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61喜欢:140
回复@宁静的冬日M: 我刚打赏了这条评论 ¥100,也推荐给你。//@宁静的冬日M:回复@陈达美股投资:看各位名人评论比特币很有意思。可以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包括不少非常有名的人,都始终存在,追求一种独立于经济活动存在的,有“价值”“货币”的情结。
比如paypal的创始人Peter Thiel所说的“我认为人们低估了比特币的价值。它就是货币的储备,就像黄金。。。”,或者John McAfee所说的,我自己就是一个比特币矿工。我们挖一枚比特币的成本是1000美元,那请问创造一美元的成本是多少。。。”,都无不显露出这种古老的情结。
也许,这跟人们追求财富安全的心理需求有关,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只有那些数量稀缺,发掘困难的东西(在这方面比特币比黄金还好),才配成为货币。
然而貌似符合这种需求的货币,黄金,却早就成了历史。现实中还在用的货币,却没有哪个有这种特征。比如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美元,在过去两百年里按其购买力就贬值了95%,但这并没给人们带来什么麻烦,恰恰相反,当年那些为了挽救黄金以免其彻底丧失货币功能的努力,诸如金本位制,布雷登森林体系,在今天看来都是如此愚蠢~人们需要的货币数量与经济总量有关,与黄金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与比特币的2100万这个数量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全球不断增长的财富强行与数量有限的黄金挂钩,这本质上是让黄金的持有者可以永远不劳而获~谁有能力保证这种荒唐的体系不被持续的博弈所改变?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这种一朝付出,永世获益的心理需求本身就不合理。
正如罗伯特.希勒所说,黄金是一种投机性流行病,病毒会变异,会重新爆发。从远古而始,至千年之后。
比特币就是一种黄金的病毒变异(尽管创造它的区块链技术很可能对人类有重大意义。但好的技术和好的应用完全是两码事)。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们对目前信用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创造,普遍缺乏常识。在很多人想象中,自己使用的货币都是“央行放水”创造出来的,鉴于各国央行都似乎总是有不顾老百姓死活拼命“放水”的恶劣行径,所以迫切需要比特币这样一个新英雄(老英雄黄金离开以后迟迟没有回来)来“去中心化”,拯救世人。
事实上,在很久以前的实物货币时代,大家使用的货币才是央行印出来的。货币体系从实物货币到混合货币到信用货币的变迁,也是一场长期的博弈过程。聪明的银行家们在这场博弈中,已经悄悄从央行手里接管了创造货币的权力。
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使用的信用货币都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的。这种信用货币有如下特征:
1.它本身就是虚拟的,只是一个电脑符号。
2.它是去中心化的,发行量不由政府决定,而是由商业银行根据自己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判断随时发行,随时消减。商业银行依靠自己的服务(对信用的判断)贷款创造货币换取息差,客户还贷时消减货币。如果银行判断失误(即服务缺乏价值),客户无法还贷,损失由自己的资本金承担(同样消减了货币)。
3.央行只能通过调整基础利率或买卖有价证券等等方式,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发行意愿和发行能力。而不能,直接创造货币给企业和个人~因为它没有信用识别的能力。
现在大家看到的所谓“央行放水”,实际上是前述央行影响商业银行的活动,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魏玛共和国或国民党滥印钞票。举个日本的例子可能更好理解:日本央行“放水”多年,但日本的通缩却成了长期顽疾。如果它的“放水”是给每个日本人印一亿日元钞票,日本早就恶性通胀了,之所以反而通缩,就是因为在目前的货币体系下它“放水”只能影响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意愿和能力,却没有真正为公众创造货币~为公众创造货币的权力在商业银行手里,它们最终是否创造,更主要受市场规律影响而不是央行影响。如果他们认为看不到借款者有可靠的信用,或者反过来作为潜在借款方的企业或个人都看不到什么合适的项目值得自己去向银行借款,创造货币的行为依然不会发生,这就是日本央行长期“放水”,却依然长期通缩的根本原因。
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存信用货币体系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去中心化,这套体系的优点在于:货币本身的成本接近于零,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商业银行创造的通用债权符号,大家都接受这个债权符号的原因是因为商业银行有自己的资本金而不是这个符号需要多少成本(John McAfee的挖矿成本再高,对它人而言毫无用处,大家为什么一定要承认它的价值?黄金白银存在同样的逻辑缺陷,为这些东西付出的成本都是无意义的浪费~难道一个人用重金搞来一坨屎,它也必须因其成本高而价值连城?),而商业银行之所以愿意创造货币(也就是增加自己的负债)给他人使用,是因为它通过这种方式也同时增加了自己的债权,这种债权是建立在它判断对方能在将来还本付息基础上的,而对方之所以能还本付息,就是因为他可以提供别人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在这套体系下尽管创造出来的货币本身毫无成本,但其创造机制却保证了它可以尽可能反映其背后的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去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才能获得货币,而不是去做对它人毫无意义的“挖矿”工作。从理论上说这套体系下央行的存在并不是必须的~实践上美国也曾经很长时间没有央行(第二合众国银行于1836年到期,直到1913年,才成立了美联储),只要有商业银行按市场规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创造信用就行。当然不要央行的缺点在于市场未必总是有效~银行家们在判断信用方面跟股民们判断公司一样往往有旅鼠效应,频繁的危机让大家不得不组建了美联储以调节商业银行的活动。所以央行这个“中心”的存在本身就是长期博弈的结果,而不是强加的。它是对市场不完美的改进,或许这种改进依然不完美,未来进一步的博弈推进新的改进也是必然的(巴塞尔协议就是对货币体系的进一步改进)。但这种改进,只能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让大家过得更好,才有可能被普遍接受。而不是相反。
最后顺便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看比特币,直观上它是过去十年里回报最高的“资产”,其回报秒杀了有史以来所有投资大师。也秒杀了中国的一线城市房产(中国一线城市房产以其17%左右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了与顶级投资大师比肩的水平,秒杀了除比特币外的其它所有资产)。按某些人的逻辑,只要价格涨得久,就不是泡沫。比如创业板是泡沫,因为它很快就跌了。房地产不是~如果是的话它应该早就跌了,十年都不跌就说明它不是,因为市场有可能错一年,不可能错十年。那么比特币显然就不是泡沫。
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就必须否定这个逻辑。市场为什么就不能错十年呢?市场无非就是人们的行为而已,人们坚持地心说坚持了多少年?或者就以对货币理论的认识为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讲过一个故事:“20年前,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寒假在中国农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南岗分理处会计科实习,几乎在顷刻之间就颠覆了我在课堂上学到的货币创造理论。。。引起了我对货币创造理论的怀疑。直到现在,我都佩服南岗分理处的同事们对货币创造理论的透彻理解和成功实践,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为什么,成千上万的银行员工在每天发放贷款的记账动作中不会怀疑传统货币银行理论,为什么,与传统货币银行理论明显不符的事实却无法对错误理论形成挑战?”
当然,很奇妙的是,人类的博弈活动长周期来说始终会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如果时间够长的话)。@不明真相的群众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世风日上,人心很古” 查看图片
引用:
2017-12-08 08:26
从 $0 到 $1,000: 1789 天
从$1,000到 $2,000:1271天
……
从$6,000 到 $7,000: 13天
从$7,000 到 $8,000: 14天
从$8,000 到 $9,000: 9天
从$9,000 到 $10,000: 2 天
从$11,000 到 $12,000: 6 天
从$12,000 到 $13,000: 17小时
从$13,000 到 $14,000: 4小...

