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餍足的需求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82回复:1017喜欢:213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告诉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中国企业造彩电,造冰箱,造空调;造自行车,造摩托车,造汽车;盖公寓,盖别墅。基本上所有的行业,中国企业都造成了世界第一。

但这时候突然发现问题了。

啥问题?

彩电冰箱空调太不容易坏;汽车已经没地方停了;空着的房子比住人的房子还多。

人再饿,吃三顿也饱了;再伟大的人,躺下来也就占两平方米;喝了茅台,最多也一夜七次,再来一次腰受不了了,@但斌 是吧?原来,不是产能过剩,而是需求有限啊。

人民群众限入了需求满足的空虚之中,企业家限入了增长失速的焦虑之中: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其实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就给大家指出了方向:文化需要。

文化这词有点虚,我给改个名目吧,叫精神需要,正好跟物质需要对应起来。

精神需要这个东西太有意思,它的运作规律跟物质需要正好是相反的:

人的物质需要是有限的,精神需要却是无限的,所谓马屁再多也不嫌多,就是这个意思。

人的物质支付能力理论上是可以无限扩张的,人的精神支付能力却是无法扩张的。你想想,让巴菲特给你付100万美元,对他实在是太小case;你让他陪你聊24小时天,他顿时崩溃了。现在陪聊两小时收300万美元呢。

人在物质需要方面的支出都是斤斤计较的,精神方面的支出却是根本不计价。给陈圆圆买一栋帝都别墅,吴三桂肯定要讲价的;等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时候,就根本不讲价了,精神需要啊。

所以结论很简单,如果谁能满足人民群众永不满足的精神需要,谁就挣大钱。

其实,过去也有这样的产业,是满足这个需求的,比如电影、电视、书籍、报刊,俗称文化娱乐产业。

这个模式有一个特征:就是在满足精神需求的产品跟用户之间,隔着一个叫做媒体或者机构的东西。

这个机构存在的理由是:它知道把控产品的质量,它知道用户的需求。

它真的知道吗?它真的知道吗?它真的知道吗?

后来出了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尝试,就是把中间环节砍掉,直接让生产者面对用户。比如,新闻让当事人发布,不要通过一个叫记者的中介;比如,文章让作者直接发布,不需要媒体做中介;比如,唱歌的姑娘,直接向观众收钱,不要通过一个夜总会老板或者制片人。

这一试不要紧,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多少年来中间隔着的那个机构,既把控不了产品的品质,也把握不了用户的需求!

做这个胆大包天的尝试的是什么?

$Facebook(FB)$ $腾讯控股(00700)$ $微博(WB)$ 当然还有推特,陌陌,YY。。。

他们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

所以理解为什么它们的股票要涨了吧?

我夜来无事,梳理了一下全世界最有可能市值达到万亿美元的公司,也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都没有!一家都没有!不信您看看:万亿美元(ZH1068865)

将来的王者,一定是满足人民群众永不满足的精神需要的公司,而不是满足很容易满足的物质需要的公司。

全部讨论

2017-05-18 20:12

理论上现在的机器就可以比很多普通人智能更高。因为很多人实在太懒太傻了。
很多低级的骗局都有那么多人相信。
百度上排名第一的广告链接,明明是骗子公司,就相信了,因为他排名第一。
很多产品,其实,稍微理性分析,上网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各个牌子背后的猫腻。
只不过,很多人已经先入为主,或者缺乏正常的思维逻辑,跟他说再多都没用。
譬如我们父母这一代,很多人相信电视台和报纸,明明上面有很多骗子广告,就死活相信。
外面很多假药,国药准字都没有,偏偏老人家相信,愿意去试验。
有时我真的很愤怒,见过太多的人(包括自己的一些亲戚),利用人性的弱点,轻松的赚钱。而我自己碍于良知,却做不到。
现在电商,不管是某宝,某猫,某东,亚马逊,天下乌鸦一般黑了,很多人大肆的利用各种灰色手段赚钱,而老老实实做良心生意的,不愿意用各种营销手段坑蒙拐骗的,却很难赚钱。
我现在买东西,要么去一些大品牌的旗舰店,要么去一些小店,甚至都可能没有几个点评的。但是我很少再去光顾那些有爆款,好评一堆,各种营销手段熟练的非知名品牌大卖家了。
我见过最奇葩的一个亚马逊大卖家,一款产品差不多1000个好评,但verified purchase review竟然只有一个。

2020-06-15 22:05

入市两年,学了一圈,最后发现您这套才是正道。。。识别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标底才是核心,看报表,交易模型什么的都是术。。。是否满足精神需求就应该是考核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指标。。。知易行难,看到大道说他推荐身边的朋友买苹果和茅台,最后拿住的,十个人中也就两三个。。。人能不能禁得住考验,就在关键的一两步。识别资产质地且能忍受波动。我看有烤口感好拿住茅台的,有靠十年如一日去超市数生产日期拿住伊利的,有考靠每周去数电梯广告拿住分众的,有靠每天视察商场拿住领展的。。。永不满足的需求也是一种办法,如果手上的标底不能继续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那就可以卖了。。。

2018-08-19 14:03

方丈正解,中国的寺庙如果能上市,绝对要大买特买。

2017-05-18 13:56

这篇文章含金量很足,很足,感谢分享。

2017-05-18 13:55

赢家通吃,没有中间商吃差价!

2017-05-18 13:55

厉害了,方丈

2022-05-25 19:54

估计方丈写这篇文章时候,打死都想不到中概目前下场。所以投资个股看十年二十年什么2060的都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