雨如何影响棕榈FFB单产?我们通过对比最近6次拉尼娜现象时期的FFB单产情况,来观察拉尼娜的影响。

2010年7月-2011年6月,马来西亚降雨为历史区间偏上水平。2010年10月-2011年1月FFB单产偏低,但3月之后快速回升。

2011年8月-2012年4月,拉尼娜强度中等,马来西亚降雨量处于历史居中水平。从2011年全年来看,上半年3-6月拉尼娜期间单产始终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但四季度拉尼娜期间单产表现则逐渐下滑至历史均值水平,这其实是反映了前一次厄尔尼诺现象的滞后影响。

2017年10月-2018年4月,拉尼娜强度为弱,马来西亚降雨量仍处于历史中间略偏高水平,2018年前4个月,受拉尼娜影响,降雨改善明显,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期间17年四季度的单产明显提高,18年1-4月,单产同样明显提高。

从最近几次拉尼娜年份看,当拉尼娜发生在四季度(马来西亚雨季)时,对棕榈果串单产的影响存在,但整体较弱。降雨主要是会推迟棕榈油产能,对棕榈果单产的影响远远小于厄尔尼诺现象。而当拉尼娜发生在一季度(马来西亚旱季)时,降雨偏多,利好长期棕榈果单产,如2011年3-10月。此外我们还发现,由拉尼娜带来的充沛降雨有益于之后油棕的生长发育,可明显提高次年单产。

因此今年来看,雨季遭遇超强降雨实际上对马棕单产影响较小,减产季马棕盘面走势主要还是受库存变化及周边油脂油料走势的影响。从最新的MPOB报告来看,10月马棕产量环比下滑至172万吨,处于近年来的偏低水平,既有拉尼娜导致的多雨天气的影响,但更多是和一直以来存在的劳工短缺因素和疫情防控措施关系。

马来西亚政府从10月中旬起先后在疫情发展较严重的沙巴州、吉隆坡等地实施“有条件行动管制令”,具体措施包括限制民众跨区域出行、关闭学校等场所、禁止众多社会活动等,这令许多外地劳工不能进入种植园参与生产,导致种植园出现劳动力短缺。而10月20日前后,沙巴政府发布了新的疫情控制措施,将种植园和工厂限制在一半产能,营业时间限制在早上6点至下午6点。棕榈油厂通常在9月至1月的生产旺季期间每天最长工作22小时,减少轮班可能导致大量棕果串积压。收获后不久未加工的棕果串可能腐烂,进一步降低产量。沙巴州棕榈油产量约占马来西亚的25%。若这样的措施持续到11月上旬,甚至进一步延长,11月的马棕产量可能继续偏低。

综上所述,中期看,今年减产季的马来西亚棕油产量仍有不及预期的风险,库存可能继续低位徘徊,叠加疫情和劳动力不足因素,不排除11月库存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但对比历史数据及盘面走势,当前价格已经基本反映了低库存预期,马盘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明年一季度,一旦拉尼娜减弱,棕榈油产量出现恢复,那么届时国内外油脂将见顶回落。

4.结论及操作建议

从盘面上看,市场偏爱炒作拉尼娜造成的阿根廷减产,尤其在今年美国和巴西由于超卖而大豆结转库存处于低位,如果南美发生拉尼娜引发的减产,盘面预计反应强烈,建议豆二、豆粕逢低买入

拉尼娜对棕榈油盘面没有决定性的方向作用,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目前东南亚疫情严峻,种植园劳动力不足问题突出,若拉尼娜、疫情与劳动力问题叠加,四季度棕榈油产量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而进入2021年则产量可能进入恢复期,建议棕榈油短多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