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藩院守监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7喜欢:23
在中国,举报大企业不管真假,基本都没用,当年恒大这些都被频繁举报财务造假,央视还驳斥恶意做空中国,最后还不是实锤了。在中国只有企业最终经营出了问题,经营不下去了,才会算总账。当然我不认为比亚迪有问题,比亚迪只要车卖的好,其他都不是事,如果车卖不出去了,那问题会大爆发,什么质量问题,财务问题都会出来,痛打落水狗,长城也一样,车卖不出去了,也会问题大爆发。

热门回复

具体技术我不清楚,cc不可能看不懂国标,比亚迪也不可能不懂国标,不符合的原因不是懂不懂,而是想不想,你是蠢还是坏?

第一台插混车是比亚迪制造的。其实国标就是头部企业制定的,国家审核通过。
举报个啥?国标是达标,有技术加持的企业,自然通过,而不是一定要用什么油箱,油车里奔驰宝马迈巴赫也是常压油箱。
CC连国家标准都看不懂。

技术积累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投入巨大,并坚持。某项技术不是相差不大,而是相差很大。
为什么比亚迪7年8年前的技术,这几年其他车企当成优势来宣传,比如800V,
比如,秦L这款车,现在很火,其实制造成本与以前的秦P相差不大,但技术含量高,高效的热管理体系,整车智能管理,拆车模仿已不行了,看看其他车企的激烈反应就明白,几年内作不到。
电车的真正有技术才能作所谓的中低端,没技术才作堆料的高端车以达到覆盖成本。

冲你最后那句话,我估计你还是客观的,就是不了解技术。当时推测这起事件的时候,我对比亚迪的一个专利进行过推测:它是根据数据模型来估计油气情况,从而决定什么时候启动发动机。这个真有可能让长城看不懂,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混动车使用数据,想不通什么条件会启动。之后比亚迪OTA,应该是把模型的估计改保守了,就让车主觉得启动变频繁。
这次长城说比亚迪的三包费翻倍,我估计又犯了同样的错,自己水平不够,看不懂别人的财报就又开始瞎扯。为他这句话,我还去翻了这两年比亚迪的财报,原来他就是把售后服务费/当年销量,结果21年是1.6万/车,23年是3.2万/车。但问题是,只要在质保期内,这些都可能产生三包费。你就算销量不增长,连续三年都是100万辆,那到第三年的费用是那300万辆车的费用啊!他能不懂这个道理么?还是故意引导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莫须有?你说他是水平不行,还是品质不行,还是兼而有之?
现在长城国内销量跌出前十了,销量最好的一个品牌在前20附近徘徊,前两年他吹森林生态的时候我就说,老板搞这么多电池、自动驾驶、氢能源、钙钛矿、半导体芯片,基础是自己的销量打的底。如果这个基础没了,那上面这些就是连环雷。

说实话,现在小米,蔚小理,这些转行来的,都能造电车,说实话,我很难相信,这个技术有多大门槛。我也欣赏比亚迪,我认为比亚迪最大的优势是战略布局,是系统优势,这背后是管理层的预见性和执行力,这也是比亚迪的长期动力。长城打造单品很强,但是大的战略和执行感觉一塌糊涂。具体到某项技术的话,都差不太多。

你最后这两句话,我第一次听到这种逻辑,听上去有可能是对的,现实是比亚迪确实统治了中低端。我也不认为比亚迪的低成本是靠偷工减料,即使有,也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肯定会有企业做的更低。

一个企业没有技术积累,在市场爆发后进入,看不懂国标很正常。
如果能看懂,就不会举报常压油箱,而是举报超标。

cc药丸

其实作生产的话可以理解,比如生物提取,你家收益率是60%,纯度更高,别家是30%,纯度还低,你就是成本低,用技术赚钱。
比亚迪就是用技术赚钱,总工廉玉波以前就说过,靠降低零配件成本是不能降成本的,必须用技术手段。
这也是CC魏总不能理解的,他说,如果CC都赚不了钱,其他车企也不行,CC在降零配件成本上,一直有优势。推行人人举报来降成本降腐败。但是,时代变了。

国内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这几个老牌车厂,技术积淀比较厚,容错率高,一时错了,改过来,很容易追上来,这几个都高光过,都落魄过,正常的