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宁境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0
凯莱英做CDMO,主营小分子CDMO,正在往大分子拓展。

而各路CRO公司,都在往CDMO拓展。

凯莱英的大订单影响太大,确实要考虑剔除大订单业务增长情况——公司一直没有披露,有信息说15%,当然这个扣除辉瑞订单的业绩增长也有问题,一方面公司主要精力都在搞大订单、那有时间搞别的订单呢?另一方面,能够拿到大订单,也不天上掉下来的、人人都可以捡。

$凯莱英(SZ002821)$

热门回复

2023-01-28 09:29

$凯莱英(SZ002821)$$博腾股份(SZ300363)$ 目前大概都是同样的顾虑。能接大单的实力,确实也反映出公司的水平。这个印证他们长远的能力。想纠正一下前面的前面那位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cdmo。一般只有大的跨国药企和创新药企需要,前者是为了降低成本,后者是因为自己没有工业化能力。 CRO和cdmo在国内的业务之所以没那么好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药企往往自身有比较好的研发和产业配套。通俗来说就是,本来在国内成本也没那么高,所以生产往往就自己做。这两年因为产能过剩,有些传统药企的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也转去做CXO。这也是市场所担忧的。但其实从长远来说,对头部企业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c xo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不仅在于研发,也在于它在供应链内的能力,不是说你有个工厂就能做起来。

2023-01-28 11:25

创新药精彩纷呈,重磅BD接二连三,重要里程碑也连续兑现,但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创新药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好的生意是需要低投入、高收益、长期稳健增长,创新药不确定性、风险、投入太高太大,而投资收益逐年下降,差不多一款药需要投入12亿美元,需要15年时间,所谓两个10是说少了,而预期收益很难、也没那么高,并且重要靶点、蜂拥而至、卷的厉害。
以长期投资价值而言,创新药不如器械。

就像新能源里面,整车给电池厂打工、电池厂给锂矿打工,整车、电池都非常烧钱,但盈利微薄。

制药巨头不会把主要业务交给一边制药,一边参与cxo的公司

2023-01-28 10:24

要现实点,不是说非要创新药才有前途,

2023-01-28 10:19

在中国,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能比较有市场

2023-01-28 09:28

未来看点在CGT

2023-01-28 09:20

国产的新冠药君正的,看数据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