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熬的鸡汤

发布于: 雪球转发:343回复:994喜欢:175

《隐入尘烟》,讲的是两个被社会、时代抛弃的底层人物,抱团取暖的爱情故事。

首先得说,用料是非常扎实,外景、室内的陈设、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都是原装级别的。海青的表演尤其值得称道,她的表情,由开始的拘谨木讷,受了感情抚慰以后逐渐放松,与情节的发展特别匹配。

对于不了解农村生活的人,我要告诉你们真的农村生活大概就是这样的,不是李子柒视频那样子的,甚至不是《二舅》那样的。

之前很多农村题材的电影,在这个基础功夫上做得太不够了,农妇的脸色,都是资生堂护肤水滋养着的;耕地的少女,脚上涂着鲜红的指甲油呢。

当然,若要论核心的情节,又是特别不合理的。

我们来看看马老四这个人。

1、显然他是个劳动能手。种地,盖房子,各种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2、他有很强的道德感。献血的时候,惦记得的怎么帮村里人讨工资。

3、他有很强的情感输出能力,对环境非常敏感。这不光体现在他对曹贵英的感情,还投射到驴、鸡、燕子,甚至蝌蚪上。

如果有这样的能力与性格,在现在的农村,无论如何不至于沦落到他在电影中的处境。就比如说,他盖房子那个技能,进城去搞装修,一天赚个500块钱,完全不是问题。如果留在本村,大概率会当一个村干部,成为本地精英。一个人身陷悲惨的境地,除了环境跟运气,通常有其自身的原因。曹贵英可以用身体残疾来解释,马老四用什么来解释呢?

马老四与曹贵英相处的方式,始终温情脉脉,但不得不说,这不是他们这样处境的人相处的主流方式。什么是他们的方式呢?电影里头倒也有一个镜头,就是曹贵英没有能力把麦捆叉上驴车的时候,马老四骂她的话。“遭瘟的”,这是他对一切不自己不满意事物的评价,包括他的驴,他的鸡,他的老婆。沉默、抱怨、咒骂,才是符合他们处境的主流表达方式。当然,这样的表达方式,并不符合观众的预期,观众需要的是一个弥漫着人性温情的童话故事,所以导演就编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细节上的真实、苦逼,与情节上的温暖与荒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编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必然面临的矛盾,而这又是这个电影打动人的地方。

黄连熬的鸡汤,到底是甜的,还是苦的?这个就取决于观众自己了。

精彩讨论

成本是啥2022-08-23 16:10

电影背景是甘肃:那“马老四,进城去搞装修,一天赚个500块钱,如果留在本村,大概率会当一个村干部,成为本地精英”
老家浙中农村,觉得方丈的判断不现实。表妹夫就是做装修的水电工,正常日工资也就300,由于他是以包活方式的,每天工作12小时,能500一天吧。只要不去杭州,也就这价码了。他的手艺虽然比较受认可,但实际还是不专业的,如把我家的浴霸开关线接的乱七八糟,能用但没有规律了。 成为本地精英那是做梦,那得有维稳价值才行,一般是农村兄弟亲戚多的,或者有钱有势的,才会被乡镇书记看上培养。

allSBnow2022-09-03 12:02

【生活是一头驴】

跟浪哥一样,也是从方丈这里听说了这部电影。这两天响应号召没有出门,就断断续续地在iPad上看完了《隐入尘烟》。
之所以断断续续,是因为这片子情节够慢,片子又长,加上听过方丈介绍,知道是部类似《活着》那样的苦情片,很沉重,看一下就得歇下来缓一缓。
影片的分析,方丈讲得很好,我基本上也同意,就不多重复了。我就说说意见不同的地方。方丈说是黄连熬的鸡汤,我倒没有尝到什么鸡汤味。
关于马老四,我觉得并不可能像方丈说的那样进城,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命运由他的性格就决定了。
马老四,老实忠厚,本分勤劳,但他胆小,自卑,没有激情,冲动,不会与人打交道,更不会谋略算计,在村里都是受人欺负的角色,这种人到了城里,要么被改变,要么被毁灭,所以他一直也没有去过市里。
马老四就像他那条驴,只知道低头干活,还要被骂遭瘟的。
片头和片尾,都是那头驴。而片中稍微轻松和煽情点的,也是那头"草驴",马老四的想到的也是当草驴好,不用干活了。
那头驴与马老四就是相依为命的一体,从马姓上也可以看出共同点。
在整部电影里,除了干活时的动作灵巧利落,但在所有与人相处时,马老四永远都是缓慢、笨拙、拘谨的。
马老四是善良的,这种善良是发自本能的,传统的,他对驴好,对鸡好,对蝌蚪好,对燕子好,但捉到鱼还是要烤熟吃的。
马老四会表达情感,但仍然是原始的,压抑的,用葵花籽摆花造型是唯一大胆的表达,但也是说丢了好认,情急之下,也骂老婆是遭瘟的,跟别人骂他的驴一样。
马老四如果能进城改变命运的话,那也只有一种可能,有一个贵人带着他进城干活,别人谈生意,他认真接活。
他就是那头驴,需要一个主人。
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没有与人主动沟通的技巧,我们都会是那头驴,干一辈子辛苦的活,还要被骂"遭瘟的"。