全部讨论

提树2017-12-15 19:36

讨论已被删除

抽烟的乌龟一号2017-12-15 18:33

讨论已被删除

满-河-星2017-12-15 18:31

所以啊,注定它是炒作对象,不可能是流通手段

Euphoria2017-12-15 18:29

那存量的不公平怎么解决?从今天起挖得再多,也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挖出来。也就是说一大半财富由极几百人或是几千人拥有。
相比而言,比尔盖茨、巴菲特再有钱占据全世界财富(或是货币)比例能有多高?现在的贫富差很多人已经难以忍受,那未来呢?

满-河-星2017-12-15 18:15

就它的复杂性而言,显然它还不是财富

满-河-星2017-12-15 18:13

等到比特币或者类似的电子货币,跟西部农村种地的一个农民有关,跟放羊的牧民有关,拥有它才是真的财富

Euphoria2017-12-15 18:06

电工的电是自己的么,电力可以长期储存么,电力稀缺么?而比特币可以在私人名下而且他人无法知晓的。
我的意思是,很多人以为比特币带来自由和和平,说不定带来的是绝对赤贫和奴役。

满-河-星2017-12-15 17:58

比你说的比特币拥有者还富的,是电工,电一断,啥币也没有了,调侃一下。
一直不太相信有一种东西能脱离国家、政府和社会在全球流动,尤其还标称自己是货币,如果它不能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那不就跟古董一样,价格想标多少标多少,有什么用?

lany13332017-12-15 17:35

晨曦微现2017-12-15 17:18

从货币的角度说的很对,但以后比特币的价值是否只限于货币?现在谁也不知道呀。
我还是买票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