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业绩报酬计提方式介绍及比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80回复:65喜欢:351

当你雇人干活时,希望一年赚50万,给他10万,还是一年赚20万,给他2万呢?

     应 @蝴蝶辉耀  需求简单介绍一下私募基金业绩报酬计提方式和我的理解

私募基金行业的费用基础是1-2-20%(1%认申购费、2%管理费、20%业绩报酬),但近些年来由于竞争的激烈和新兴销售渠道的崛起,部分私募在各项费率上进行了一定的让步,如认购费减免,降低管理费、设置业绩报酬计提基准等(在我前年还在私募行业工作的时候也有部分强势渠道会涨价,如管理费2.25%,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了)本文主要聚焦在业绩报酬这一项目上。一张图介绍:

这张图很好的概括了私募业绩报酬的计提方式分类。主要就两种:产品收益高水位法和个人收益高水位法,而在这两个方法下关于计提又有净值扣减和份额缩减两种方式。由于份额缩减方式很少使用,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净值扣减方式,如果有份额扣减的问题可以直接留言问我。

产品高水位法:也叫整体高水位法,是以产品净值为基准判断是否创新高,在每次开放日提取业绩报酬,同时降低产品净值。

个人高水位法:也叫单个单笔高水位法,是以每一笔买入资金为基准判断是否创新高,在赎回、分红或清算时提取业绩报酬。

产品高水位法是简单直观,并且对托管的结算能力要求低,早些年私募基金基本都是产品高水位法,近些年由于托管机构能力的提升,让个人高水位法成为了可选项。

两种业绩计提方式的影响比较:

1.对管理人投资的影响

产品高水位法意味着产品只有不断创新高才可以提取业绩报酬,因此更要求投资注重绝对收益。而个人高水位法大跌后即使没有创新高,但仍然可以从抄底的客户中赚取到业绩报酬。

2.对净值的影响

产品高水位法会在业绩报酬提取时扣减净值,累计收益率一般为实际投资收益的80%左右,个人高水位法业绩报酬提取不在产品净值体现,累计收益率就是实际投资收益。目前主流的业绩排名机构无法区分产品的业绩报酬计提方式,只能以净值计算,因此在业绩展示上个人高水位法更占优势。

3.对管理人及客户收入的影响

分3种情况,总体上涨、先涨后跌、一路下跌。我们将模型简化为三步


  

可以看到。如果产品一路上涨,那个人高水位法无论是客户收入还是管理人收入都更高,如果一路下跌,那无论哪种方法计提都是0.如果先涨后跌,明显产品高水位法的管理人收入要高于个人高水位法,而客户收入要低于个人高水位法。

但是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抄底,这种情况下买入产品高水位法客户收益更高。

总的来说,目前个人收益高水位法已经逐渐取代产品收益高水位法,由于:

1.长期来看,产品是不断上涨的,个人收益高水位法无论投资者还是管理人收入都更高

2.对管理人而言,个人收益高水位法在净值展示上更好看

3.对管理人而言,产品不创新高也能赚钱,压力更小

4.对客户而言,感受更公平

5.现在的技术条件有能力做个人高水位法计提

PS.如果大家对这种科普贴也有兴趣的话,下一次我可以写一下围绕三个费用有哪些玩法,之前在招行参与设计了一个目标回报系列产品,当时大受欢迎极大的促进了销售。


 @今日话题    @雪球私募  

精彩讨论

王老吉32282020-08-01 07:23

没看到如何分担亏损

全部讨论

2020-08-01 07:23

没看到如何分担亏损

01-04 22:44

学习了!

2020-09-19 09:49

刚才从一位$明资道一期(P000375)$ 合伙人的分享中读到,内容挺全面客观的,但第一点结论逻辑上看起来是不可能的吧?(两个都高?),我想可能是因为第一个表的假设数字是不一致的:整体高水位法全年费前是3.8,而个人高水位全年要到4.0?我觉得第1点结论应该看“管理人/客户收入比”而不是绝对值?供探讨参考。谢谢。

2020-08-02 09:01

你好,请问个人超额收益就是个人高水位法吧,这个记提提成的时候会个人通知吗?收益分配日是一年就一次,还是会多次?

2020-08-01 09:15

说的很清楚

2020-07-31 22:25

认为个人高水位法更合理,不同投资人进入时间不一样,当然应该根据对个体创造的收益部分收取提成。目前申购费基本都是免得,除了极个别的热门高收益基金,常见费用模式:管理费0.15%+托管费0.01%,有些小私募管理费收的低。不过我不愿意投费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这就和贵有贵的道理一样,只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优秀,给市场公平的服务价格是合理的。

2022-02-07 11:16

mark

2022-02-05 21:16

多数是份额扣减

2022-02-05 13:02

私募基金行业的费用基础是1-2-20%(1%认申购费、2%管理费、20%业绩报酬)

2022-02-05 12:29

文章很好,谢谢!请教一下,税务局对合伙人企业纳税调整对私募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