躺平无事2022-08-23 17:31

逛雪球,看抖音,玩滑板,听大伯大爷聊怎么搞残美丽国和弯弯,和一个一年级小女孩一起,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另外,我是职业投资者,投资的标的主要从巴菲特,段永平,还🈶️一个叫方三文的投资家持股中寻找,偶尔穿插做点其他被狗屎运砸中的股票,比如年初的九安医疗,我不买贵州茅台中国神华的,买球友们认为弹性大的其他同板块个股,所以,经常换股,时间过得很快的,只是农村实在无聊,山都荒了,野猪和各种毒蛇很多,孩童时期的上山下河不敢了,主要是前年村里40岁壮年男子在自家房子旁边被毒蛇咬了,60分钟内就逝世了,没撑到县城医院。
我也准备一周后去大城市了,乡愁只是城里人的一厢情愿,大叔们说,种田亏本,大片农田抛荒。前段我还想募集个100万,把几个村得空地种满适合的花草,可能会成长为避暑休闲地,后来隔壁村支部书记说在争取400万项目,只是他们喜欢搞基建,估计城里人还是不来。大规模草场,花草,是唯一吸引地办法,其他新农村建设,到处都有,没特色了。
以后估计我也不会回来,这次回乡,真相明白大道说过,让老家留个念想的意思,回来了,美好的念想都散去了哈。
人生就是一直往前走,回去,没啥东西。

生猪期货期权2022-08-23 16:50

田园牧歌、乡村淳朴的背后往往透露着人性的不堪,农村一定是弱肉强食的,一定是风言风语的,一定是直面人性丑恶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进击喵星人2022-08-23 16:04

农村确实有很多马老四这样的人,能干善良踏实,但自卑敏感逆来顺受,大多数被家庭pua ,但又不敢出走家庭,或者缺乏足够的支持成立自己的家庭,多数成为光棍汉,一生困苦,隐入尘埃……

全部讨论

2022-08-31 21:55

我的个人观影收获:
1.苦难不能兴邦,也不能带给人任何幸福感,因为苦难是人无可奈何、被动接受的结果,而不是因。
2.何为为人?人为什么活着?
为什么人们对他人遭遇表表现得如此冷漠?
好的电影应该是带给观众更多思考,而不单单是局限在电影本身。

2022-08-28 00:37

那个结局一点都不是开放的,卖光了所有东西,屋子里烧了一盆碳,他的心气已经没有了,以他的性格,他如果活着,断然不会有别人替他收拾东西,他的驴不走,说明他根本没离开屋子,他们曾抽了他的血,再拿走他所有的东西,还有最后的拆迁补偿价值。
他们都是信命的老实人,一开始并不是一见如故,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相处的过程慢慢的适应,两个被摧残的人就像那个弯的麦芒,慢慢变直了,生活渐渐有了希望,互相依靠,相濡以沫。
不过悲剧却是注定的,一个一直被抽血的人,出事是迟早的,要摆脱这种宿命,只有死亡。
那些帮过他的人,他全部偿还,一码归一码。那哪些剥削他的人呢,不会反抗,只有死亡,他的反抗,就是死亡啊

2022-08-23 16:42

在我的记忆中,过去的农村,如果兄弟中有人不结婚没有儿女,最终的养老送终就要依靠其侄子侄女,在人身关系上就会有所依附,所以最终都会沦为自己其他兄弟的终生长工。

至于方丈所说的因为具备技能,所以可以出去打工,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下,基本不可能,而且他们所能灵活面对的,只是农村的人情世故而已,并不适合城市的生存环境。

正如剧中的马老四,如果他理解城市的法则,那么仅依靠为人献血,基本上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实际上,他们的大部分本份又老实,谨小慎微,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生存的目的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最终,他们大概的命运都是为自己的兄弟一家做牛做马,操劳一生。

2022-08-23 18:29

据说演马老四的是导演的姨父,电影里头除了海清都是本色出演的,估计场地都是本色的。。这可能就是细节真实的原因之一吧

2022-09-03 12:23

1.老四盖房子并不等于他有手艺。那个房子没有技术含量的,跟进城打工要得技术两码事儿。
2.老四的善良和被压迫都很真实,他自己是不情愿的,这样的老实人被欺压在农村和城市都是有的,跟善良无关,跟贫穷和社会地位低下有关。
3.农村的村干部应该都是一些当地的特殊人物,要么能霸道一方,要么是大家族的头面人物,善良的人能干的人不会进入这个行列。

