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冬日M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3喜欢:164
贵与不贵其实取决于衡量标准。一个生意,用它能赚多少钱来衡量贵不贵比较可靠。用别人愿意为它出多少钱来衡量贵不贵完全不可靠。“抄底”就是在猜别人的出价嘛,你猜他要出石头了,他偏要出剪子,你猜他要出帕子,他偏出石头。。。猜错是正常的。
但是抄底这种思想,有悠久的历史惯性。因为在漫长的几千年里面,人创造价值的能力在剔除通胀后没啥变化,长期投资没啥意义~任何团队的价值都不如低回报的田地黄金。博弈才是投资的核心,抓住价格波动,“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先挖到“第一桶金”,然后买田地黄金,用更多资本去拿低回报才是最不坏的选择。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投资成功,必然要有另一个人被割韮菜(能不能成功,主要取决于这场勾心斗角的游戏中谁的运气更好,在大家都想抄底的算计中真抄到了别人的底)。
幸运的是从200多年前开始,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好生意,享受生意的复利回报,就已经是比用便宜的价格低买高卖更有效的投资方式。由于人创造价值的能力越来越强,巨大的长期回报不需要来自别人的损失,只需要跟别人共创价值,实现win-win。把财富配置到“抄底”这种时输时赢跟人对耗的时间上,就已经远远不如配置到买下别人创造价值的时间上。
只不过,一个人的思维惯性很难改变,一群人的思维惯性更难改变,整个人类的思维惯性,多半会在很长的历史中存在吧?
贵与不贵其实取决于衡量标准。一

热门回复

这两天在看别人推荐的《祖鲁法则》,里边有一段:
几年前,我读过美国的威斯伯格所写的一篇很有趣的研究文章,文章支持了关于选股的观点,它追踪了两名对投资相当有天赋的投资者的财富状况:A先生能够完美择时,B先生却总是满仓最佳行业。两位投资人的起始资金都是1 000美元,都是从1980年3月31日开始至1992年9月30日结束。A先生共进出股市9次,每次的时间都很精准,他最初投入的1 000美元增长到了14 650美元。
而B先生,他总是满仓投资于最好的行业,他的1 000美元增长到了62 460美元。同一时期,1 000美元投资到标准普尔500指数中,仅仅能增长至6 030美元。A先生与B先生取得的成效很难被模仿,但是他们的例子也清楚地展现了选股比择时重要得多。

一个生意,单单依靠它能赚多少钱是无法评估贵与不贵,还需要有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这个参照对象可以是社会平均赚钱能力,也就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属于客观标准。当然还有主观标准,那就是每个人自己真实的赚钱能力,或者说自己预期自己的赚钱能力。这么说来,评估好生意赚钱能力,评估好自己的赚钱能力,也是可以“抄底”的。当然,基于以上结合金融行为学,抄底抄到最低价有些时候是可以实现的。但时时刻刻都想抄底抄到最低价,那是一种病。

2023-12-08 20:44

[赞成]其实价投就是有点闲钱买点看得懂的生意,买入那一刻开始公司就一直在为我赚钱,只是未必体现在账户上而已。另外,其他方式短期就能见到收益吗,我不确定,我只短暂做过1个月的K线,太累了就放弃了。后来就深一脚浅一脚做价投,也快7年了,时间真快呀。

2023-12-08 17:41

人因受益而坚持,冒昧回复。

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但显然,你感到很舒服,也找到了正向反馈,这就很好。

您客气了,随便聊聊而已。价投这条路,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收益,想坚持不容易的。

读过宁总多篇文章了,觉得非常受益。有个疑问想请教下:如果长期持有优秀的股票收益最高,那请问怎样才能改变思维惯性,形成这种正向激励呢。

我举个例子,上一轮白酒的股价腰斩下跌(2013年开始),就展示了市场价格非常正确地预测了白酒业绩的多年下滑,泸州老窖和五粮液等酒企之后N年的业绩,完美地证明了这一点。泸州老窖的赚钱能力,从2012年的40多亿,断崖下滑到8.8亿。
事后看,当时的市场价格,确实包含了有用的信息。

一个生意,用它能赚多少钱来衡量贵不贵比较可靠。用别人愿意为它出多少钱来衡量贵不贵完全不可靠。
------------------------------
【winwin创造价值的速度,比零和博弈毁灭价值的速度还快。文明现代化3.0】

雪球第一价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