昨天凑热闹去看了,感觉:
1,马老四和贵英都是打小在被虐待欺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是不折不扣的斯德哥尔摩患者,其表现和善良无关。
2,马老四被抽熊猫血毫无回报,完全违背逻辑和常识。最残忍的吸血者也不可能不给一点回报,即使从吸血者自身利益的自私需要出发,也应该把马老四养得壮壮实实的,因为马老四健康,自己才能有血源保命。
3,马老四那么能干,绝无可能混得那么惨。
4,马老四和贵英这样的卑微苦难人群,各国都有、包括欧美底层,而且马老四和贵英的生存条件,绝对好过这个世界最贫困国家里最贫困的十几亿人口,比如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印尼、刚果、尼日利亚、阿富汗……
5,贫穷和屈辱并不一定导致善良,富有和高贵也并不一定导致罪恶。相反,贫穷是导致绝大部分罪恶的根源。马老四和桂英的善良,即使有也是稀罕的个例,现实生活中的马老四和桂英,大部分心理扭曲变态。
6,中国的扶贫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行动,即使存在一些不可容忍的负面事例,但是在十亿人口基本脱贫的事实面前,功远远远远大于不足,而且完美世界在现实中也不可能存在。
7,让马老四和桂英生活刚刚有了一点亮色和希望之际,就安排桂英落入水渠惨死,说明创作团队缺乏最基本的良知和善意。
8,不惜一切地描述各种贫困落后愚昧罪恶,完全迎合欧美抹黑的喜好,完全为了在欧美获奖,镜头看不见公园里的鲜花大树,却津津有味地集中描述阴暗角落里狗屎的各种细节。
9,两位主演演技极佳,摄影构图色彩画面近乎油画、而且极美、残忍的美。
10,隐喻底层弱者逆来顺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生存、追求美好、善良忠厚、苦中作乐、充满爱心、信守承诺……像麦子、像驴,任人欺辱奴役宰割,可是在这个村子,所有人都在欺辱马老四和桂英,难道这个所谓的底层只有两个斯德哥尔摩患者吗?
11,贫困落后愚昧,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曾经经历的历史片段,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这个历史片段。
12,所以中国扶贫,致力于改变发展落后致贫、自然环境恶劣致贫、文盲致贫、劳动技能低下致贫、因病致贫,是最现实的行动主义人道主义。
13,同情马老四和桂英,当两个抱团互相取暖的苦命有情人,最后天人两别,桂英惨死马老四孤单绝望时,我落泪了,虽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4,该片做为电影艺术,完全有资格获奖。
15,支持该片公映。

2022-08-23 16:55

我很多年在村里有个长辈,精神有点问题,后来村里人给他说了个精神有点问题的老婆,生了个精神有点问题的女儿。后来他老婆去世了,怎么去世的我已经忘记了。再后来我这个长辈也因为车祸去世了。我父亲在我这个长辈的葬礼上非常悲痛。有过了些年,我这个长辈的女儿不知道怎么搞的和同村一个老光棍有点说不清楚的东西,我父亲和我叔伯们非常愤怒,合起来把那个老光棍狠狠打了一顿。我个人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不太愿意回我老家的,因为有太多不太开心的事情。当然现在年纪大一些了就稍好一些了,但是也在努力忘记吧,所以我从来不看太苦难的电影。

2022-08-23 16:36

结局那一排字是强加上去为了过审的。虽然很突兀,懂的都懂。

2022-09-03 16:41

他是劳动能手,帮了马老三大半辈子,分家只分了一头驴,马老四结婚的时候,马老三甚至都没帮忙热闹一下,马老四在马老三一家看来就是头驴,没有给予他任何尊重。他老实、木讷,有很强的道德感、回报型人格,张永福儿子给他老婆买了一件衣服,他坚持从地租里扣;拉了人家的芨芨草、粪,坚持给足够多的面、洋芋去感谢人家。有很强的情感输出能力,包括对各种动物、以及身边的人,其中最主要是驴和贵英,对驴他是同情、心疼的,可能他内心深处已经把自己代入了,对于贵英,他感受到了爱,这强化了他对贵英的情感输出,悲剧的种子已悄悄地埋下。人虽然长了一双腿,没有种在地里,但也逃脱不了“种”在地里,这里有着现实的困境因素,但更多的是“命”。至于相处方式,个人的感受来说,深已为然。在人力为主的以前农村,夫妻相处方式的确实是沉默、抱怨、咒骂,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山里开荒耕种水稻,收割完需要人力挑100-150斤的谷子回家,男女都得挑,艰苦的劳作对于夫妻双方都是难以忍受的,抱怨、咒骂才是正常的情感宣泄。

2022-08-23 20:47

观感大体和方丈相同。但我给这个电影打不及格分,也许对于城市里人来说这电影场景很接近农村真实生活了。但是对于我这个真正农村长大的人来说,观看过程经常有膈应的感觉。比如男女主角在大雨中抢救泥砖无果后在大雨中拥抱大笑,睡在屋顶看星星的场面,这完全是城里文青想象出来的画面。农村生活大多时候艰难困苦一地鸡毛,参考《哈喽树先生》。总之鸡精加得太多让人反胃。唯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女主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